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講席教授

張曉東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雲製造研究院院長

教育部首批優秀創新創業導師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

今天跟大家分享我對數字經濟推動產業變革的一些觀察、思考和研究。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產業互聯 製造未來“。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我將從三個角度進行分享:

首先,現在這個社會已經開啟了一個技術驅動的時代,尤其是在今天互聯網的發展與我們整個的社會、整個的人類、整個的世界都在日益融合的階段。那麼在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的這樣一個階段,智能製造能夠帶動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突飛猛進地向產業互聯網轉移。

PART 1 技術驅動的時代

眾所周知,現在每天我們都會接觸到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名詞,各種各樣的技術幾乎涵蓋了生活中的每個方面。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經常會有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找不到現在到底什麼樣的技術、什麼樣的行業會能夠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變化?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大家所熟知的PC,當年的溫特爾結構推動的個人電腦,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到家庭,放到了辦公桌上,這個時候帶來了信息時代,我把它稱作IT(Information Technology)1.0。到了上個世紀末,在千禧年前後,整個人類社會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進入到網絡時代,這個時代就是IT(Internet Technology)2.0時代。今天大家看到,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從老人到小孩,所有人都在說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了,這個時代我把它稱作IT(Internet Technology)3.0。這樣一個時代有很多突出的特徵,例如網絡是全面的網絡化,我把它稱作“天地人物”全部互聯起來。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地”就是我們統稱的因特網(就是萬維網WWW),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網絡。有一本書的叫《世界是平的》,其實道理相同,就是用一張互聯網把整個人類社會連接成一個平面,我把它叫做“地聯”。

物聯大家都很清楚,目前它也在飛快地發展中。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雲計算技術推動了雲網的發展,還有下一代通訊技術包括高速通訊、3G、4G、新的5G技術的發展。新一代通訊技術和我們的雲計算技術的交互推動,我把它叫做“天聯”。

未來再往下發展,我們可以預見也許在本世紀後半葉,生命科學和計算技術的結合,可能會推動新一輪的科技技術的變革,我把它叫做 “人聯”。在那個時代,人和人的眼神交互,不僅僅能暗送秋波,也可能能夠傳遞若干比特的信息。那個時代越來越快地向我們駛來,即將到達我們的眼前。而當前,進入到“物的人化”階段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達到目的。

我們所有的電器或裝置都開始智能化,Alpha Go發酵了機器人技術。所有的裝置、設備、機器,都在被逐步的給予智能,我把它稱作“物的人化”。

實際上,大數據技術是人工智能的三個最重要的基礎之一。我覺得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數據。如果沒有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沒有數據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經過了這60多年的發展,在前面只是一個理論探索的階段,到了今天,為什麼能夠突然發酵到我們的面前?數據的作用至關重要,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有賴於如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推動。

大數據其實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數據,它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能源、新的財富。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有人說,如果傳統的工業文明時代,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工業文明的基礎,那麼在未來的網絡時代、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會成為我們的能源和資源。

大數據本身不僅已經形成了一個逐漸開始發展的新興產業,同時也滲透到其他的產業推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比如說我們的手機經常能夠接到一些推送,這些東西都是依賴於大數據技術。未來這還將成為我們的一種新的生態,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在意不在意,它都會時時刻刻的影響、干預和幫助你的生活,這就是大數據技術。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人工智能在今天這個商業上的崛起,讓我覺得Alpha Go事件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實際上,人機交互方式的問題是現在大家總在談論的問題。其實我覺得,它既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遙遠,也不是我們想象中像洪水猛獸一般。

到目前為止,機器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方式,還是人類在不斷地去幫助它,所以我覺得也沒有想象的這麼恐怖。

我是從三個角度,來看待人工智能的。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第一個就是技術本身的角度。人工智能經歷了大於一個甲子的時間,它是跨領域的一項技術,同時它滲透到各個領域,催生很多新的產業的誕生,可以說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那麼在這樣一個發展下,今天如果說我們要管控人工智能,不能夠僅僅站在科學主義的立場把它當成一種工具化的東西來看待,更要把它當成一種科學和人文主義的結合來對待人工智能,這樣的視角來看它,才可能能夠真的使它良性和有序的發展。

