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探花”王文治

“淡墨探花”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探花,1764年出任雲南臨安府知府,1771年曾掌教杭州崇文書院。工書法,秀逸天成,源出董其昌,上溯張即之、李邕。


王文治詩、書享有盛名,書學米、董、後法二王,得力李北海,喜用淡墨,與喜用濃墨的劉墉成鮮明對照,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美譽。其書法用筆規矩而灑落,結構緊密而內斂,墨色以淡為主,著實是董其昌書法風貌的再現。王文治忠實地秉承帖意,但無傳統帖學的流轉圓媚與輕滑。其書用筆轉少折多,以折為主,顯得果斷有致,乾淨利落。瘦硬的筆畫略帶圓轉之意,既嫵媚動人,又俊爽豪逸,風神蕭散,筆端毫尖處處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與劉墉、梁同書、翁方綱並稱清四大家。


王文治作書,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裡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指劉墉)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指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從傳世真跡來分析,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行間布白,疏朗空靈,氣格風神極其婉美,近於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嫵媚,倜儻風流的境界是作偽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書、梁衍、梁國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


作品賞析


“淡墨探花”王文治


“淡墨探花”王文治


“淡墨探花”王文治

“淡墨探花”王文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