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編程培養孩子五個方面的能力

讓學習者瞭解編程思維與基本技能

學習編程培養孩子五個方面的能力

學習者編寫程序或者編碼的質量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習者思考習慣養成和能力訓練。提高編程能力首先是培養編程思維, 即養成以程序的方式來思考問題,要使學習者理解編程語言也是一種語言,學習者應該對一些基本的邏輯結構瞭解。比如:循環結構是編程語言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講解雙循環問題上時,可以利用九九乘法表,先讓學習者單循環打印1-9和換行,再讓他們思考九次“1-9循環和換行”怎麼辦,學習者一般會想到只要在做一次循環就行,這時就可以提出雙循環概念,學習者根據學過的知識就可以很快解決,這種由簡單到複雜的教學手法,可以使學習者更好的理解。

養學習者抽象思考能力

培養學習者抽象建模能力應首先引導學生掌握編程的基本知識"並幫助學習者整理知識之間的聯繫和線索"引導學習者從知識之間的聯繫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

培養學習者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程序設計中"將待求解程序問題劃分為若干個處理步驟"將每個處理步驟封裝為處理過程或函數"當每個處理過程函數解決和調試通過"則待求解問題得以解決# 又比如"程序設計語言的遞歸程序設計思想"將複雜的高階問題轉換為低階問題"當低階問題得以解決"則高階問題依次求解。

培養學習者思維嚴密邏輯清晰的能力

所謂思維縝密"就是周到細緻全面地考慮問題"枚舉清楚程序觸發的各種條件並明確其控制的有效性"控制好程序運行的各種狀態"儘可能地找出程序中的潛在錯誤。

運用讀,寫,改的編程方法學習的能力和方法

比掌握的知識更為重要, 培訓者更應該教會學習者編程領域的學習方法, 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而不是僅僅教給他們知識點。

1)讀代碼 :注重學習者閱讀程序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習者的編程能力。

2)改代碼 :這個過程是第二階段,在讀透程序的前提,將例子程序作一些小的局部修改或擴展, 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在熟悉一些語句用法。

3)寫代碼:這個過程是第三階段,也可稱為是模仿階段, 在可以熟練改代碼的前提上,自己動手從頭寫一遍, 偶爾遇到一些小問題,可以通過對照範例來發現原因。這種學習方法強調了學習的漸進性, 能力逐步提高, 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