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从长安到罗马,两个文明古国因丝绸之路首尾相连,开辟了世界文明史上一条充满东方神韵的伟大道路。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重因素赋予了这条古老道路以丰富、博大的文化内涵。这条道路的开启碰撞出了东西文化交融的绚丽火花,至今仍吸引着我们深入挖掘、探索和赋新。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博”),馆藏文物三十七万余件,徜徉其中,仿若沧海拾贝。走进陕博,那些沐浴过丝路的风沙烟尘,有着浓浓西域风情的奇珍异宝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探寻国宝、感悟丝路,千年的丝路风情从未远去。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横贯东西的绵长商路,更是一条历史与文明的动脉。当年的驼铃已无处寻觅,蹄印和车辙亦随风而逝,留下的是数不尽的、有形无形的文化和精神宝藏,给后人以无限广阔的想象和探索空间。

镶金兽首玛瑙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中的名句,每读至此,都会对那晶莹剔透的“夜光杯”产生无限遐想。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长15.5 厘米 口径5.9 厘米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无独有偶,陕博的镇馆之宝中正有这样一只酒杯——镶金兽首玛瑙杯。虽然此杯是否出自唐人之手仍有争论,但在“万国来朝”的大唐,胡风雄劲,兽角、玛瑙等材质的器物无论是出自本土还是外域,确实都无法排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长15.5 厘米 口径5.9 厘米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镶金兽首玛瑙杯主要由玛瑙制成,玛瑙自古象征华贵与高雅,而镶金更是“点睛”之笔,彰显主人尊贵的身份。细细观之,此杯运用了“随物赋形”的手法,依玛瑙的天然纹理,雕琢出纤维毕现的兽角、乌黑亮灼的双眼,口鼻则以赤金镶嵌,杯身如弓,杯形如号。若以此杯盛美酒,定能“一杯琼浆,醉卧千年”。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长15.5 厘米 口径5.9 厘米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鎏金鋈银竹节铜熏炉

彩云易散琉璃脆,唯有金银自古同。金银细软在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始终是“硬通货”。

金银用度对于皇家而言,绝非民间金银元宝、金银首饰那样简单,而是融入到宫廷生活的各个细节中。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鎏金鋈银竹节铜熏炉(局部)

通高58 厘米 口径9 厘米 底径13.3 厘米

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出土

源自西汉的鎏金鋈银竹节铜熏炉,通体金银,可谓气派通神。炉体盖如博山,又似仙桃,长柄状如竹节,底座圈足底盘透雕两条蟠龙,均以头承托盘腹。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鎏金鋈银竹节铜熏炉

通高58 厘米 口径9 厘米 底径13.3 厘米

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出土

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内有铭文印证,此物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之姐平阳公主及其夫大将军卫青。

舞马衔杯纹银壶

舞马衔杯纹银壶的造型依照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制作,壶身呈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用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适合日常生活使用,其中巧思表现了唐代工匠的匠心独运。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舞马衔杯纹银壶

高14.3 厘米

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骏马,俏皮可人。看着这只精巧的银壶,不难想见当年满酒以壶,纵马畅饮的开怀痛快。

三彩载乐驼俑

驼铃声声,西路迢迢。提到古丝绸之路,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大漠商队那清脆的驼铃声。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三彩载乐驼俑

通高58 厘米

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

陕博的三彩载乐驼俑记录的便是那样一个场景。唐三彩以黄、绿、白为主色,低温釉彩绝佳地表现出盛唐的风貌,骆驼造型的三彩俑,以静态的器物展示动态的歌舞,演绎出动静结合之美。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三彩载乐驼俑(局部)

通高58 厘米

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

骆驼引颈而歌,驼峰上平置纹格方毯,七位男性环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七种乐器,一位女子在中间载歌载舞,充满异域风情,曼妙无比。

多友鼎

“一言九鼎”“三足鼎立”,这些家喻户晓的中国成语中蕴藏着的是悠远而沧桑的“鼎”文化。

鼎在中华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朝临散氏盘,夜临毛公鼎”,商周开启的青铜时代,源于穆穆周礼的大兴其道,惟其重礼而礼器中兴。

一起来看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宝藏

多友鼎

高51.5 厘米 口径50 厘米

1980年陕西省长安县下泉村出土

作为礼器的鼎、作为酒器的尊、作为食器的镬,见证并记录了那段厚重庄严的历史。陕博收藏的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三件宝鼎分别铸造于西周早、中、晚三个时期。

其中,出土于西安的多友鼎的铭文字数创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青铜器铭文之最。

无论是青铜铭文和图样纹饰那刀刻斧凿般的力度,还是变形兽体纹那肃穆庄重的形式美感,都在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记录着那段鲜为人知又独步千古的故事。

本文摘自《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年第7期

靳长安 《千年国宝里的丝路风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