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20條「實招」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

央廣網北京11月3日消息(記者洛佳瑩)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為了進一步促進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北京正在行動。昨天(2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聯合北京銀保監局籌備組、北京證監局等多個部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北京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資金用於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

強化再貼現政策導向作用 精準支持企業融資

這份《意見》從貨幣政策、政策協同、激勵機制、考核評估和營商環境五個方面提出20條支持措施,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具體來看,貨幣政策方面,要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提出強化再貼現政策導向作用,將不少於70億元的再貼現額度專項用於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力爭每年累計辦理小微和民營企業票據再貼現不少於120億元。

對於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融資功能是再貼現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這樣的票據再貼現支持比較精準。他說:“對於小於一定金額的票據,商業銀行把這些票據拿來再給錢的時候,是按照商業銀行的政策利率給,也就是比較便宜,比市場利率要低。這就相當於形成了一個價差,這個價差構成了對商業銀行的激勵。一般中小企業的票據都是金額比較小的票據,這樣有利於鼓勵商業銀行對這些小額的票據進行承兌,從而支持小微企業。”

重點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

這次《意見》的出臺聯合了北京市多個部門,傳達出強化政策協同效應的信號。《意見》提出,通過多部門努力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融資環境。重點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對於暫時有困難的小微和民營企業,進行繼續支持的政策。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儘管這一政策實施起來有難度,但無疑可以鼓勵金融機構為有潛力的企業繼續提供融資支持。因為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很難判斷哪些經營困難的企業屬於有市場前景的。這就要求商業銀行主動出擊,對那些真的有市場前景,但是暫時遇到融資困難的企業,要敢於大膽提供貸款,或給它們融資支持。

此外,《意見》還提出支持中關村示範區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利用外債便利化政策,提高試點企業外債便利化程度,簡化外債註銷登記程序。董登新分析,這實際上是繼續拓寬了小微和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外債也是企業可以使用的一種融資方式。在涉外企業中,通過跟境外的經濟往來、貿易往來或者是投資往來,可以借用對方提供的融資工具、融資通道,以外債的方式來實現自身的融資,滿足自己融資的需求。

完善金融機構約束與激勵機制 調動支持融資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出,完善考核評估制度。包括全面衡量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情況。同時,加強政策評估和激勵約束。魯政委認為,約束和激勵政策雙向作用於金融機構,才能調動他們將資金服務於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的積極性。

“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要連年增加,比如不低於什麼水平,這個要求就屬於約束。但問題是,如果有的金融機構不具備這個能力水平,相關業務增加會導致不良率偏高,這就需要激勵的問題。也就是說,既要給‘大棒’,又要給‘胡蘿蔔’。因此,對金融機構激勵和約束都要有。再貼現、再貸款就是激勵和約束相容的,既有控制,同時給的資金價格比市場價格低,形成補貼和激勵。”魯政委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