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kman 的故事……

Walkman 的故事……


編譯/Mr.Cat

本文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由貓眼科技發佈


可能除了00後,沒有人對 Walkman 隨身聽感到陌生了。曾幾何時,在學校的運動會上、聯歡會上、公交車上甚至騎自行車人的腰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當年 Walkman 和 GameBoy 這類電子尖貨是同學眼中身份的象徵,也是追逐潮流的標誌。即使後來 CD MD 的問世也沒能撼動 Walkman 的地位,直到最終 MP3 的出現,它才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Walkman 的故事……

20年前,能夠隨心所欲的播放自己喜愛的流行音樂,絕對是一種奢侈的行為。 而 Walkman 的出現,徹底打破了人們與音樂之間的聽覺屏障。1979年7月1日,索尼發售了首款個人便攜式磁帶播放器,很快“walkman”就成了所有此類移動播放器的代名詞。儘管今天的音樂播放器工作原理已截然不同,但那個時代的人對 Walkman及其理念的熱愛,卻從未磨滅。

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十有八九都擁有過 Walkman ,尤其是80後。不管你用的是索尼?愛華?三洋還是松下?它們已經從你身邊消失了很多年了,而這個曾經伴隨你花季雨季的東西,你對它瞭解多少呢?

貓哥整理了十個與 Walkman 有關的典故趣聞,重建你的 Walkman 三觀。

1.Walkman 的誕生,要感謝歌劇

Walkman 的故事……

Walkman的創意,最初來源於想在長途航班上聽歌劇的索尼公司創始人井深大。當時市面上的音樂播放器體積都太大,遠不能稱為便攜。因此,他叫工程師給他製造一臺試作機,供他在跨太平洋航班上享用。傳說,他的這個想法並沒有實現,一種說法是,電池在旅途一半時就耗盡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工程師日夜趕工,倒是完成了試作機,但由於倉促,帶上飛機的卻是空白帶,而不是創始人想聽的歌劇帶。不過最終,這個神奇的產品還是成功的上了市!

2.“索尼”的名字來源於拉丁文“Sonus”,意為“聲音”

Walkman 的故事……

在索尼成立早期,公司數個最初的命名方案都以失敗告終,因為那些名字對於美國消費者來說,太拗口了。最後,他們把公司命名為索尼(Sony),這是50年代美國流行詞“Sonny"(棒小夥)的諧音,同時也是拉丁文中代表“聲音”一詞 Sonus 的諧音。創始人選擇這個名字,一來是因為這一名稱在任何語言中都很好發音,二來這是他們第一臺半導體收音機的商品名。因為Sonny這個詞已經家喻戶曉,公司認為Sony這一名稱有助於客戶完成品牌記憶,事實證明完全正確。

3.Walkman 的前身是 Pressman 型採訪機

Walkman 的故事……

“Pressman”是索尼專供記者使用的磁帶錄音機產品線名稱。第一臺 Walkman 原型機就是索尼工程師將 Pressman 的一些功能拆除,並附加一副耳機制成的。Walkman 一經面世,這一琅琅上口的商品名也聲名遠播。索尼很快還發售了定位類似的便攜產品,包括 Discman(CD隨身聽),和 Watchman(掌上電視)。

4.Walkman 曾被視為索尼的救星

Walkman 的故事……

70年代,索尼推出了 Betamax 型錄像帶系統,但在競爭中,敗給了對手 JVC 所推出的 VHS 型“二分之一”錄像帶,後者非常暢銷。當索尼的總裁得到了Walkman 原型機,他立刻意識到,這將是扭轉 Betamax 敗局的重要契機。他的名言是“你難道不認為一款能隨時邊走邊聽的立體聲磁帶機是很好的想法嗎?” 事實證明,這的確是個無敵的想法,以至於它後來成為了一種流行符號!

5.Walkman 並不是一炮走紅

Walkman 的故事……

第一代 Walkman 在發售時只賣掉了3000臺,加上較低的售價,顯然都沒法賺回成本。因此,他們啟動了獨特而強勢的營銷攻勢,讓索尼的員工帶著 Walkman 走上街頭,把耳機借給路過的群眾,分享 Walkman 的優美聲音。不出所料,Walkman 優越的音質很快征服了一大票消費者,這種大膽的營銷方式迅速獲得成功!

6.需求超過了預期

Walkman 的故事……

原本,索尼計劃於1979年9月,即日本首發後僅兩個月就面向全球發售。但日本國內市場的火爆需求導致產能不足,致使國際發售被推遲。來到日本的遊客和機組人員,拼命搶購 Walkman,爭相把這種珍奇的物件帶回國內給親戚朋友展示,這刺激了國際需求。在不同的國家,Walkman 最初有著不同的商品名。在美國,被叫做 Soundabout,在瑞典叫 Freestyle,英國則叫 Stowaway。

7.Walkman的高可靠性

Walkman 的故事……

當年“隨身聽”的概念變得極端流行,刺激了整個磁帶產業、流行音樂和唱片行業的發展,以至於在1983年,磁帶的銷量首次超過了黑膠唱片。顯然,Walkman 是磁帶大流行的功臣。卡式磁帶格式本身相對於唱片也有很多優勢。首先,磁帶不會像唱片一樣“跳盤”,播放非常穩定。另外,磁帶的播放時間比唱片更長。LP 型唱片,正反面加起來的總播放時間只有45分鐘,而C90磁帶,每面都能錄製45分鐘,兩面共90分鐘,不但便攜,收聽時間還多了一倍。

8.Walkman 總共推出超過100種型號

Walkman 的故事……

到1990年,索尼總共推出了超過80種不同型號的 Walkman,至今,Walkman 總共有超過100種不同型號。一些特別的型號有著特殊功能,包括太陽能供電,防水,雙面播放,遙控等,還有便於分享音樂的雙耳機插口等設計。也正是這些不同的型號、多樣化的設計和各種黑科技的應用,為“索尼大法好”奠定了基礎,同時日本本土的其他電子企業也紛紛開始用自家的黑科技殺入隨身聽市場。

9.索尼 Walkman 磁帶機直到2010年才停產

Walkman 的故事……

90年代,我國是 Walkman 的用戶大國,所以索尼後來把 Walkman 商標外包給了中國廠家,並使用它們作為MP3甚至是手機的商標,原版 Walkman 隨身聽(超薄機)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同時磁帶產業也跟著開始衰退!

但在2014年,Walkman 通過漫威電影《銀河護衛隊》再度走進人們視線,片中的主角使用 Walkman 和一盤自錄的合集磁帶,緬懷他在地球上度過的童年。這部電影的推出極大的激發了人們的懷舊情緒,導致二手 Walkman 的價格大增。

10.所謂“Walkman現象”已經成了社會科學名詞

Walkman 的故事……

在 Walkman 流行的鼎盛時期,人們的社會行為產生了細微的改變,那些為分享音樂而生的帶有兩個耳機接口的 Walkman 銷量很差。人們越來越喜歡做個獨行俠,日本的細川教授發明了這一概念,看到如今的智能手機時代,似乎有著很強的先見之明。細川教授認為,Walkman 和其他類似的現代科技產品正改變著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讓人們更重視個人娛樂,而逐漸忽視與周圍自然環境的互動。如果你注意觀察公交上使用智能手機和帶著耳機的人們,你就會發現“Walkman現象”已經無處不在。

Walkman 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