第二個就是從它的經濟的角度來看,其實前幾年炒的比較多的機器換人,實際上真的已經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

創新實際上是從兩個途徑,一個是技術,一個是制度的創新。如果不能夠將生產關係很好的適宜於現在生產力、技術驅動、技術創新的發展,我們可能不僅僅是失去機會,有可能是面臨巨大的危險和威脅。

如果我們的生產力適應並且能夠很好的把握技術革命的生產力推動力規律,那麼就可能造福我們,帶來非常強有力的支撐。我覺得人類還要思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要走出現在固有的人類中心主義這樣一個誤區。

第三個就是人工智能還是一種信仰。因為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各個方面,人工智能的社會即將到來。人工智能將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可以藉助人工智能,同時它將會改變人類社會,它會成為或者說已經成為一些人信仰的支撐。當前技術熱點很多,最近似乎最熱的是區塊鏈。

人工智能,它有四個重要的基礎:

1.本身的數據,數據是基礎。

2.計算框架。

3.算法。

4.應用場景。

如果站在產業、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人工智能,你說我現在能不能投人工智能的項目,能不能做人工智能的一些領域,做哪些領域?其實要看這個應用場景是不是已經浮現出來,並且能否已經能夠為我們帶來商業的價值,如果沒有商業價值的應用場景的出現,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這樣,比如說語音識別,比如說在金融裡邊的一些應用就已經可以了,比如說還有現在的無人駕駛,都會不同程度的用到很多的智能技術,所以這些實際上是技術驅動,但是最終我們要在產業中找到支撐點,就需要關注到應用場景。

技術驅動這個時代,驅動了人類在持續地變革與創新,而且這個變革與創新的速度和效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的高,甚至是呈幾何級數的增長。我們當前最普及的人工智能技術,這一系列的發展與連接有關。我們今天送看到的這個連接的場景就是一個全球互聯的時代,是一個無線的互聯,這個就是“天地人”全部將會連到一起,所以正是因為有了全球互聯的這樣一個時代的出現,均衡將會不斷地被打破。

PART 2 互聯融合的時代

各行各業的所有產業,甚至是生產者和消費者都緊密的融合起來,但是同時又高度的相互一致,充滿了非確定性。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因為有了網絡技術的推動,現在的經濟日益呈現出網狀經濟的態勢,社會也是呈現出網狀社會的一些特徵。交織融合、複雜多元、動態瞬變、邊界模糊,這些都會成為社會的一個狀態。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數字經濟生成了今天我們的主題。其實傳統產業,不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今天都面臨著蛻變重生的狀態,處在這樣一個門檻上,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得到很大的改變。實際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雲計算等這些技術推動著我們現在各個產業發展。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新工具:以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

新模式:加快推動農業領域數字化轉型

新效益:促進產銷精準對接

現在的農業專家,他們現在都在運用這樣的一些技術,因為現在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後來第二個來的是一個做農副產品大數據分析的專家。我是要去請教農業的相關知識,結果內容全是這些角度,這就足以說明數字經濟對農業的滲透。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數字經濟對第二產業的滲透是更加明顯的,促進製造業的變革。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新形態:網絡經濟、分享經濟

新應用:交通出行、商旅住宿、快遞物流、 知識內容、文化創意等

新效益:社會生活多層面融合創新

還有就是數字經濟促進服務業的變革創新。淘寶、微信支付、滴滴打車都是我們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網絡人工智能給我們所有的產業帶來的變革和推動。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新結構:“正三角” 到 “倒三角”

新形態:整體化 到 動態化

新效益:優化企業轉型

再一個就是,數字經濟促進組織的變革和創新。現在,通過信息技術發展網絡化、智能化,我們跟單位怎麼相處?我的觀點就是:單位正在多元化,正在不斷地化小,這是一個趨勢,當然這還要一個過程,假以時日,我相信最終單位發展到最後,個體就是單位。其實,現在已經出現了,比如說一個優秀的外科大夫,他最終應該是出現在最需要的患者面前,比如說像醫院未來將會起到一個門戶的作用。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虛擬化,在網絡上有效的配置這些資源的時候,去尋找到支撐的時候,現在傳統意義上的單位將會怎麼樣?我覺得這個可以去深入的思考,這個是一個互聯帶來的融合。

