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你会给上小学的孩子买手机吗?

米苏(霞山):这个学期开学不久,一个读三年级的女学生跑来办公室找我,跟我说,“老师,我和爸妈昨晚吵架了,很不开心。”原来,上个学期期末考试前,这个学生跟她爸爸说过如果期末考试拿了全班前三,下学期就给她买一部手机当奖励。当时这位学生的爸爸随意就答应了。这学生也确实努力,考了全班第三,刚好达到了奖励的条件。但是,这个学期开学之后,当这个学生要求兑换“奖品”时,她的父母却犹豫了,担心买了手机之后孩子顾着玩手机而不努力学习,所以拒绝了。女儿觉得父母不讲信用,父母觉得女儿太过任性,所以就吵了起来。

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必备的基础工具,硬是让中小学生远离手机等智能产品,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手机、电脑等智能产品,是我们真正打破教育资源不平衡困局的利器。在互联网上,我们老师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学习更先进的教学方法,拥有和全国一流小学一样的课件资源,学生回到家也依然可以通过购买上课视频、观看直播教学等方式去温故知新。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更方便、易操作使用互联网教学资源的,手机无疑是最佳选择。它的可移动性,让学生随时随地可学。

有的家长并非看不到手机对孩子学习的帮助,而是害怕孩子会沉迷于手机里的游戏。其实早两三年前,就有公司设计出了学生专用手机,手机除了通话、短信功能外,还有十几二十个学习相关的APP,手机浏览的网页是过滤之后的“白名单”网页。最关键的是,这款手机是玩不了游戏的,内置的识别系统屏蔽了游戏类软件的安装权限。而且,家长可以通过绑定手机随时随地定位孩子的行踪。无论从学习还是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手机都值得学生拥有。

如今,有的学校已经开始探索把手机作为常用教学辅助用具了。家长不是担心孩子上课玩手机吗?有的学校干脆就让孩子上课“玩”起手机来。上课时,学生用课桌上的数据线将学生专用手机连入讲台的主机,老师通过教学平台的主机就可以把实现“点名”“展示课件”“检查作业”等功能,学生手机全程都在主平台的控制中,除非拔出数据线,否则不可以自己改变手机显示内容。而拔出数据线,教学平台上就会显示该学生“离线”。老师和其它同学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通过这样的连线,可以实现学生即时练习、电脑立刻改卷、老师根据电脑分析数据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而不需要用到手机的课程,学生手机都必须放入讲台旁的“手机收纳袋”里。

而在这些学生专用手机普遍推广之前,我们也不必对给孩子买手机谈虎色变,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用好手机,学校也应该开设相应的网络心理健康教学课,让学生们相互讨论、互相监督。

【反方】别被手机“绑架”

梁嘉雯(赤坎):我有个朋友家境不错,家中长辈都非常宠爱她的孩子,逢年过节就给还是个小学生的孩子买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做礼物,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都齐全了。起初我朋友认为既然有那个经济条件给孩子提供这些东西就任由他随意使用吧没什么大问题,直到有天孩子放学回家对她囔囔:“妈妈,我们班上的同学都羡慕我有iPhone,下课玩手机的时候他们都围着我呢,琪琪还说也要让她爸爸给买。”朋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放任让手机成了孩子在学校向小同学炫耀的资本,她干脆利落地收回手机做到及时止损。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一个远房亲戚抱怨自己家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整日沉溺于手机游戏中已经无心向学了。原本大人给小孩配手机的初衷只是为了方便上下学接送时相互联系,没想到小孩子自控能力差,不仅将课间休息时间用来打游戏,就连上课也将手机藏在抽屉里偷偷玩。老师发现后把手机没收了,还把家长请到学校当面批评了他们母子俩。后来这个亲戚终于下决心收回手机,并且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与自家孩子斗智斗勇只为断了其对手机游戏的依赖。我觉得,如果是出于安全问题、接送问题需要电话联系的,家长们可以考虑给孩子配一个可以打电话的智能手表,功能比较单一却可以杜绝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烦恼,而且还便于携带。

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盛行,许多人每天拿着手机一刷就是小半天,发抖音、刷抖音一时间铺天盖地而来,就连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话题也离不开抖音。玩“抖音”不仅仅是耗费时间,更令人心痛的是沉迷此间的小学生做出了很多荒唐事:一个小学生在家发抖音意外直播了妈妈洗澡的画面,视频被疯狂传播;女孩对着手机哭诉说妈妈死了,求求大家给1万个赞……扭曲的三观、负能量的传播让人看着心寒。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年龄小,尚未有绝对分辨是非的能力,无法对智能手机网络传播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极其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诱惑以及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有义务去教育和引导。但我认为对于小学学龄的孩子,还是严格把控对手机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为佳。

杜绝小学生玩手机,家长就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倘若自己在家时时刻刻都是个刷手机的“低头族”,那孩子必定也会模仿着去玩手机,而且在限制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上也少了许多底气。陪同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学一门技艺;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哪一样不比低头玩手机好呢?

小学是成长路上萌芽的阶段,孩子们有更多知识值得去学习,有更广阔的天地可以翱翔,不应该被手机“绑架”的。放下手机,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必修课。

本文来源于湛江新闻网: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content/2018-10/24/content_2328265.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