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绘画|宋徽宗和他的《瑞鹤图》

经典·绘画|宋徽宗和他的《瑞鹤图》

宋徽宗 赵佶

(1082-1135)

北宋政和二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

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经典·绘画|宋徽宗和他的《瑞鹤图》

赵佶 《瑞鹤图》题跋

一般的花鸟画构图多为折枝花卉,局部小景抑或梅兰竹题材,构图精谨,追求一叶一花、一石一鸟的局部神韵, 多不追求气势的宏阔,而宋徽宗所画的《瑞鹤图》却显出截然不同的境界。

经典·绘画|宋徽宗和他的《瑞鹤图》

赵佶 《瑞鹤图》(局部)

一方面,赵佶运用了平行视角,将观者定位高处,画面下端起手就是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的屋顶,有祥云缭绕四周,让观者可以体验到宫殿的高耸与雄伟,俨然仙境。对于宫殿的处理,也显出道君皇帝的心思和主旨,使用了对称构图,显出一种岿然不动的稳定与平衡,既然天降祥瑞, 自然预示了国泰平安。

而另一方面,赵佶将飞鹤布满天空,20只仙鹤各具姿态,疏密有致地环绕在宣德殿上空,有的昂首仰望,有的曲颈回首,各尽其态, 栩栩如生,又打破了下部空间稳定构图所形成的呆板与无趣。

经典·绘画|宋徽宗和他的《瑞鹤图》

赵佶 《瑞鹤图》(局部)

《瑞鹤图》群鹤生动曼妙的舞姿,祥云之上,姿态百变,无一相同。更为精彩的,便是天空用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瑞鹤图》完全就是最为经典的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这件作品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正髓,同时从画面的角度也是超现实方法运用最为典型的作品之一,比之西方超现实主义出现早了几百年。

经典·绘画|宋徽宗和他的《瑞鹤图》

经典·绘画|宋徽宗和他的《瑞鹤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