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爲可能?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編譯/JJW

來源/electronics.howstuffworks.com/gadgets/high-tech-gadgets/digital-immortality

本文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由貓眼科技發佈


數千年來,人們一直在追逐不朽。在我們的一些文化中,一些人可以通過他的成就來獲得不朽,人們會在這些人去世後很久還在討論關於他們的事蹟,這包括許多的藝術家、科學家和文學家,比如愛迪生、諾貝爾、泰戈爾等等,不勝列舉。一些宗教也有些關於永生的概念——身體會死亡,但你的某些部分會永存。但是,如果科學有辦法讓你真正的永遠活著呢?比如把你的意識上傳到數字世界...?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我們是可以實現它的!

以下是數字永生背後的一些基本概念。一些未來主義者,包括最著名的發明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相信我們會發現一種無限延長人類壽命的方法。他們已經確定了幾條潛在的路徑以實現這一目標。

第一,我們可以識別並控制衰老基因並調整它們,這樣我們的身體一旦成熟就會停止衰老——長壽基因工程。

第二,我們或許可以研究新的技術,創造有機物質與技術相結合的人體器官,然後用這些新的改進過的器官來替換我們的原始器官——電子人。

第三,我們可能只是將自己的記憶、想法、感受等一切意識層面的事物轉移到電腦上並生活在網絡空間中——數字永生。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這些預測可能聽起來像科幻電影裡的橋段,比如《飛出個未來》(Futurama)裡的情景,但世界各地都在為人類永生做著不同的嘗試和貢獻。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早已成功地改變了控制老鼠衰老的基因,如果科學家可以將這些技術運用到人類身上,我們也能夠控制身體衰老並活到遠遠超過今天平均壽命的年齡。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虛擬腦切片”中的電活動 圖源/bluebrain.epfl.ch

而“藍腦計劃”(Blue Brain)等項目可以為實現數字永生提供其它的研究方向。藍腦項目的目標是以建立生物學上詳細的數字模型和模擬齧齒動物為基礎,最終建立人類大腦。

其基本運作方式是基於超級計算機的行為模擬將大腦理解成一個容易處理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工具來研究不同腦組織水平的複雜相互作用,並研究從基因到認知的跨層鏈接。

藍腦計劃相對於常規的神經科學而言,比較新穎的一點在於,該研究的策略是利用實驗數據中的相互依賴性來建構大腦的密集圖,而不需要測量人腦的多層組織(分子,細胞,微電路,大腦區域,整個大腦)中的每個細節。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計算機中的多種神經元 圖源/bluebrain.epfl.ch

也許通過這項工作,我們將能更好地理解人類大腦是如何運行的,以及它與我們所謂的心靈之間的關係。

我們真的可以通過構建複雜的大腦虛擬模型來逆向研究人類的思維過程嗎?

以下是庫茲韋爾設想的基礎。

三座橋樑——一步一步的辦法

雷·庫茲韋爾撰寫了大量有關此概念的文章和書籍。他預測了一系列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其中一些方法最終可以相互融合並將數字永生從概念轉化為現實。還有最樸實的方法就是一步一步升級科技——只要我們願意,我們現在就可以踏上這條永生之路。

在庫茲韋爾與特瑞·格羅斯曼(Terry Grossman)共同撰寫的“神奇的航程:活的夠久到永生”(Fantastic Voyage: Live Long Enough to Live Forever)一文中,他們提出有三座橋樑可以將我們引向永生。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第一座,是我們現在可以控制的東西:好好生活,儘量限制衰老和疾病的影響。庫茲韋爾自身也在實踐他所宣揚的生活方式。在接受採訪時,他說他飲食非常健康,每天保持運動,避免過重的壓力,每天使用大約250種膳食補充劑,以儘量減少衰老和抵禦疾病的影響。

雖然他的這些方法得到了醫生的普遍認可,但是一些對健康有好處的膳食補充劑,在科學研究的層面上是幾乎沒有效果的。不過飲食和運動是毫無爭議的,生活得更好會增加你長壽的機會,這是庫茲韋爾的觀點。在技術趕上來之前,我們需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那麼,是什麼樣的技術呢?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第二座,它涉及調整生物學,以減少或消除老化的影響,同時消除疾病。通過更深入地瞭解個體的生物化學和基因,醫生能為每位患者定製治療方案,從理論講這將極大地提高治療效果。如今,我們在這個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世界各地的醫生和科學家每天都在嘗試新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方法。

庫茲韋爾認為,科學已經發展到能夠優化我們的生物化學和操縱基因表達的階段了,這便為我們提供了長期生存的最佳機會。也就使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等到第三座橋樑的建成——納米技術階段。

第三座,納米技術處理的世界非常小,以至於接近原子尺度。一納米是一米的只是十億分之一。在這種規模下,我們可以操縱單個分子。納米科學還很年輕,科學家的工具還相對簡單。雖然科學家可以在很小的範圍內操縱物質,但這也僅限於有限的程度。庫茲韋爾相信,納米技術將使我們能夠用其他部件來取代自身的器官——包括我們的大腦。並且器官中改進的結構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分解。我們甚至可以通過使用納米尺度的自我複製和自我修復裝置來治癒身體大量的損傷。

但是,我們是否能夠掌握納米技術目前依然是一個存在爭論的問題。雖然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些使用納米粒子作為傳送工具的醫學治療方式了,但這一科學仍在起步階段。懷疑論者指出,我們還不知道複雜的設備——如納米機器人,是否在納米尺度上是可行的。

我們真的等得到嗎?——技術奇點

很多人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科技進步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如今的我們真的等得到嗎?

