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學習中國畫,

臨摹、寫生、創作三個步驟少不了。

臨摹,主要是學習前人如何用筆,

有了臨摹的基礎便能更好的寫生,

在寫生中進一步體會技法。

石濤一句“搜盡奇峰打草稿”,

影響了後人無數,

而寫生基礎牢不牢靠,

直接影響創作水平的高低。

在“如何寫生”這個問題上,

吳門畫派的“祖師爺”沈周,

用一套《寫生冊》為我們做了一次絕佳示範,

並且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寫生有什麼好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沈周 《蒼崖高話圖》

沈周(1427-1509)

明代傑出畫家;

字啟南,號石田;

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

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

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沈周,一生遠離紅塵牽絆、一世不為功名束縛、一位擁有超然人格的畫家。

創作於1494年的《寫生冊》共16幅,

所畫均為生活中日常景物,

冊頁提有“觀物之生”四字,

據推測,為沈周好友李應禎所書,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沈周 《寫生冊》(局部)

“我於蠢動兼生植,弄筆還能竊化機;明日小窗孤坐處,春風滿面此心微。戲筆此冊,隨物賦形,聊自適閒居飽食之興。若以畫求我,我則在丹青之外矣。弘治甲寅。沈周題。”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沈周 《寫生冊》(局部)

冊頁其中一幅,

沈周給大家交代了創作的來龍去脈,

他的別出心裁和奇思妙想

在這幾行“創作手記”中一覽無餘,

要知道此時的沈周已經68歲了,

還能如此天真率性地“聊自適閒居飽食之興”。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整枝玉蘭採用“y”字形構圖,蓬勃舒展。七朵玉蘭從朝向到開放程度都各有姿態。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冊頁中花草筆意奔放,體現了花草的自然之姿。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這幅荷花青蛙生動有趣,意境滿滿。青蛙的肢體與荷葉間的留白,體現出了畫家對描繪對象結構的準確掌握,把青蛙的機敏、荷葉的靈動表現得淋漓盡致。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這四幅植物花卉筆法質樸,準確地表現出了植物的本來面貌。葡萄圖略施淡彩,明快清亮。雁來紅、雞冠花、菊花,色調純粹、清雅別緻。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作者對螃蟹、蝦和牡蠣的表現準確到位,清潤的墨色把生鮮的“鮮”表現得淋漓盡致。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對於家禽的描繪多采用正側面的角度,體型圓潤飽滿,憨態可掬。體現了作者概括歸納的超強能力。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貓的形態作者大膽採用近似於圓的構圖,體現了沈周過硬的觀察力、造型力與表現力。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一頭毛驢邁著腿、張著嘴,透過畫面似乎就能聽到歡快的叫聲。

從沈周的《寫生冊》中,

不僅能看到他非凡的觀察能力,

也可以由此推演出寫生的好處。

不知你是否有相同感受~

學會構圖。構圖是隱藏在畫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畫作的成敗。從寫生中觀察大自然“美”的規則,學會取捨、排布,可以為作品錦上添花。

歸納提煉形象。在生活中通過觀察、捕捉來提煉歸納事物形態,才能創作出最本真、最豐滿的形象。

發現意境。寫生,不僅僅是對事物形態的練習,更是啟發聯想、發現情趣的重要環節,因此一幅畫就有了意境、有了靈氣。

拓展表現方法。中國畫中的表現方式、繪畫技法大都沿襲了前人,但一味地承襲前人智慧並不能給中國畫的創作帶來新的生命。在寫生過程中,把筆墨程式重新選擇、組合,可以給創作注入新鮮血液。

欣賞“吳派”鼻祖沈周《寫生冊》,學習中國畫寫生之法

清 高士奇 題 《寫生冊》(局部)

畫不在難,有“心”則靈,

技不在高,有“寫”則靈,

一套沈周的《寫生冊》,

一起打開觀察世界的大門,

畢竟藝術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