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掃地僧登台,兩任校長用他勉勵畢業生

他是北大數學系高材生;

他獲得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卻一度

只能靠著送餐員等零工維持生計

他年過半百,生活艱辛,心中仍裝著數論的大問題……

一鳴驚人後,權威雜誌讚美他為——“一個數學界的重大猜想被敲開了大門。”

他,就是被稱為

世界數學界的“掃地僧”張益唐

記者瞭解到,5月4日北京大學迎來建校120週年紀念日,近日上千名北大77級、78級校友返校為母校慶生。

北大掃地僧登臺,兩任校長用他勉勵畢業生

當年的老同學在自己的學系旗幟前拍照留念。

北大掃地僧登臺,兩任校長用他勉勵畢業生

在紀念大會上,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代表授課老師作演講。

在母校專門為他們舉辦的“入學40週年”紀念大會上,數學家張益唐作為唯一畢業生代表登臺發言。

在紀念大會上,著名數學家張益唐作演講,回憶自己的北大歲月。

雖然已畢業三十多年,但他仍念念不忘當初恩師的期待——“什麼時候,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

張益唐,做到了。

幾年前,

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

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

強烈推薦發表之後,

這個沉寂了三十年的人,

瞬時成為了數學界的傳奇。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張益唐說,這是他最喜歡的唐詩。

這詩句是在講古,但也似在說他。

北大才子半生顛沛流離,

年過半百竟轟動數學界,

咱們來看看這個傳奇故事↓

快餐店打工,仍不忘數論大問題

張益唐是北大數學系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學生

1978年入學,7年後赴美留學。

他獲得了美國普渡大學的博士學位,

但論文涉及導師的一個引理論,

不能確認正確而沒有發表。

走學術研究路線的他,

畢業後因此無法在數學界立足,

只能靠著打零工維持生計;

最初六七年時間,

他當過會計、幫廚,還送過外賣。

沒有固定收入,

他只能住在朋友房子的地下室裡。

1999年後,看不下去的朋友,

幫他在一所大學謀了份工作,

臨時講師,工資一課一結,

過了好幾年,才轉成正式講師。

他一邊教著課,

心中仍裝著數論的大問題,

他平時堪稱沉默寡言,

但講學極為幽默,

他的熱情都在數學上。

他本可以研究幾個小問題,

發表許多好文章,為自己贏得名利。

但是他不願,

他只想和數學的靈魂直接對話。

孿生素數猜想被研究了很久,

直覺告訴他,

自己應該可以解決。

一位講師敲開了重大猜想的大門

2012年7月3日,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

張益唐在好友家等待觀賞梅花鹿時,

突然想出了一個研究思路,

找到了心中問題的突破口。

2013年4月17日,

他向《數學年刊》投遞了一篇文章,

題為《素數間的有界距離》。

不到1個月,

頂級解析數論專家亨利·伊萬尼克

自曝審稿人身份,

確認這是一個有歷史性突破的工作,

文章漂亮極了。

張益唐的孿生素數猜想稿紙

不懂數學的人,

並不覺得有什麼厲害,

但就像運動員們,

會為了0.01秒的進步經年努力,

數學也需要不斷地突破瓶頸。

只是這一次,

在孿生素數猜想被提出100多年後,

它被張益唐證明,

本來數學家在這個猜想裡大海撈針,

而他把大海變成了湖泊,

還提供給別人繼續縮小範圍的方法。

從此數學家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開始攀登其他高峰。

張益唐一鳴驚人。

此後他來到哈佛大學演講,

《自然》雜誌盛讚他的成果,

稱“一個數學界的重大猜想被敲開了大門”

《紐約時報》大幅報道他的成就。

而此時,

這位一鳴驚人的“數學新星”

已經年過半百。

2014年,張益唐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

在獲獎感言中,他說——

不要盲目崇拜權威,要敢於挑戰傳統,對那些別人說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於探索,如果真正熱愛,就永不放棄。

兩任北大校長用他勉勵畢業生

2013年,北大數學系成立100週年。

時任北大校長王恩哥在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與畢業生分享了張益唐的故事。

從那時起,有關這個神秘人物的軼聞開始在北大學生中流傳:比如他對數字極其敏感,能記住班上所有同學的生日,每到生日就會發郵件祝福;他不需要電話本,就能記下很多電話……

張益唐北大演講視頻:沒有太多技巧,甚至有點拘謹

2015年,北大畢業典禮上,校長林建華再次提及張益唐——

“張益唐的學術生涯艱辛曲折,一度曾沒有固定工作。當他對孿生素數猜想作出巨大貢獻、轟動全球數學界時,已經五十多歲了,還只是美國一所大學的普通講師。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他對數學的夢想和熱愛,與兒時一樣,依然那麼純真、那麼聖潔,從未改變。”

“我們有大氣魄,我們敢做大問題”

此次北大120週年校慶,張益唐專程從美國趕回來。

昨天下午,張益唐身穿黃色紀念衫、戴著眼鏡,平靜自信。

他彷彿回到了40年前的學生時代,那時,丁石孫教解析幾何,沈燮昌講數學分析,老師們諄諄教誨依然在耳邊迴響,同學們討論大問題的情景不斷閃現。

北大掃地僧登臺,兩任校長用他勉勵畢業生

張益唐

“什麼時候,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畢業三十多年,張益唐仍然不忘老師當年的期待。

“作為一個北大人,我們有一種大的氣魄,我們敢做這些大問題,同時我們是執著的,不管這個中間能有多少挫折,我們還能堅持下去。”張益唐說。

這既是在分享北大之於他的影響,又是他對北大年輕學子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