鄭成功是中國的民族英雄,爲何日本也尊稱其爲民族英雄?

夢醒時分-月兒moon


當時在福建泉州,有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小夥子鄭芝龍,隨著一艘荷蘭商船去了日本。在日本長崎縣平戶川內町千里濱期間,鄭芝龍借住在田川家。很快,19歲的鄭芝龍和21歲的田川小姐墜入愛河,並有了愛情結晶。

這個人就是我國的名族英雄鄭成功,因此他有著一半的日本人的血統。

除了部分血緣之外,鄭成功被日本奉為“神”,還有以下幾點:

1,鄭成功抗清正中日本下懷。1646年鄭成功起兵抗清,成為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勢力。而日本徵服中國的野心,從清朝時期開始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2,鄭成功興臺符合日本野心。由於鄭成功拒不投降滿清,其後人也長期割據臺灣抗拒統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日本企圖霸佔臺灣、大搞分裂的野心。在他們眼中,鄭成功是第一個日裔子孫經營臺灣的例子。

3,鄭成功被歪曲成日本武士。在日本作家近松門左衛門的《國姓爺合戰》中,把鄭成功這位中國民族英雄形象肆意加以歪曲和改造,以符合日本政治軍事目的之需要。

他們胡說鄭成功是在日本長大,還給他起了一個日文名字“和藤內”。這出戏連續3年在日本上演不衰,觀眾多達20多萬人次。

不過從朝鮮的歷史典籍中,的確有鄭成功向日本借兵的記錄。

南明永曆十二年,即清朝順治十五年、日本萬治元年(1658)六月間,鄭成功派遣桂梧、如昔和尚東渡日本長崎,遞交了鄭成功緻德川幕府等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的書信。

鄭成功在書信中首先稱讚頌了幕府將軍,接著結合自身經歷,說:“成功生於日出,長而云從,一身系天下安危,百戰佔師中貞吉”,並以唐將徐世勣賜姓李自喻,以顏真卿氣節自勵,以示抗清決心。

鄭成功希望發展與日本的友好關係,但關鍵是書信的結尾,指出:“中興伊邇,敢望僧桂梧、如昔重來。文難悉情,詞不盡意”,暗喻南明將興師北伐,乞兵曲筆之隱將由桂梧、如昔去長崎面敘。

結果如何呢?據日本平凡社編《大百科事典》第十八捲雲,幕府拒絕了鄭成功借兵請求,粟田元次郎《日本近代史》第四章亦云幕府未允出兵。

鄭成功到底算不算中國民族英雄?要知道,中華民族不等同於漢族

眾所周知,鄭成功其父鄭芝龍是明末清初東南沿海第一大海盜,其父鄭芝龍投降清朝被殺。鄭成功以福建為基地,反清復明,沿用明朝國祚延平郡王旗號,反攻西南,直逼南京,天下震動。

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明朝為正統,滿清為外族。鄭成功作為漢族代表,那麼其反清復明的軍事行為,就是狹義上的民族英雄,也就是“大漢民族英雄”。

鄭成功武裝反攻失敗後,隨向東一舉收復荷蘭人佔領的臺灣島。被尊稱為“開臺聖王”,這也是鄭成功最大的歷史功績。此時鄭成功的對手變成荷蘭人,那麼此時鄭成功的武裝收臺軍事行動,就是典型的維護國家主權完整。

此時的鄭成功就是廣義上的民族英雄,也就是“中華民族英雄”。

鄭成功父子曾三次想出兵“收拾”菲律賓,為何最終沒有個結果?

1603年,菲律賓島傳聞呂宋有一座機易山,“其上金豆自生”。萬曆皇帝信以為真,下令福建官員前去勘查。因此,菲律賓排華情緒漸濃,西菲當局欲迫害甚至屠殺華僑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1603年10月3日,不願坐以待斃的華僑爆發起義,但由於缺少武器和軍事經驗,他們僅堅持了41天。起義很快演變成一場大屠殺。在當局的煽動和矇騙下,包括土著、日僑在內的各方力量都參與到屠殺中。據統計,至少2萬華僑被殺。

1662年,鄭成功攻下臺灣後,派人向菲律賓總督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邪歸正。面對鄭成功的威脅,西班牙人反而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集體屠殺。鄭成功聞訊,一面撫卹逃到臺灣的華僑,一面組織籌備軍隊,於是菲律賓島上再度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但鄭成功尚未出兵就出現內亂,不久鄭成功病逝。

剛剛攻下臺灣的鄭成功,為何突然就暴斃了呢?

