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卡扎菲被反对派武装打死已经7年。死尸虽然埋在撒哈拉沙漠深处,但是盖棺没有定论,对卡扎菲的评价至今还在争议。

世人对卡扎菲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

卡扎菲执政的42年,人们对卡扎菲后半生的政治生涯更为熟悉,那么,卡扎菲上台早期的执政风格是什么呢?上面的两种“标签”是否在卡扎菲上台初期就初露端倪?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内容。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年轻的卡扎菲上校。卡扎菲至死仍被他的部下称为“上校”。)

早期的卡扎菲是纳赛尔的狂热崇拜者。 卡扎菲一生佩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埃及纳赛尔,推翻王室,赶走英国殖民者,他自称是纳赛尔的学生。

纳赛尔,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埃及的第二任总统,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阿拉伯领导人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他曾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倡导者。

纳赛尔多次强调要毁灭以色列, 领导并策划了1967年的阿以六日战争。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当时还是以色列议员的佩雷斯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对以色列来说是难忘的,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最后一次战争。”的确,佩雷斯的预言绝不是耸人听闻,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阿拉伯国家绝不甘心失败,伺机要报复,夺回失去的土地。

埃及、约旦、叙利亚三国笼罩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阴影里卧薪尝胆2年之后,阿拉伯民族诞生了一颗政治明星。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1969年9月1日,时年27岁的卡扎菲在埃及纳赛尔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掌握了利比亚的大权。

卡扎菲领导的军事政变尽管漏洞百出,竟然兵不血刃没费一枪一弹,神话般地顺利成功,真主的保佑进一步膨胀了卡扎菲的野心,作为阿拉伯民族主义信徒的卡扎菲的政治理想绝不是仅仅在于拯救利比亚,卡扎菲还把自己当作承担拯救阿拉伯民族的英雄,统一领导整个阿拉伯世界。

卡扎菲事业的成功令其成为纳赛尔的狂热崇拜者。 卡扎菲一生佩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埃及纳赛尔,推翻王室,赶走英国殖民者,他自称是纳赛尔的学生;另一个是利比亚本国反抗意大利的民族英雄欧玛尔。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可能是1969年政变后不久的卡扎菲)

卡扎菲上台不久便向纳赛尔表示,要用战争方式解决掉以色列。纳赛尔解释说,国际形势不允许这样做,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不允许这样做,而且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这样做。

卡扎菲听后马上问:“以色列有核弹吗?”纳赛尔回答说,有很大可能。他又问:“我们有核弹吗?”纳赛尔说:“没,我们没有。”

卡扎菲清楚,那时的阿拉伯国家难以以常规武器对以色列发起绝地反击,于是,卡扎菲打起了核武器的主意。

那个时期, 距离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过去7年, 美苏两个大国都在核武器面前败下阵来。一年前即1968年1月7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核武器不扩散条约》也是痛定思痛的产物。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2年3月9日(一说3月11日)加入该公约。

1970 年8 月,卡扎菲派他的副手贾卢德总理访问中国,贾卢德访华是有图谋的,具体内容并未公开报道。

卡扎菲深知中国同情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就派二号人物贾卢德来中国购买原子弹,说是对付以色列。其实,他还有一重目的,那就是拥有核武器从而成为中东大国,起码可以在中东地区称霸了。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卡扎菲获得政权的周年纪念)

卡扎菲非常狡猾,他知道中国有个台湾问题。他就拿中国一手,你卖原子弹给我,我就跟台湾断交。他也深知,当时中国虽然是拥有原子弹的五大国之一,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是很薄弱,所以,贾卢德是一手提着巨额美元,一手握着“与台湾断交”这个砝码,来到中国的。

8 月4 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贾卢德时转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我们不怕原子弹,也不拿原子弹吓人,更不会拿原子弹做买卖搞核交易。

据说,毛泽东曾对周恩来说,中国再缺钱,也不能为了和利比亚建交就卖原子弹。毛主席因此还非常生气地痛斥到:“这么讨厌的卡扎菲,太狂妄了!”并指示外交部,不要安排贾卢德与他会见。

