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6大自主招生致命誤區,2019屆考生和家長必須警惕

自主招生作為高考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家長的關注。每年報考自主招生的考生越來越多,很多同學都想通過自主招生進入重點大學。但是在認識自主招生和準備自主招生的道路上,很多家長和學生仍然存在各種誤區,今天,小簡老師為大家梳理了自主招生常見的十六大誤區,希望能方便考生和家長們對自主招生有更清楚、更深入的瞭解。

一、只有少數高校才開展自主招生

並不是。全國有90所高校都能開展自主招生,而且每年的報名人數都在上升,重點高校裡自主招生比例也在上升。每年自招人數差不多是高校招生數的5%,雖然比例不高,但參加自招對考生來說是多一份保障。

下圖為2018年開展自主招生的高校:

這16大自主招生致命誤區,2019屆考生和家長必須警惕

二、通過率太低,不如裸考

有家長表示自主招生通過率太低,自己寧願孩子裸考。但我們來看一下數據,北京大學在2018年給與降分優惠的學生有886人,清華大學有931人,這還不算領軍、博雅計劃中更多的降分人數。2018年自招最終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2.7萬,而很多高校提供的降分優惠幅度很大,例如復旦就是30分起降,即只要通過自主招生的考試,最少降30分。30分啊!家長們都知道,隨著學習難度的加大,提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平時成績不錯的孩子,提10分都得夜以繼日的學習,更別提30分了。在高考時差一分就有可能多了幾千人同場競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可不是說著玩兒的。所以如果想上等名校就得努力爭取降分,靠裸考太難。

三、考上自主招生後不能報其他學校

並非如此。自主招生在提前批錄取。即使自主招生沒有被錄取,也不影響後面的普通批志願錄取。如果考生在自主招生時獲得了其他學校的分值優惠,但是在高考時取得了高分,可以被更心儀的學校錄取,那麼可以放棄提前批次的志願填報,轉而報考其他高校。

例如,A同學在自主招生考試時獲得了北京交通大學的降分,但是在高考時發揮得特別好,最後的考試成績足以報考清華北大了,那麼A同學就可以不參加提前批次的報考,在普通批次開始填報志願時報考清華北大。所以,參與自主招生的學生,比一般的學生,增加了一次志願錄取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四、自主招生非競賽不可

很多人覺得自主招生的門檻太高,非得有一門學科特別出眾,獲得奧賽的省級獎項才可以報考。其實不然。

一般來說,高校自主招生條件分為5大類:

1.五大學科競賽獲獎

2.文科類競賽獲獎

3.科技創新類獎項

4.論文、專利。具有專利發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或者是出版過文學作品專著等

5.單科成績或者是綜合成績十分優秀

如果孩子既沒有五大學科競賽獎項也沒有文科競賽獎項,又想參加自主招生得到降分,還可以從科技創新類獎項、論文專利、平時成績這三方面入手了。

2018年自主招生有超過65%的高校認可科創類獎項,其中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的含金量較高。專利方面,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更受認可。論文方面,一般需要發表在省級刊物及以上。

2018年有14所高校明確認可平時成績優秀、達到其相應要求的考生。綜合成績或單科成績出類拔萃的考生也有機會過自招初審。

五、通過自主招生考試一定能上名校

通過自主招生考試後,考生可以獲得一定的降分優惠,最低降5分如中央財經大學,最高直降一本線如北京大學,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會上名校。目前來說,考生獲得最優惠的降分政策是直降一本線,如果在高考時失利,沒有達到所在省份的一本線,那麼也不能進入該高校。比如獲得哈工大降60分優惠的摺紙少年,就因為高考成績差2分沒達到一本線而與哈工大失之交臂。

六、只有成績非常優秀才有資格報考自主招生

這個誤區也是最常見的,總有學生和家長懷疑自己能否參加自主招生。“成績還不夠理想,等期末考試後再看自主招生是否有戲吧。”

“大約什麼成績可以參加自主招生呀?”

“之前抓的不緊,成績不理想,等成績上來再考慮自主招生吧。”

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學生和家長們一直存在的觀念,似乎是隻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就趁早別想這事兒了。

凡是抱有這種誤區的學生和家長,都沒有領會到自主招生政策的用意。自主招生重點是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成績不是唯一考查的因素,報考志願的時候能夠達到一本線就可以了。只要成績能達到一本線就可以去報考自主招生。

有自主招生選拔資格的高校絕大多數都是211、985院校,加分幅度一般在20-40分甚至降低到上一本線即可,這麼好的政策對於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而言當然是高考逆襲的絕佳機會。