民族英雄鄭成功領導軍民驅逐了外國侵略者,收復了臺灣。僅僅過了五個多月,1662年6月23日(農曆五月初八)就去世了,年僅三十九歲。

因為鄭成功死得比較突然,五月初一發病,幾天就死了,死前還曾登將臺手持千里望遠鏡觀望,對他的死因,有的記載過於簡略,許多記載說法不一,還有的敘述的情況頗為蹊蹺。

有一種說法做了心理分析,認為這段時間接連發生幾件令他極痛心的事件,家事國事天下事使他精神遭到嚴重打擊。一是永曆帝逃到緬甸,去年九月被吳三桂俘虜,南明皇帝蒙難的消息傳到了臺灣。二是他父親鄭芝龍和家人親屬十一人在北京被清朝殺害。

接二連三發生的憂傷、悲憤、抑鬱、暴怒,使他精神崩潰,再也支持不住了。


刀墓手札


鄭成功的軍隊是明末清初時最驍勇善戰、最血性陽剛的一支漢族武裝,無畏的勇氣和嚴明的紀律一向是鄭軍取勝的法寶。真是這份難得的血性與桀驁,滿洲八旗勁旅才對這支盤踞東南沿海的南明孤軍懷著深深的敬畏。

這支孤軍奮戰的軍隊為何有如此血性?因為他們的首領是鄭成功!正是他身上的血性與義烈感染和影響了這支軍隊。

史載,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福建南安人。他出身小吏之家,“性情逸蕩,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閩南人自古就有冒險精神,篤信“愛拼才會贏”的理念,素有闖蕩海外謀生的傳統,鄭芝龍天生一副江湖豪傑的豪邁性格,他滿18歲時,就離家出走,從此浪跡菲律賓、澳門、日本之間,長期與外國人打交道,精通好幾門外語,先後做過翻譯、廚子、鞋匠,有時還乘便做做走私商。

在日本九州居留期間,他娶了個日本老婆田川氏,其子鄭成功因此成了中日混血兒。後來,狡黠剽悍的鄭芝龍從一個身無分文的偷渡客發跡成一位東亞最大的國際貿易商,同時還是一個叫人聞風喪膽的海盜首領。

史載,鄭成功“果敢剛毅傳之自母”。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膽識過人,性情剛烈。後來鄭芝龍望風投降滿清時,田川氏拒絕和老公同去清營。清軍攻入鄭芝龍的老巢安平,鄭氏族人紛紛潛逃藏匿,田川氏既不降清也不逃走,她“手持劍不肯去”,清兵破門而入時,這位可敬的日本女子“毅然拔劍割肚(剖腹)而死”。

不難想象,有這樣一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母親,對鄭成功的人生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據說在日本生活期間,田川氏對少年鄭成功的管教很是嚴厲,對鄭的性格形成和道德品質的的成長非常關注,家教甚嚴。

鄭成功自幼接受了母親嚴格的日式教育,也承襲了父親鄭芝龍的豪雄性格,鄭芝龍離開日本時給兒子安排了一位日本武士花房當師傅,系統的學習接受了東瀛武士道教育和“

二刀流”劍術。

後來,江洋大盜鄭芝龍被明朝政府招安,成了大明水師的一名高級將領,榮華富貴俱全。他照樣半公開的走私販私,不僅壟斷了東南沿海的國際貿易,還全力經營著他的商業帝國,同時從日本九州平戶接回了已經7歲的鄭成功。鄭芝龍對長子成功非常重視,為培養他不惜重金,為其提供了一般人家難以企及的教育條件,他重金聘來的老師都是彼時出類拔萃的學者和武林高手。

鄭成功本來就天資聰穎,經過文武兩方面嚴格而系統的教育,這位英姿勃發的少年逐漸成為一位不同凡響、謀勇兼備的奇才。

史載,鄭成功“性喜春秋,兼愛孫吳”,欣賞春秋人物那種豪邁坦蕩、輕生死重大義的英雄氣質,崇拜孫武、吳起等運籌帷幄、縱橫疆場、憑藉超人的膽略改變國家前途命運的大賢大德們。

1644年,清軍入塞,明朝滅亡。1645年,效忠南明的鄭芝龍把22歲的鄭成功引薦給隆武帝朱聿鍵。隆武帝見他英姿勃發,一表人才,大喜,撫其背曰:“恨朕無女妻卿。遂賜姓,兼賜名成功(原名鄭森)’。以駙馬體統行事”。“國姓爺”的稱謂即由此而來。