在这里,有几点很明确:贾卢德确实是来买原子弹的,并且被中国拒绝了。毛泽东确实没有接见贾卢德。至于毛泽东是否痛骂过卡扎菲,这就是演绎了。

如此,卡扎菲使用核武器灭掉以色列的狂妄计划以及以拥有核武快捷称霸中东的野心终胎死腹中;别无他途的卡扎菲只有苦心经营合纵抗横的一条道路来统一阿拉伯民族了。

但是历史总给“狂人”以表现的机会。1970年9月28日,52岁的埃及总统纳赛尔突发心脏病去世。纳赛尔在世时,是“能对卡扎菲进行约束并引导他通过阿拉伯政治这一充满危险的布雷区”的唯一领导人。而卡扎菲在纳赛尔死后,更将自己视为“阿拉伯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他要填补纳赛尔的空白,扩大阿拉伯大家庭的联盟,最终战胜以色列。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一次可能是对东欧的访问中,卡扎菲在签署文件。)

有一次卡扎菲在国会大会上自大地宣称:“普鲁士人统一了德意志,皮埃蒙特统一了意大利,我觉得,我们这个小小的共和国也将扮演这样的角色,统一整个阿拉伯民族。”

事实证明,“无冕之王”卡扎菲异想天开式的革命热情的举动,被巴解组织最大派别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将卡扎菲揶揄为“革命词句的骑士就不为过了。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1971年4月,在卡扎菲的努力下,他与埃及总统萨达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的黎波里宣告“阿拉伯联邦共和国”成立。可是墨迹未干,这个大家庭内部就出现严重分歧。三方各持自己的算盘,根本没有“联邦”的任何物质及思想基础。

1973年9月卡扎菲为了强迫与埃及“联姻”,竟然组织了2万利比亚人跋涉1500英里,向开罗进发。这支长达7公里的队伍看起来非常滑稽,他们挥舞着旗子,喊着口号,强烈要求利比亚与埃及合并。卡扎菲相信,到了埃及后,那里也一定有大批要求统一的民众加入进来。可是事情并不如他所料。利比亚人吃了闭门羹,埃及政府用火车车厢封锁了主要通道,2万利比亚人只能滞留边境。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头戴贝雷帽的卡扎菲在发表演讲。这是他早期的标志性形象。)

1972年12月22日,卡扎菲在突尼斯的一个群众大会发表讲话,号召和利比亚统一。正在家里收听卡扎菲讲话实况广播的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大吃一惊,赶紧赶到现场,匆忙抢过话筒说卡扎菲关于统一的观点脱离实际。他还很不给面子地直言道:阿拉伯人从来未曾联合为一个整体,而且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听一位连自己内部团结都搞不好的落后国家领导人的说教。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卡扎菲临死前身上携带的黄金手枪)

阿拉伯民族主义给了卡扎菲一种虚幻的想法:他有权干涉阿拉伯世界的任何地方,但是事与愿违,热脸总是贴到冷屁股上,这也使得他在阿拉伯世界渐渐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物。

对于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的角色,以色列一名军事情报机关的前首脑评价得最为有趣:“在他所有的企图统一阿拉伯世界的疯狂尝试中,还有谁像卡扎菲这样造成了阿拉伯世界这么严重的分裂呢?他在战略上是一个威胁,但在战术上或许是一个宝贝,一个为我们在阿拉伯世界中制造分裂的代理人。”对一心想摧毁以色列的卡扎菲来说,这个褒奖实在是太过讽刺了。

耐人寻味:“狂人”曾想买中国的原子弹炸平某国,某国对此人褒奖

逝者如斯夫。卡扎菲身亡后,利比亚分崩离析。地方割据势力尽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民主;而利比亚人们也尽享无拘无束的轻松自由,“国民享受义务教育”的法律不再束缚,“完善的医疗体系”保障不再附身...

利比亚的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卡扎菲用生命捍卫了笃定的民族主义。利比亚国家的腰包干瘪了,有瘪就有胀,试问,腰包鼓胀的是谁家?乐见其成的是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