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憑什麼能用100年?

事實上,德國是很晚才開始搞工業化的,英、法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德國人進入工業化後也經過與今天中國類似的“山寨階段”:向英、法學習,偷人家的技術,仿造人家的產品。為此,英國議會還特別在1887年8月23日通過對《商標法》的修改,要求所有進入英國本土和殖民地市場的德國進口貨必須註明“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在當時也曾遭遇過“尷尬境地”。

“德國製造”憑什麼能用100年?

蒂森梅德里希鋼鐵廠1954年航拍圖

理論結合實踐 促進應用發展

  德國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初,大學的科學研究是與生產領域完全脫節的。儘管那時“世界科學中心”在德國,但是美國人很聰明,他們在德國拿到學位回國後,不是一味地跑到大專院校裡做研究工作,而是進入到市場裡去辦企業。

19 世紀90年代初,德國科學家發現美國工業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這才明確提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並開始大力促進應用科學的發展。由於德國有基礎科學上的雄厚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學理論與工業實踐之間的聯繫,從而在半個世紀時間裡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隊伍、工程師隊伍和技術工人的隊伍結合在一起,領導了“內燃機和電氣化革命”,使德國工業經濟獲得了跳躍式的發展。

此後,德國的機械、化工、電器、光學,直到廚房用具、體育用品都成為世界上質量最過硬的產品,“德國製造”成為了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德國最有名的公司,幾乎都是從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它們直到今天都維持著世界性的聲譽。


“德國製造”憑什麼能用100年?

珍視“身後名” 不貪“眼前利”

德國人喜歡有經歷的東西,有歷史記憶的東西,有文化記憶的東西。

有一張關於德國建築物的照片,名叫“不變的德國”,展現的是二戰以後德國人修的房子,完全是中世紀式晚期巴洛克時代和洛可可時代的風格。為什麼?二戰結束後,德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廢墟,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戰火摧毀,德國人非常心疼,因為德國人就是喜歡自己的文化。怎麼辦?德國人一定要把當年的照片找出來,把當年的設計圖找出來,一定要按原樣一座座重修起來。今天你跑到德國去看,大多數城市都沒有什麼現代建築,幾乎全是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風格。

“德國製造”憑什麼能用100年?

德國有座王家歌劇院在二戰中被美國飛機全部炸燬,德國人心疼得不得了,那座歌劇院是過去建了200年才建好的,結果毀於一旦。怎麼辦?二戰後德國人就把這片廢墟圈起來,搞了一批科學家、文化學家、考古學家、建築師、技術工人,大約上百號人,花了35年時間,把這堆破磚爛瓦又重新裝回去了,你現在再看這座王家歌劇院,怎麼也看不出來是炸彈炸爛了以後又重新裝回來的,這座建築成了“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說,“這個行動本身就屬於世界文化遺產”。

正是由於德國熱愛、尊重自己的文化到了如此地步,所以才叫“不變的德國”。由於德國的經濟發展不靠房地產市場,所以一位德國建築師很難拿到一個建築項目,好不容易中了標,就一定會精心設計,一定要把它搞成一個藝術精品,一定要讓它流芳百世。因此,在德國,你永遠也看不到有兩座建築物會是一樣的。因此人們說,德國建築師重視的不是“眼前利”,而是“身後名”。

“德國製造”憑什麼能用100年?

一個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外國記者問彼得·馮·西門子:“為什麼一個8000萬人口的德國,竟然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呢?”這位西門子公司的總裁是這樣回答他的:“這靠的是我們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的重視,我們德國的企業員工承擔著要生產一流產品的義務,要提供良好售後服務的義務。”

當時,那位記者反問他:“企業的最終目標不就是利潤的最大化嗎?管它什麼義務呢?”西門子總裁回答道,“不,那是英美的經濟學,我們德國人有自己的經濟學。我們德國人的經濟學就追求兩點:一、生產過程的和諧與安全;二、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這才是企業生產的靈魂,而不是什麼利潤的最大化。企業運作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事實上,遵守企業道德、精益求精製造產品,更是我們德國企業與生俱來的天職和義務!”說到“天職”上去了,“天職”是什麼意思?就是“上帝要你乾的事”。

“德國製造”憑什麼能用100年?

探求事物本質 考慮長遠戰略

今天德國只有三座城市,即柏林、漢堡、法蘭克福,被定為“國際化城市”,以後打起仗來也宣佈為“不設防城市”,其他城市都是中小城市。絕大多數的德國人都生活在5萬人、10萬人、15萬人、20萬人的城市裡,連50萬人口的城市,德國人都覺得太大了。德國城市的風光幾乎都有這個特點:城市天際線最高的地方一定是教堂的尖頂,任何建築物都不能超過它。

為什麼德國人能做到守時?一位德國教授這樣解釋到:城市小,就容易守時。為了守時,也必須得把城市設計得小一點。你要想在‘汽車大眾化時代’做到城市不堵車,需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任何樓房不要超過五層,在德國,你要想建造六層以上的高樓,必須經過議會投票通過才行;第二個條件是任何城市必須有一半的空間是馬路。只要你同時做到了這兩條,城市就不會堵車。

今天德國人一般只在柏林、漢堡、法蘭克福建高樓,那也是世界級的大高樓,但有一個條件,這種高樓從任何方向倒下來時,不能壓到另一棟樓。所以越高的樓房,周邊留有的空地就越大。這就叫“探求事物的本質,確定長期的戰略”。德國人建房子時,是一定要考慮到當它倒下來時會發生什麼事情的。


“德國製造”憑什麼能用100年?


堅持物美質優 不信物美價廉 “德國製造”的優勢並不在價格上,連德國人自己都承認“德國貨就是物美價不廉”。你跟日本人可以談價格,但你跟德國人談價格,一刀都砍不下來。德國人甚至不承認有“物美價廉”這回事。“德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它的質量,它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它優秀的售後服務。德國企業發展的一般產品都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高難度且別國一時無法制造出來的產品。德國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德國人生產的工業製造品,大到挖地鐵的掘進機,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訂書機,從質量上講都是世界第一。 德國鍋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溫性質,既能節能環保,導熱效果又極佳,以至人們說,“使用這種德國鍋具,一根蠟燭就能弄一頓美味佳餚”。德國人生產的一口鍋,可以用上100年,因此很多德國人用的都是奶奶傳下來的鍋。對德國人來說,任何一樣廚具,一輩子只需要買一次,不需要買第二次,因為你一輩子也用不壞它。德國人生產的煨湯用的鍋,完全是鋼鐵鑄造的,沉重得連男人都有點端不動。很多人好奇鍋蓋內側有奇特的花紋,銷售商回答:“鍋蓋蓋上去後,水蒸氣就能上下自然循環,不易燒乾,這是一種技術。”德國的鍋具,蓋上去個個嚴絲合縫,說三分鐘開鍋就三分鐘開鍋,能為你省下不少煤氣費。 為什麼德國的產品動不動就“能用100年”呢? 有這樣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原因是,德國沒有資源,幾乎所有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都是靠國外進口來的,所以必須物盡其用,儘量延長使用期,這才是對原材料最大的節約。另外一個原因是,德國人認為,產品質量的好壞,主要體現在是否“經久耐用”上。
“德國製造”憑什麼能用1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