之後,在整個軍旅生涯中,鄭成功始終以春秋大義作表率:輕生死,重然若;行事果敢,壯懷激烈。

清軍南下,母親田川氏不願降清,剖腹自殺,鄭成功聞訊,痛不欲生,他趕回安平料理後事,用純金鑄了一尊田川氏的坐像,日夜祭拜。同時,他毅然投筆從戎,發誓抗清。

史載,辦完母親後事後,鄭成功揮淚而去,從此“以隻身而奉故朔,海盜群雄,皆拱手聽其約束;五省移徙,避其鋒銳且當敗軍喘息,又能鎮定強戰。繼而,開闢海外乾坤”。

鄭成功麾下的軍隊之所以擁有令清軍以及荷蘭人恐懼的強悍戰力,有一半來自鄭成功強悍的個人風格,另一半則繼承了海盜遺風。在明末嚴密的專制統治下,敢於冒死蹈海的人,大都是些容易血脈賁張的強者。這些海盜幹慣了刀頭舔血的勾當,就是靠勇氣來換飯吃。鄭芝龍降清後,這些桀驁不馴者一時群龍無首。鄭成功豎起義旗,這些人紛紛呼嘯而至,重新聚集在少帥的大旗下。鄭成功英邁果決,嫉惡如仇,不貪小利。他用鐵的紀律降服了這幫散漫慣了的海上強徒,並將之打造成一支軍紀嚴明、英勇善戰的虎賁隊伍。

史載,鄭成功一生“ 處無可如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勢,縱橫大敵,逐紅夷(指荷蘭人)於海上,闢地千里,為有明碩果之僅存

”。鄭氏戎馬一生,浴血沙場,先拼死抗清,失利後再渡海驅逐佔據臺灣的荷蘭人,讓大明僅餘的血脈在這塊孤島上得以延續 。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憑堅強的意志和摧不垮的信念在做著頑強而絕望的努力,在令人沮喪的明末歷史上留下了一抹難得的亮色,也為中國歷史留下了個人英雄主義的一章。鄭成功不僅被中國人視為民族英雄而頂禮膜拜, 就是在一衣帶水的領邦日本,他也被當做英雄而被永久祭祀、崇拜。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答,鄭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統。

鄭成功的父親叫做鄭志龍,泉州鯉城人,公開身份是福建的海運鉅商,實際則是盤踞福建的大海盜,以收取過路費為生。

但早年鄭志龍還不是海盜,以海上貿易為生,來往於中國和日本。

當時,平戶藩是日本對外貿易的中心,也是鄭志龍長期駐留的地方。

平戶藩的大名叫做松浦氏,他非常欣賞鄭志龍的才能,對他很優待。

松浦氏不但給鄭志龍房屋土地,還介紹家臣田川昱皇的女兒田川松給他做妻子。

田川昱皇也並非純粹的日本人,祖籍也是福建泉州,一部分中國血統。

然後田川松則是純粹的日本人,她的父母都是日本人,後母親改嫁給田川昱皇。

當時明朝有錢人,三妻四妾也是很平常,但田川松則是鄭芝龍的正妻,身份不同於其他人。

結婚以後,鄭志龍在中國和日本直接來回奔走做生意,田川松則留在日本。

天啟四年(1624年),田川松生下了鄭成功。

據說當時田川松正在海邊散步,突然腹痛。她來不及回屋,在丫鬟的幫助下於海邊岩石後生下了鄭成功。

今天,這塊石頭也是日本一個景點,叫做兒誕石,至今仍立“鄭成功兒誕石”紀念碑。

剩下鄭成功5年後,田川松又生下了第二個兒子七左衛門。

但七左衛門並沒有來到明朝,始終留在日本成為平戶藩的武士家臣。

清軍後來大舉進攻福建,攻陷了田川松居住的安平。田川松當時已經45歲,為了避免被清軍淫辱,她和很多日本貴族女人一樣,用匕首自盡身亡。

鄭成功對母親感情深厚。曾用黃金為母親鑄了一尊像,並用沉香做床,五色珠寶做簾,珍重供奉。

鄭成功有一半日本血統不假,但不能當做日本人。

國際流行的是,根據父親的血統認定民族,而不是母親。今天很多中國人為了少數民族的優厚待遇,哪怕女方是少數民族,孩子也全部變為少數民族。這也是夠了。


薩沙


日本人之所以視鄭成功為自己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為臺灣問題,也包括了近代日本的大東亞主義傾向。鄭成功與兩者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一切要從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說起。這位早年是沿海海商集團成員的成功者,在日本結婚生子。鄭成功的母親就是日本人,甚至一直有一個居住在日本的武士弟弟。這樣從血緣上來說,鄭成功就能和日本搭上關係。

