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圖治而又低調內斂的漢文帝

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史稱漢文帝,是著名的文景之治的開創者。漢文帝雖然沒有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沒有漢高祖劉邦的謀略用人,但是他的歷史功績絕不遜於他們。

勵精圖治而又低調內斂的漢文帝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封劉恆為代王,然後他就一直默默無聞守護著大漢王朝的北部邊疆,帶領代國,開荒種田,勵精圖治,鼓勵農民發展生產。勤勤懇懇,直到十六年後,也就是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後,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剷除,迎立他入京為帝。

勵精圖治而又低調內斂的漢文帝

在中國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樸為世人稱道的皇帝。漢文帝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帶頭節儉,吃穿都很簡單,甚至穿著草鞋上朝堂,更不搞勞民傷財的事。沒有漢文帝就沒有“文景之治”,沒有“文景之治”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漢武盛世”,漢朝得以延續400多年,漢文帝的貢獻最為關鍵。

勵精圖治而又低調內斂的漢文帝

由於文帝採取堅持“清靜無為”“躬修節儉”,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文帝謙讓寬容,以禮相待,便自然形成一種比較清明的政治空氣,正因為如此,漢文帝的政績不但得到了後人的讚譽,也得到了西漢末年赤眉軍的尊崇,他們攻佔長安後,西漢皇陵均被破壞,唯有漢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保護。

勵精圖治而又低調內斂的漢文帝

然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漢文帝比他的父親漢高祖和孫子漢武帝仍有所遜色,這也許是由於漢文帝不好大喜功的緣故,也與他內斂、謙和的性情有關。正如曾國藩所說:“天下惟誠不可掩,漢文帝之謙讓,其出於至誠者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