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550万人的北欧小国凭什么敢称世界教育第一?

对于亚洲社会来说,芬兰从来都不是焦点:没上过新闻头条,不是旅游热线,就连曾经驰名天下的NOKIA,也鲜有人知其实是芬兰的品牌。地处偏远,气候苦寒,这是芬兰给人的印象。然而不知不觉间,这个北欧小国以炫目的教育成就震惊世界,

教育已成为比NOKIA更骄傲的品牌。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中,作者陈之华,以一名东方人的视角看芬兰教育,为我们呈现了她眼中不一样的风景。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

孩子,你慢慢来

芬兰孩子7岁入学,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得晚。芬兰教育者研究者认为,7岁的孩子,心智和情绪发育较为成熟,所以比较适合开始进入小学。但如果孩子尚未准备好,学校甚至会鼓励父母让孩子多预备一年,以3年时间读完小学前两年,即所谓的“零年级”。或者申请将孩子读幼儿园的时间提早一年,成为两年的学前教育。

为什么会有这种延缓、推迟呢?芬兰教育者认为,孩子在10岁前是一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立的基础阶段。

如果能在各方面及早察觉到需要特别协助的孩子,为他们量身定制出适合其发展学习能力的课程,即使多花了一两年时间,但日后整体教育需要再为这些孩子付出的额外辅导与附加资源,就会相对降低。

教育不是百米冲刺,不需要赢在起跑线。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如果一开始就要赢,要提前透支,那就跑不了马拉松。马拉松需要调整步伐,调匀呼吸,自我激励。如果一味强调“赢在起跑线上”,一味卯足了劲儿把眼光放在起点,那未免太过目光短浅了。

芬兰学校附设“零年级”,无非就是希望能让基础教育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当中,打下良好的根基,实实在在地去协助、辅导每一个需要特别照顾的孩子。

众生平等

这里没有“精英”

在全球成绩评比上,芬兰学生不见得在单一科目测试里是最杰出的,但他们是综合评量结果中,受测成绩最平均、上课时数最少的。原因在于,

多数芬兰老师会尽力去带好大多数的学生,而不会逼迫少数学生去冲击单一科目的好成绩。

芬兰教育界人士再三强调:

“我们不需要创造出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天才,我们要的是能与大家相处的人才。”

“天资聪明固然好,但是一味追求智力,却缺乏与朋友互动能力的孩子,其实是失败的教育。”

芬兰学校的考试次数不多,没有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比起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的成绩,芬兰教育更加重视理解,着重探索原理,学会知道要问“为什么?”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行反复训练,也从不教导任何迅速成功的诀窍。

教师在芬兰是最受尊敬的职业,根据《赫尔辛基日报》的调查:有高达26%的中学生希望成为教师,把一些“更有社会地位”的职业,例如工程师,医生,远远甩在身后。

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这里没有“后进生”

芬兰教育极为均衡。政府将社会和教育资源倾注于广大学生,而非少数的资优生。在芬兰,不论是天赋异禀的孩子,还是智商平平的孩子,他们都可以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内容。

不论你是在芬兰的哪个地方,学生都一样有着热腾腾的营养午餐可吃、有一样高水平的教科书可读、有一样基本素质优良的教师、有相同的教学理念被完整地执行出来,以及充足的课外读物鼓舞着学生的心灵。

芬兰教育主张“不让一个人掉队(no one left behind)。他们相信,眼睛里不应该只看到精英,而应该重视每一个孩子。

在这里,城外20公里的一所迷你小学里,全校只有15位孩子,但学校应有的设施一样都不缺。这所学校不会因为地理位置的偏僻而少了任何资源。一样的工艺课设备,一样的编织、缝纫工具,一样可以乘坐出租车上下学,享受免费的温热午餐、课本、教具。

在郊区的乡镇小学里,孩子一样可以学习多种语言,张口就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客人交流。哪怕是偏到不能再偏的极地边疆,都有一样优质的师资、图书馆和基础设施。北极圈的孩子享受到的资源和都市的孩子不相上下。

芬兰从不强调精英教学,只在乎不要有孩子掉队,他们认为,有天分的孩子已经比别的孩子占了优势了,那么就多帮助一下有可能落后的孩子吧——芬兰是个小国家,学龄的孩子人数更少,靠扎实的教育和人才发展到如今的芬兰,不能承受哪怕不到1%的人才耗损。

仅有550万人的北欧小国凭什么敢称世界教育第一?

最有价值的基础教育

绝不只有书本知识

芬兰人深信,基础最重要,只有基础稳固,日后构建更高的楼层才会稳固。因此,芬兰的基础教育也是别具一格:

工艺课程(craft)是芬兰小学一门常设的课程。芬兰小学的木工教室,堪比一个小型的家具生产车间,小型的电动车床、锯床,工具陈列柜里有电钻、凿子、刨子、锯子一应俱全。除了设备到位,安全防护也一样都不能少。护目镜、防燥耳机,是孩子上木工课必备的。

木工课是实践项目学习最好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真刀真枪地动手锯木材,操作手工设备。比如,每个人会造一所木制房子。最后,大家一起把房子排列在一起,搭建一座村庄。整个村庄,就是整个学期的Project。

芬兰小学木工教室

而另一边的手工纺织课上,孩子自己设计款式,丈量尺寸,采购布料,像服装设计师一样工作。学期末,孩子们的作品在教室里面陈列,很像是服装学院。

芬兰手工纺织课

从初一开始,芬兰教育的基础课程中还会加入一门家事经济课。孩子需要认识各种食材,煮饭、炒菜、烘焙;学习分类洗涤衣物,照料和清洗不同材质的衣服,学会垃圾分类与丢弃方法;掌握家庭基本的经济与预算概念,有计划地购物……在门课上,没有性别标签,更没有劳动的高低贵贱之分。

孩子正在学习如何打结

在芬兰的体育课上,从小学三四年纪开始,孩子会学习使用地图和指南针。他们需要在树林区域,辨识方向,寻觅路径,找到走回学校的路。接受过这样全面教育的孩子们,不仅功课优秀,生活技能也是满分。

牛牛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目光转向国外教育体系。在英国,以伊顿公学为代表的精英教育深入人心,由此培养出的进入牛津和剑桥高等学府,后成为高级官员、首相、科学家的毕业生们星光熠熠。在美国,耶鲁大学被比喻为总统的摇篮,哈佛大学因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普利策奖得主、科学家和元首而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圣地。

而这样的道路,受众永远只有一小部分。与其努力为孩子打造一条精英式道路,芬兰的均衡教育也许更值得我们学习。这里的教育,并没有如此新潮,但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极具生活价值的教育。作为父母,我们无不希望孩子一路以资优生的身份,爬上金字塔的顶端,最后从事社会认同的职业。但无论学业和职场如何成功,均衡的全方面发展才会让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