一直到5歲為止,鄭成功都隨母親居住在日本,後來才被事業有所起色的鄭芝龍接到了福建。所以,他本人至少還是會說一點日語的。


其次,鄭成功一生最容易被人熟知和銘記的事蹟,就是從荷蘭東印度公司手裡奪取了臺灣。雖然戰爭的過程一波三折,且鄭成功事後還一直要交好荷蘭和英國人,讓他們幫助自己的集團發展經濟。但對於東亞各地區的文明來說,這一不可多得的事蹟,是近代西方文明浪潮衝擊下的最好精神慰藉品。

日本自明治維新前後開始,就一直有著逐步加強的大東亞主義情節。這個思維要求日本以東亞黃皮膚人種的救星自居,繼承過去大陸上帝國的文明正統。一旦日本將來國力昌盛,勢必會進行大東亞版的驅逐韃虜。鄭成功在17世紀中期在荷蘭的戰爭,恰恰符合了日本人希望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進行的文化聖戰的標準。擁有日本血統的鄭成功,自然也就成為了日本人大力吹捧的對象。

最後,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從清朝手裡奪取了臺灣的控制權。鄭成功的文化宣傳作用,再次得到了提升。鄭成功在歷史上一方面對控制大陸的清廷抗爭,一方面佔據臺灣,並不惜與西方列強勢力開戰。這些都統統符合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文化宣傳口味。


在佔領臺灣後,他們更加不遺餘力的對鄭成功進行包裝,打造了一個符合他們自身需求的民族英雄。鄭氏家族在臺灣當地,乃至大陸來的閩南移民團體中,都有很崇高的地位。宣傳鄭成功自然也就有助於日本殖民當局,按覆臺灣民心,宣揚自身統治的合法性。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會對鄭成功讚譽有加的原因。


米南德王問道


那是很正常的,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東亞三國的人思維通常都一樣。我們認為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民族英雄。日本人同樣是討厭外來侵略者(荷蘭),同時日本人很多時候也認為臺灣是他們的一部分,還有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鄭七歲前與母親在日本生活,日本人也認為他是大和人。有幾個例子,主要是足球界裡面的,在世界盃上,由於中國隊經常進不了決賽圈,所以在日韓表現好的時候,球迷和球評家們都歡聲快語的慶祝。當年中田英壽在羅馬以進球幫助羅馬獲得聯賽冠軍時,中國這大肆報道,就好象中田是中國人一樣。另一個就是曼聯的朴智星,中國球迷給他的鑽是“星爺”呢,可見其在中國球迷心中的地位。姚明,在給火箭隊出名後,日本人舉國宣傳,屢試不爽的廣告合約費撲面而來,只是姚明一 一拒絕了。所以結論: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從心裡覺得東亞民族此時為一體的時候,就會都認同的。


海條子


日本尊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就兩方面原因,一是鄭成功確實有一半的日本血統,二是鄭成功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符合日本的利益。

鄭成功的身世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在剛剛滿十八歲的時候,就和弟弟外出經商,他也因此經常走南闖北,後來到了日本,在長崎縣平戶川內町千里濱期間,結識了妻子田川松,隨後生下了一個孩子,這就是我國的名族英雄鄭成功,因此他有著一半的日本人的血統,也可以說是半個日本人,鄭成功7歲之前一直隨母親生活在日本,7歲以後才隨父親離開日本回到中國。因此從血脈上來講,日本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將鄭成功認為是他們大和民族的歷史人物。

鄭成功堅持抗清

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鄭成功父親投降滿清,他的母親則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苦諫父親無果後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堅持抗清,成為南明後期抗清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清朝末年,日本從甲午戰爭開始,逐步施行了征服中國的計劃,由於鄭成功長期堅持抗清,這就比較符合日本的利益,因此把一半血統的鄭成功強行列為他們的民族英雄。

臺灣問題

琉球群島早期是中國的附屬國,在明朝末年被日本出兵佔領,並被強行納入日本版圖。在琉球併入日本本土後,日本長期以來就一直覬覦我國臺灣,有著把臺灣島吞併的野心,而鄭成功及其後人一直拒絕臺灣與清朝統一的做法,正好與日本的野心相符合。於是他們就一廂情願地認為,鄭成功就是第一個日本後代經營臺灣的例子。

鄭成功堅持抗清,作為我國民族英雄是毫無疑問的,畢竟滿清是外來入侵者,而且在大明國土大肆燒殺搶掠;至於日本也把鄭成功是為民族英雄,只不過是他們粉飾其侵略行為的一種利益需要罷了,不值一提。