七、準備自主招生會影響孩子高考

在獎項或者其他能力證明材料準備好之後,孩子需要親自參加的只是筆試和麵試,而且是安排在高考之後,前期繁瑣的資料準備流程可以交給家長或者專業機構,由家長來幫助孩子爭取這個加分的機會。在這期間,考生只需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認真準備高考就行。

八、參加自主招生就要全面發展

很多家長認為參加自招一定要孩子全面發展,這其實是對自招的誤解。畢竟能做到全面開花、科科第一的學生是極少的。自招就是一個為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開通的特別渠道,高校看重的是學生在某一方面的天賦和優秀能力,所以家長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某一方面的特長,儘可能兼顧其他學科。在寫自薦信的時候也要把考生的特長重點突出,讓招生老師一目瞭然。

九、自主招生需要“有門路”

自主招生從2015年開始已經從校薦改為自薦,而且每年都由考生通過教育部陽光高考網平臺統一自主報名、材料審核、公示,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公平。

陽光高考網報名網址:

https://gaokao.chsi.com.cn/zzbm/

十、缺乏整體規劃

如果沒有整體規劃,那麼自主招生的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很多家長自高一起就為孩子準備高考自主招生的相關事項,比如參加各類學科競賽,進行科技創新、發明創造、社會實踐等多項準備工作,總想把孩子的各種準備工作做到最好,為他們參加高考自主招生創造最大的機會。但等到自主招生簡章發佈後,很多人又陷入了困惑,因為他想報的專業卻沒有準備相關資質,而自己準備的相關資質所能報考的學校和專業,自己又不願意去。所以自主招生的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

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各位家長,要做好兩個規劃,第一是材料規劃,第二是時間規劃。

在進行材料規劃時,要事先做好功課,根據孩子心儀的學校和專業有的放矢地準備材料,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報考的是北京郵電大學的軟件工程專業,那麼就可以準備數學、物理或者信息學的省級二等獎以上的獎項,或者準備在創新、學術、科研等方面能證明取得過突出成績、展示出創新潛質方面的材料。

在進行時間規劃時,要明晰想要參加的競賽的關鍵時間點,參加自主招生要關注自主招生的關鍵時間點。很多考生都是到高三了才想到參加自招,這個時間就會特別緊張。自主招生要經過初審、複試、報志願等,提前準備資料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流程,所以有自招意向的應該在高二時就提前準備,甚至有的同學從高一開始就準備了,這樣到高三才能遊刃有餘。

十一、根據分數選擇學校

很多家長或學生在選擇自主招生學校時,只是根據分數來選擇,比如我考了600分,然後再加上20分,然後看620分能選擇哪些學校,然後從中選擇目標學校。一直以來,都強調要從專業和分數兩個因素來選擇學校,並且首先要從專業的角度來選擇學校,即哪些學校在我們所定專業上有競爭優勢?這樣就會篩選出若干所學校,其錄取分數有高有低,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成績定位到底哪些學校是自己的目標學校。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學到合適的專業,考進合適的學校,從而實現學有所成,優質就業的重大目標。

十二、只根據興趣選專業

在選擇專業方面,目前最流行這樣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選擇專業一定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小簡老師認為,選擇感興趣專業本身並不錯,但不能唯興趣選專業,因為興趣是主觀性的東西,而我們最終要走向市場,面臨用人單位的挑選,因此主觀感興趣的,還要與客觀的需要相結合,要考慮未來的就業前景。

十三、材料缺乏針對性

許多家長在為考生準備自主招生報考材料時,只是隨大流地收集孩子在高中階段所獲得的各類獎項,並且認為獎項越多、水平越高越好!其實呢,每個高校的不同專業方向對獎項的要求是不同的,想報考電氣專業的你所獲得創新英語大賽獎項作用就不大,而你想報財經類專業,你獲得生物大獎意義和作用也不突出。只有當你獲得的獎項與所報專業一致時,才能體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十四、個人陳述論據太薄弱

在寫作個人陳述時,大家都明白要多寫自己的亮點和閃光點,這並不錯。但很多時候變成自說自話,缺乏事例和相對客觀的證據,因此難以讓人信服。因此,在寫作個人陳述時,一定要注意觀點與事例的配合。

十五、不注重材料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在準備材料時,一定要注意細節問題。比如上傳材料格式的問題。

自2015年後,自主招生報名全都在教育部陽光高考網上進行,很多家長報名時,以為只要把材料掃描並上傳即可,但很多時候其存儲的格式不符合要求,因此很長時間都無法完成報名。

十六、不注重招生簡章要求細節

在選定自己想要報考的學校時,要注意高校招生簡章的細節,比如有的學校要求在一定期限前郵寄報名材料,而有的學校在這方面並不需要。學校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準備起來要格外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