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寶寶一起運動有沒有不妥?20年資深老師專業解答(推薦收藏)

眼看假期臨近,許多媽媽都在為孩子的暑期安排耗神,生怕兩個月過去,孩子和同齡小朋友突然拉開很大的差距。

男女寶寶一起運動有沒有不妥?20年資深老師專業解答(推薦收藏)

最近,越來越多家長表達了對孩子暑假運動的擔憂,以及在運動&學習決策平衡上的難處。

今天,我們邀請到一位從業20年的專業體育教練(也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哦),為大家分享她的帶娃運動教育專業總結。相信看過這篇文章後,你會繞過許多彎路,享受更奇妙的親子運動時光!

女孩適合打籃球嗎?

男女寶貝一起運動有沒有不妥?

錘錘媽媽:這段時間,我家小公主和他爸看NBA球賽,非要吵吵學籃球,但是這孩子平時稍微蹭上一點皮,淚水就掛不住了,我們也覺得籃球不適合女孩,男孩女孩鬧在一起,感覺不太好,我要不要帶她學呢?

對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啟蒙,不光在於平時的提醒教育,也潛移默化滲透在孩子的運動互動日常。

作為一位帶娃老司機,我為大家總結一些該強調“男女有別”和該淡化“性別概念”的地方。

運動項目選擇時,不宜過分強調男女差異。身邊常會出現這種親子對話,”小女孩就要有小女孩的樣子,打籃球又危險又不淑女,你該去學安靜的運動。” “媽媽,我不要學舞蹈,這樣我會變成娘娘腔的!”目前常見的運動項目,基本不存在對性別的苛刻要求,每個運動皆蘊含有增強兒童心智體發展的妙用,千萬不要給一張白紙的孩子灌輸,男生玩的項目,女生玩的項目這樣既不科學也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執念。

運動協同時,巧妙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在運動過程,尤其比賽的時候,學會調整語言鼓勵孩子往好的方向進步。比如“媽媽知道這次任務很累很難,但是媽媽希望你可以和男子漢一樣,克服小害怕,你看旁邊的小女孩她做的多棒,你也可以的。”“要記得跑步的時候,捂好自己的裙子,千萬不能讓它飄起來。”

多鼓勵男孩女孩一起運動,未嘗不是件壞事,觀察不同孩子的言行,也能側面從其他家長那裡學會育兒的精髓和該注意的細節。

學會用其他親子育兒的“鏡子”,整理自己的“衣冠”。

空氣汙染嚴重,

還要帶寶貝運動嗎?

飛飛媽媽:每次手機收到空氣汙染的提醒,我都想給體育老師寫請假條,但總覺得這樣會慣著孩子,很多家長和我說,不要太把這個當回事兒,孩子就要放開玩耍才能成長皮實,我應該怎麼辦呢?

每到霧霾警告或大風天氣的時候,進行體育教學的確會遇到家長方面的阻力,我覺得為各位解答汙染天氣與運動的關係非常必要。

長期暴露在如灰塵、煤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濃度高的環境下,對寶貝嬌嫩的肺部,皮膚將有不利影響,甚至發生頭昏、頭痛、易疲勞、注意力換散等情況。

但家長需要明白,空氣汙染指數不代表戶外所有場地皆被汙染空氣佔領

。佈滿植被通風良好的綠地公園、遠離城中心的田野阡陌,以及做好通風空氣淨化的校園運動場,都是可以降低空氣汙染危害的絕佳運動場所。

另外,有些家長在汙染天氣,另闢蹊徑,堅持進行室內親子運動。演員孫儷、姚晨等演員就經常在微博曬親子瑜伽的照片。身邊很多媽媽堅持下雨天、霧霾天和孩子在家做運動,但後來有些母子反而進了醫院,咳嗽不止,這些媽媽存在巨大的誤區,即室內就是安全的。現實中,室內的空氣往往比戶外更糟糕,加上窗門緊鎖,空氣流通困難,在這樣一個“滯留”的狹小空間中做運動,危害往往比戶外運動還大。

兒童每天的運動量到底多少適合?

是不是多多益善?

陽陽媽媽

:鄰居給孩子報了好多運動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齊上陣接送,再看看我旁邊沙發玩手機的娃兒,就很想嘆氣,但孩子姥姥說學校有體育課,無妨的,我要不要也給孩子報個課餘體育班呢?

對於孩子的運動,一定要培養適量為宜的觀念。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個人的體格素質特徵,幫他們找到適合且喜愛的運動最好。

學齡前兒童是骨骼發育,協調力、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既不能僅僅依賴幼稚園裡40分鐘的體育課,又不可以過分填充高強度體育項目,傷害骨骼健康。

香港衛生署針對學齡前兒童運動量給出的推薦是每天至少3小時,儘量控制玩手機、看電視等靜態活動在2小時內推薦爬樓梯、收拾玩具、分單元小跳跑等在家可以進行的運動。

學齡兒童建議,

每天累計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次最好10分鐘以上。每週至少3次高強度的有氧運動(足球、籃球、跑步等)、3次抗阻力運動(俯臥撐、單槓牽引)和骨質增強型運動(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引體向上)。

孩子運動後總是叫苦不迭,

家長應該怎麼辦?

虎子爸爸:我家孩子在運動後,出現腰痠背痛,頭腦昏沉,難以用心寫作業的情況,本來想勞逸結合,促進學習呢,這是什麼原因呢?

家長不用擔心,先仔細按照下面兩大塊分析一下寶寶的運動,再想應對之策。

專業性原因,運動量超負荷,且前期準備運動不充分,運動習慣不規律。如果孩子平時不大運動,報名參加體育訓練,初期會有一個不適期,這是正常現象。家長報名這類體育班級,建議固定頻率,使孩子的

運動節奏每週保持基本一致。也需要和孩子做好口頭叮囑,準備活動不是多餘,對膝關節、腕關節、腰關節的活絡尤其要注意。最好促進方式,就是家長帶著寶寶一起做,當孩子出現細汗後再正常運動,效果最佳。

裝備性原因,穿著錯誤的衣服鞋子。許多家長會給寶貝買毛毛蟲樣式的運動鞋,其實在挑選此類童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些樣式腳面無法調整鬆緊,一腳蹬,對於細長或者寬面的腳丫,容易產生運動時綁腳不穩定的情況,孩子要費很大力氣“控制”鞋子,一番折騰後當然很累。

第二,鞋尖前翹度過大,導致腳趾上翹,影響運動時足弓的前支點,導致足弓出現問題,鞋尖前翹幅度請注意不能超過地面20mm

第三,

不同運動選鞋的小貼士。像籃球、排球這類需要強跳躍的運動,建議家長選鞋底稍厚且柔軟,緩陣性、包裹性較好的鞋;跑步一類運動建議輕便透氣性較好的鞋,足球攀巖等運動,建議觀察鞋底紋路,鞋底材質,找尋抓地力較好的樣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