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爲何讓我們點讚

大家好,我是您們的老朋友熱點哥阿羅。近日,89歲的袁隆平院士傳來重大喜訊,超級雜交稻再創紀錄。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專家組在現場考察的基礎上,隨機抽取了3塊地,面積分別為1.15畝、1.13畝和1.11畝,合計為3.39畝,進行人工收割、機器脫粒、實收實打。經第三方專家測產,“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在試驗田內畝產1203.36公斤。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2017年,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149.02公斤,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親臨測產現場,對於評測結果,袁隆平在現場寫下了:“畝產量遙遙領先於全世界。”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大家知道,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帶領團隊培育出的雜交水稻,讓水稻產量由畝產300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以上,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他不僅解決了人類“吃得飽”的問題,還解決了人類“吃的安全”的這一大難題!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上,袁隆平宣佈一項重大突破成果——水稻親本去鎘技術。作為重金屬元素,鎘具有很強的毒性。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向環境中釋放的鎘高達30000噸左右,其中有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一旦在人體內積存,會導致軟骨症,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癌症!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水稻本身擁有的某些獨特基因,使水稻根系吸收土壤中鎘的能力較強,比如:水稻對於鎘汙染的吸附作用明顯強於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種。而這些吸附的鎘會在水稻的米粒中大量富集,所以鎘汙染在水稻米粒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一旦人直接食用這些鎘米,或者家禽等食用後在體內富集,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都會引起慢性中毒,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可以這樣說,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的成功,讓袁隆平院士再次做出重大貢獻,讓中國人乃至全人類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袁隆平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田裡的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我在田裡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涼。”什麼叫做“福”?袁隆平解釋說,福,從字面上看有四個含意:“衣”旁意為有衣穿,“一”為有房住,“口”為有得吃,“田”有田地,有了“福”就可以安居樂業。袁隆平與福字中的那塊田有著特殊的關聯,也讓他對水稻有著特殊深厚的感情。每當提起超級雜交稻,袁隆平禁不住“自誇”起來並熱情邀請大家去稻田裡參觀,“我的超級稻好看得不得了,大家應該去看一看。”“我的超級稻就是水稻中的儀仗隊。”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是什麼支撐這位已近90歲的“米壽”老人,不斷在創新之路上越走越遠,在小編看來,有兩條原因至關重要。

一則是他的心態年輕。“他的心態非常年輕。”在他的秘書看來,袁隆平似乎從沒意識到自己已是耄耋老人,依舊保持著強烈的創新慾望。正因為此,我們看到,袁隆平院士幾乎每年都能獲得國際大獎,在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捧獲一項項榮譽的同時,他卻看得很淡,誠如他所說,榮譽是對我們成績的肯定,但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還得繼續幹活啊……這兩年來,已是耄耋之年的袁老,卸任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一職,辭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頭銜,依然在求新求變的創新路上繼續專心致力於超級雜交稻科研。大家知道,前些年,網上一度熱炒“袁隆平”品牌價值過千億,袁隆平對此付之一笑,自稱是淡看金錢的“精神首富”。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現實生活中,院士更像一位平常人家的普通老人,身上穿的棉質襯衣價格不過一二百元。袁隆平院士這種心無旁騖、愛崗敬業的科研精神,永不止步、永攀高峰的進取精神,無疑是一堂生動的“勵志課”。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二則是他的社會責任。“隆譽千秋倉廩足,平疇萬里稻花香。”袁隆平懷揣“解決世界上大多數人吃飯問題”的水稻夢,矢志不渝,解決了中國老百姓的溫飽,也為世界人民帶來福音。浩瀚宇宙那顆被命名為“袁隆平星”的小行星正在閃耀發光,老驥伏櫪志千里。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在今年4月,88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三亞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自己雖早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但依然感到肩上責任重大,他這樣說道,“我現在壓力很大,有兩件事一定要做好。”這兩件事情是什麼呢?“第一件事是要做到雜交水稻大面積示範畝產1200公斤。”“第二件事就是耐鹽鹼的海水稻培育。”並說,希望在2020年能夠實現,屆時“心滿意足,可以退休了。”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而今,第一大目標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1200公斤目標已經提前實現,在此讓我們祝賀袁老。第二大目標海水雜交稻研發成功也已經初見成效,自2016年以來,袁隆平團隊開始研究海水雜交稻,在簡單淡化處理的海水灌溉水稻田裡進行試驗,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小面積測產最高摺合畝產達到620公斤。目前,在海南南繁基地已篩選了一批海水稻材料,並生產了一定量的種子,將擴大範圍進行試種。我們相信,袁老也一定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再創紀錄,畝產1203.36公斤,89歲袁隆平為何讓我們點贊

大家怎麼看,歡迎您的觀點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