這一疑問就與庫茲韋爾的另一個假設相關了——“技術奇點”。“技術奇點”理論認為未來將要發生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件——技術發展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極大而接近於無限的進步。當此轉折點來臨的時候,舊的社會模式將一去不復返,新的規則開始主宰這個世界。而後人類時代的智能和技術我們根本無法理解,就像金魚無法理解人類的文明一樣。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計算機處理器中晶體管數目的指數增長曲線與摩爾定律相匹配

我們可以在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所做的觀察中看到關於奇點概念的種子。1965年,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該定律認為半導體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和電阻數量將每年增加一倍。庫茲韋爾的假設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取決於這種趨勢的持續。

但是,包括摩爾本人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這種增長趨勢是會逐漸放緩甚至結束的,有預測認為摩爾定律的極限將在2025年左右到來,但也有更樂觀的預測認為還能持續更久。因此,實現永生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我們可能無法創造出必要的工程基礎設施。

假設這種技術進步是可能的,我們依然還有其他問題需要克服。

如果我們控制衰老的基因,是否會冒一些身體功能退化的風險?一些細胞死亡是否會導致我們更容易得癌症?如今,我們還無法真正回答這些問題。

庫茲韋爾和他的支持者相信,很快我們會回答所有這些問題。相對應的,庫茲韋爾將他這一理論稱為加速回報法——即每十年技術更新的步調會加倍。也就是說,我們會很快就抵達技術奇點這一臨界點。

但是,或許存在另外一種方法來實現數字不朽。這要求我們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瞭解我們的計算機!

或許,你可以上傳你的意識?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假如我們能夠將我們的核心——“意識”設置為數字格式?假如我們能夠將我們的思想上傳到電腦?

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儘管幾個世紀的研究,神經科學已經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但是我們仍然沒有完全瞭解我們的大腦。

什麼是意識?

我們的自我意識如何與大腦相關?

人類意識中哪些要素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模擬這些功能嗎?

如何將一個人的意識移植到計算機之中?

它會是複製粘貼,還是從身體中剪切?

然而有些問題也不是光技術就能回答的,比如:

如果你能將自己的意識轉移到計算機中,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你的數字意識如何在沒有你的情況下看到你的身體?

如果你只是製作自己的數字副本,那麼當你的有機身體死亡時會發生什麼?

你的計算機副本會哀悼你的損失嗎?

它能夠感受到真實的情感嗎?

誰定義了什麼是真實而不僅僅是模擬的?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如果你作為數字結構存在,是否可以與其他數字意識合併?

兩個人可以成為一個人嗎?

或者是一群人?

我們都會成為“星際迷航”宇宙中的博格嗎?

數字領域會有什麼樣的危險?

有人會抹掉你嗎?

你是否會被某種計算機病毒感染?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數字永生可能最後變得沒有那麼誇張,或許,我們只是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人工智能。這不會讓你真正地不朽,但你可能會覺得有一點安慰的地方是——你的模擬版本或許會為你更新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

其實,一名舞臺魔術師和記者布萊恩·布什伍德(Brian Brushwood)的創意已經建立了這個概念的原始版本。每年在他生日那天,他都必須在線登記證明自己還活著。第一年他什麼都沒做,他的這個系統就開始運轉了,它挖掘了他過去的Facebook和Twitter進行更新,並且是無限期地定期發佈。

我們現在無法真正地回答這些哲學領域的問題。如果我們永遠都不會克服困難,那麼我們就沒有這些問題了。但是,如果我們開發出真正能夠支持網絡永生的技術,我們需要思考更多地問題。

更多的問題——不朽的真正含義

我們已經看過了我們與數字永生之間的技術障礙,但是如何理解不朽的真正含義呢?

不朽無疑會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假設在剛開始時,永生的費用很昂貴,那麼它可能會在人類之間產生新的差距——富人可以購買永生,資金不夠的人仍然必須面對自己的死亡;有些國家能夠使用該技術,而其他國家則缺乏支持該技術的資金或技術。這種差距可能會造成全球範圍內的動盪!

然後是時間問題:你應該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開始讓自己達成永生?

數字不朽將如何與世界宗教相結合?

如果我們有能力停止衰老,我們能否保持在一個允許我們隨時繁殖下一代的年齡?如果生活在一個與你孩子年齡相同的身體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如果數字不朽的副產品是出生率的減少,這會意味著什麼?我們的許多成就和想法都建立在前幾代人的基礎之上。

如果我們的人口是停滯不變的,創造力會被扼殺嗎?我們就無法繼續發展了嗎?或許,在建構一個合適的價值觀、社會秩序之前,沒做好準備的人類會因此而逐漸消亡。

庫茲韋爾預測我們最早可以在2029年達到數字永生的技術能力。但即使技術達成了,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迎接人類這一飛躍?


如何讓“數字永生”成為可能?

譯者認為,人類不能因為這些還沒有出現的問題而停止進步的腳步。就像是人們造了汽車,自然會修路,會修紅綠燈,大家都規規矩矩地沿著公路走,而不是擔心交通系統會不會亂了套。在技術成熟以前,我們應該做的或許是提前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秩序,做好迎接它的準備,無論是永生還是其他技術!也有可能,這項技術就如同智能手機一樣,在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不瞭解它到底是怎麼回事之前,就跟隨著人流開始使用了。

所以,你們願意接受永生的選擇嗎?在享受完肉體存在帶來的痛苦與愉悅之後,去追逐意識在另一個領域的旅程。

更多好奇,可以加入貓眼科技互動討論群 854572220 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