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首降,「凜冬將至」,汽車行業開啓大魚吃小魚時代

產銷量同比下滑嚴重,2018年將成為汽車行業凜冬來領的“元年”

2018下半年以來,汽車銷售遭遇滑鐵盧,連續三個2月負增長,本來作為傳統銷量大月的9月更是創下7年內最大降幅,令人瞠目結舌!中國汽車行業的盛世,真過去了嗎?這是反饋一個什麼樣的信號呢?

30年來首降,“凜冬將至”,汽車行業開啟大魚吃小魚時代

據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9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1.6%至239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06萬輛,同比下降12%。至此中國汽車銷量連續三個月負增長,也就是說整個三季度新車銷售數據都不太理想

中國汽車行業可能迎來30年來的首次下降!國內2018年的

國內主要車企銷量表

30年來首降,“凜冬將至”,汽車行業開啟大魚吃小魚時代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3/4的企業同比17年9月銷量都出現了下滑,這說明著已經不是個別現象現象,這是整個行業的基本現狀。

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在過去的30多年汽車產業飛速發展,湧現出了一大波車輛製造企業。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截止2017年國內共有110家車輛製造企業,,產銷量超過200萬輛的1家,100-200萬輛的6家,10-50萬輛34家,10萬輛以下的69家:其中產銷超過100萬輛分別為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上通五菱、東風日產、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這6家造車企業。長城、奇瑞等企業的產銷均在100萬輛以下。

汽車行業的根據美國媒體發佈的《2016全球百強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排行榜,中國僅有兩個企業上榜,其中,延鋒汽車內飾系統排名第26位,中信戴卡排名第83位,前者主營汽車內飾部件,後者是個賣鋁合金輪轂的。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等核心部件,中國依舊一片空白。這個排行榜也說明了國內汽車工業的薄弱,我們現在還只能算是靠“打鐵”掙錢。

30年來首降,“凜冬將至”,汽車行業開啟大魚吃小魚時代

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影響力大的自主品牌有以下幾個:吉利、長城、比亞迪、長安、傳祺。在9月的銷量中只有吉利保持著正數的增長,其他企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長安同比去年下降了23%,在整個三季度長安的銷量一直都很低迷更具長安最新發布的財報來看長安三季度是虧損狀態的,長安的虧損也和長安福特銷量急劇下滑有極大的關係。

長安汽車,在12號正式公佈了業績預告,顯示第三季度由盈利轉為虧損。長安汽車第三季度預計淨虧損達到3億元-8億元,相比之下2017年同期為盈利11.9億元。

長安汽車表示,公司整體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是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減少。確切的說,銷量下滑了。此外,三季度虧損也致使盈利大幅下降,長安預計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8億-13億元,降幅最大達86%。

30年來首降,“凜冬將至”,汽車行業開啟大魚吃小魚時代

30年來首降,“凜冬將至”,汽車行業開啟大魚吃小魚時代

除此之外,在第三季度中一汽夏利預虧損9.7-10.3億元,海馬汽車虧損4.2-5.2億元,江鈴汽車虧損近1億元,一汽轎車則盈利下降至1.5億元左右。

汽車企業多組數據不同樂觀,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數據的確低於預期,目前車市情況很不樂觀,並且未來市場情況仍有下滑風險。

汽車行業洗牌即將開始,大魚吃小魚

中國的汽車業在五年內會出現重大格局的改變。收購、被收購、破產等名詞會大量出現在關於汽車行業的新聞裡。2020年會有部分整車廠開始出局,2022年會是中國汽車行業重要洗禮的一年,到2025年會穩定在6~10家汽車集團,它們各汽車集團的產銷都會在200萬輛以上,中國汽車行業步入正軌。行業曾經的百家爭鳴將淪為大魚吃小魚

總得來講未來幾年汽車行業凜冬將至,大家都需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30年來首降,“凜冬將至”,汽車行業開啟大魚吃小魚時代

總結

我們對於目前汽車行業的形式不能太悲觀也不能太樂觀,汽車產業作為我國的第二大產業其地位僅次於房地產。發展汽車產業不進不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雄厚的技術支持,我們要想把汽車行業發展好就必須從開始就做好,就像我們的航空航天一樣,自力更生從最初的計算方程開始做起!最後讓我們一起為我們自主汽車產業加油吧,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