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Plus、帝豪GL,誰是網際網路產品經理的菜?

本人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主要負責產品的用戶體驗,作為一個時刻關注用戶、關注市場需求的人,我常常被同事們吐槽太“變態”,可能是“盡善盡美”的理念深入骨髓了,在各種消費場景中也總會不自覺的思考商家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今年部門工作壓力加大,當快節奏的生活和每日出行的不便產生矛盾時,買一輛代步車就變得迫在眉睫了。兩個月前開始考慮買車,空閒時間就在網上選車,雖然預算十五萬可選車型很多,但是銷量一直堅挺的卻不多。最終,兩個爆款車型進入了我的考慮範圍,朗逸Plus和帝豪GL,作為產品經理,我深知一款銷量高的產品背後意味著什麼,那就是可靠的質量和較高的性價比。

從用戶反饋上可以看出,朗逸Plus和帝豪GL各有特點,前者繼承了大眾皮實耐用的優點,油耗也不高;後者則是國產家轎領域的明星車型,以高顏值、高配置和高性價比著稱。上週末不加班,我和朋友一起去4S店看實車,實地感受兩款車的差異。


朗逸Plus、帝豪GL,誰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菜?


先去的大眾4S店,朗逸Plus外觀非常大氣穩重,前臉比較霸氣,車身線條硬朗,尾部設計有點寶馬風格,微微上翹,很大氣,整體很符合我的要求。內飾方面,座椅非常舒服,儀表盤看起來挺好的,中控以簡潔實用為主,風格中規中矩,雖然大部分還是按鍵和旋鈕的設計有點小OUT,但是可以接受。比較有落差的是儀表臺上用的材質是硬塑料,導致車內有點味道,主駕駛也就一塊遮陽板,連個化妝鏡都沒有。


朗逸Plus、帝豪GL,誰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菜?


配置方面,價格十二萬多的朗逸Plus沒有導航和倒車影像,方向盤也不是多功能的,感覺配置有點低。動力方面,試駕了一款1.5L車型,網上很多人說這款發動機動力弱,自己試駕的時候特意感受了一下不同狀態下的動力情況,不開空調提速還可以,但是開了空調後感覺踩多少提速都不明顯,變速箱倒是沒問題很平順,只是擔心日後超車沒底氣。1.4T的動力現場沒有車可以試,從數據上看錶現應該比1.5L好太多,不過價格也貴。

試駕完朗逸Plus下午直奔吉利4S店,進店就看到一款白色的帝豪GL,車身很漂亮,線條設計很有運動感,鯊魚大嘴和鷹眼式大燈搭配起來氣質獨特,感覺既穩重又前衛,溜背的車尾還有幾分跑車的感覺,外觀我也喜歡。


朗逸Plus、帝豪GL,誰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菜?


坐進帝豪GL裡面,第一感覺就是用料講究,沒有硬質塑料,中控臺、門玻璃下面都是軟材料,比按不動的硬塑料材質好太多了,有點高檔車的感覺,中控臺大氣的拉絲面板也很漂亮。更讓我驚喜的是,頂配的帝豪GL也就十一萬多,配置比朗逸Plus豐富太多,尤其是它的多媒體的語音互動非常吸引我,可以開空調、天窗、可以點歌,作為一個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年輕人,我很享受這種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另外,這個多媒體車機還能用手機控制,對我這個每天忙忙碌碌記性不好的人來說,如果忘了車子停哪裡了,通過手機就能找到,絕對是一大便利功能。


朗逸Plus、帝豪GL,誰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菜?


朗逸Plus、帝豪GL,誰是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菜?


試駕的是帝豪GL1.4T車型,感覺起步加速動力比較迅速,開空調狀態下動力也沒削弱,而且有經濟模式、普通模式和運動模式可選,平時開經濟模式省油,偶爾出去自駕運動模式跑起來槓槓滴,推背感會更強。同去的朋友坐在帝豪GL後面,頭部、腿部空間都很富餘,看到後面有個中央扶手,開玩笑的跟我說,“你買了這車,以後我們接待客戶都有專車了。”

一番體驗下來,感覺帝豪GL在我這個要求苛刻、追求完美的產品經理眼裡,的確挑不出毛病。果斷放棄朗逸Plus,選擇了性價比更高、整體更滿意的帝豪GL。在大談“用戶體驗”的今天,實實在在為用戶考慮的企業和產品才有明天,互聯網行業如此,汽車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