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孩子搶橘子,魯迅先生筆下冷漠的人依然存在

相信大家都看過前幾天陝西漢中貨車追尾,居民哄搶橘子的新聞,這件事情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人們不禁要問,聚眾哄搶為何頻頻發生,這種事情何時才能停止。

帶著孩子搶橘子,魯迅先生筆下冷漠的人依然存在

這種事情頻頻發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點:

1、法不責眾的心理

我們經常看到無論是運輸蘋果、橘子還是其他的貨車一旦在路上出問題,往往會有許多人一擁而上,進行搶奪。為何平日裡安分守己的村民忽然間狀似變成了嘯聚山林的匪人,一擁而上呢?法不責眾的心理佔據很大的原因。看見別人都上去搶了,料想這麼多人不會受到懲罰,內心的膽氣似乎壯大了幾分,把心一橫,便也跟著其他人行動了。

2、對法律和道德缺乏敬畏

道德高尚者路不拾遺,對道德和法律缺乏敬畏者聚眾而上。法律對於這種情況沒有詳盡的規定,而道德準則往往又不能限制人們的行動,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小利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帶著孩子搶橘子,魯迅先生筆下冷漠的人依然存在

3、付出的代價太小

通過新聞我們知道,人群哄搶一小時之後有好心人報警,警察到現場之後也只是將人群驅趕,警察離開後,人群又開始哄搶。車主王先生雖然損失很多,但是每個人搶的橘子價值定然不是很高,警察到現場也無法做出處罰。哄搶的代價太小甚至沒有代價,也是人群一擁而上的原因之一。

帶著孩子搶橘子,魯迅先生筆下冷漠的人依然存在

4、缺乏教育和素質的體現

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說農民朋友沒有素質,城市哄搶的事情也有發生,而且我本身也是個農民。正因為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於農村的教育情況也比較瞭解,有許多老一輩的人往往只有小學學歷,現在的許多年輕人也有許多隻是上到初中或者高中。人群中往往有幾個受教育不高而且素質低的人帶頭,其他人便不管不顧的一擁而上了。新聞中提到當時剛剛放學,許多接孩子放學的家長也參與到了哄搶的行列,這就是我所說的教育和素質的另一個方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孩子面前都如此肆無忌憚,做出如此卑劣的行為,難道要教孩子將來攔路搶劫?前幾天四川大學的老師對於家中親人去世的學生請假時大放厥詞,真是令人寒心。孩子是國家的未來,為人父母和師表者都如此,怎麼教育孩子?

帶著孩子搶橘子,魯迅先生筆下冷漠的人依然存在

面對王先生的苦苦哀求,冷漠的人們無動於衷。王先生總計損失10萬餘元,甚至當時著急的留下了心酸的淚水。魯迅先生筆下冷漠的人們不再僅限於看熱鬧,而是一擁而上的哄搶。人生來不易,所幸看到現場有許多熱心的人幫助王先生,希望這種正能量能夠感染更多的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