慣與長夜


戰後日本官方是不使用“民族英雄”這類說法的。因此最多是舊日本用過這樣的稱呼。


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鄭成功本人在閩臺沿海又頗有名氣,因此通過中日貿易,“國姓爺”鄭成功之名在日本頗為人知。江戶時代便有日本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創作了人偶劇《國性爺合戰》,後來又改編成歌舞伎劇目,大受歡迎。但劇中主人公原名“和藤內”,暗示日本(和)與中國(藤、唐)混血。劇情主線是和藤內帶著吳三桂、甘輝等中國將軍與日本妻子小睦一起消滅了韃靼兵和漢奸李滔天。


(當時為宣傳歌舞伎劇目《國姓爺合戰》發行的版畫浮世繪,圖中人為國性爺,出處見圖)


近代日本開始發展自己的殖民主義事業。在日本小說家筆下,鄭成功完全成了日本國的武士。1886年高崎修助的《鄭森偉傳。明清軍談》中,國姓爺對荷蘭人大喊:“

你這島中的胡奴,我今天是為國來討伐你,快快來我的日本刀下受死吧!”還說將臺灣地名定為東寧,為了紀念自己生於大海東邊的日本。1895年日本佔領臺灣後,更是借鄭成功的日本血緣做合法性文章,將臺南的延平郡王祠改成日式的“開山神社”。以此將鄭氏政權的治臺說成日本佔據臺灣的先聲。



(開山神社遺留的石制鳥居,已被國民黨當局改修)


二戰時期,日本當局更用鄭成功的經歷為“南方開發”“大東亞共榮圈”的野望服務。在臺的日本學者山本運一將鄭成功與到臺灣、暹羅等地活動的亦商亦武的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山田長政並列,納入“日本人南方發展史”之中。這樣一來,鄭成功收取臺灣、經營海貿的事蹟,就成了日本人開放南洋的先聲了。



(山本運一《日本人南方發展史》,臺灣時報發行所,1944)

二戰後,臺灣迴歸中國。由於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推動的民主化改革,將鄭成功作為日本英雄、殖民先鋒的宣傳在日本也被廢除了。如今國姓爺鄭成功對日本一般民眾而言只是一個和日本略有因緣的歷史人物,或是一段浪漫傳奇的主角。但鄭成功的形象,依然在整個華人世界中被不斷地讚揚、詆譭、操縱著。


溫長卿


碰瓷


鄭成功是在一六六一年從廈門出發渡過臺灣海峽,領導軍隊收復臺灣對荷蘭殖民者進行了堅決鬥爭。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也是兩岸之間重要的文化紐帶,被奉為“開臺聖王”。在和荷蘭殖民者堅船利炮進行鬥爭的時候,首先獲得了當地高山族人民的大力支持,進攻荷軍據地“赤莊城”和“熱蘭遮城”。

荷蘭殖民者在1662年1月28日繳械投降。除了收復臺灣之外,鄭成功還是反清復明的主要領導人物之一。當時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中國大陸進行了政權更替。清軍入關,統治階級換了人。鄭成功以臺灣為據點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曾經一度控制東南沿海地區,確切是中國人沒有錯,是我們的民族英雄,是我們的驕傲。

至於為什麼日本人也稱之為民族英雄,除了單方面一廂情願的想增加自己的歷史之外,鄭成功確實也帶有一絲日本血緣關係。鄭成功的父親是海盜,曾經有一段時間流落到日本,娶了一個日本女人在日本的平戶海濱生下的鄭成功。但日本人將鄭成功的世界妖魔化,歪曲成了具有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人。特別是為了達到日本政治軍事目的的需求,在日本作家近松門左衛門的《國姓爺合戰》中肆意抹黑鄭成功的形象。不過日本篡改歷史,美化自己的民族,這種事情時常發生,做起來十分得心應手。

在日本人口中,鄭成功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日本人,在日本出生在日本長大而且還有一個日文名字叫“和藤內”。從明朝開始,日本已經開始對中國大陸蠢蠢欲動,對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著持續不斷的騷擾,十七世紀鄭成功起兵抗清,正中日本想要征服中國野心的下懷。


品讀武器裝備


為何日本尊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

原因一,鄭成功母親為日本人,鄭成功有一半的日本血統,因此日本人也認為鄭成功是日本人,認為鄭成功趕走荷蘭人統治臺灣是他們日本的榮耀。

原因二,日本對臺灣有想法,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日本尊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是因為臺灣。

總之日本人尊稱鄭成功為民族英雄,是為了日本的國家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