現在其實已經是各方面都在深度的融合,從國家政策來看,就有兩化融合、軍民融合、經濟和社會融合、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合。

兩化融合、軍民融合、經社融合、區域大融合

現在也有人說,機構改革最後到底怎麼樣?傳說中就有中科院和社科院合併,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傳說,其實這真的是一種趨勢。很多東西,其實已經是一種趨勢。還有就是區域大融合,我們知道雄安新區或者京津冀一體化,還有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李強書記從浙江到上海到江蘇,然後現在到上海主政,他一上來就開始推動,在兩會期間不斷地在開會,推動長三角經濟協作、區域協作。所以在未來,區域大融合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

高技術新產業:智能產業+ 智慧經濟

基礎設施建設:新城市,新田園,新世界,新型大交通業,新能源與環保

民生民本服務:醫療大健康、社群化生活、未來化教育、融合化文旅

還有一個就是“跨”,是一個我想講的重要關鍵字。就是跨業,行業的融合度很高。所以現在跨界、跨國就是全球化,因為互聯網真的把世界變得像是一個家庭。另外就是說跨代,一個技術,農業文明多少年,工業文明多少年,現在是信息文明,又將會多少年。這個代替是一種疊代的狀態,就是說,今天農業不重要了嗎?工業不重要了嗎?不是,但這些已經深度的融合,一個技術的驅動實際上已經融合滲透在各個行業裡邊,這是一個全新的經濟生態。從我們國家來說,現在也在推動跨體制。

跨業、跨國、跨時代、跨體制

單位概念的變化其實是組織結構、組織形式的變化,這個是我自己對產業機遇的理解。 我自己理解的產業的機遇在哪裡?就是高技術的新產業,比如說,我是做軟件出身的,當年我們很厲害的是叫軟件工程師,西裝革履,然後走到哪都很厲害,但今天叫碼農。 我們講的,在國家目錄裡邊的那些高技術,其實有些形態、模式已經成為傳統。現在不觸網的、不智能的,都有可能面臨著很大的危機。所以我說是新技術、高技術的新產業都是跟智能產業相關的,跟智慧經濟相關的。比如說基礎設施建設,其實現在也已經變化了,不僅僅是修路、蓋房子這麼簡單,其實它有很多新的城市佈局、新的田園、新農村建設。比如說田園綜合體裡邊是三業都在的,農業、工業、服務業全部都融合在一起,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

千萬別說某個行業是不行的,所有的行業,關鍵看你怎麼做。我覺得這是一個搶人的時代,人才大戰現在已經開始了。

我有兩句話跟企業家分享:

第一個是向新而生,就是你要向新的而生,對於企業家來說要隨需而動。因為有些事情是學者的事情,是技術專家的事情,他們可能可以去預測,可以更超前的去做探索,去思考。但是真正的做實業,做產業的時候,還是要當看到了真正的應用場景,真正的出現會形成市場、形成價值的時候,才開始要進去,所以我說向新而生、隨需而動。

第二個就是說,所有人都必須自我革新。因為發展太迅速,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大浪淘沙,很多的東西會被濾掉,我們還要善於自我保護,不能變成先烈,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咖特那”圖譜,可能很多人都看過,其實這個也是說明這個問題,一個企業的發展,它有周期的問題。實際上,技術的發展,它也有周期問題。風起之後,沉下來的,誰將活著,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向新而生,隨需而動

自我革新,自我保護

PART 3 智造未來的時代

現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對製造帶來了新的機遇,當然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大家都在佈局,智能製造內外都有壓力,外部面臨很多的競爭,內部現在進入高質量發展。智能製造是一個矩形,複雜的矩形,方便九大支撐,這個我相信其他的專家,應該會給我們更深入的分享。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實際上我們講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礎一個是數據一個是連接,還有一個就是安全,如果這三個基礎不解決好,那麼我覺得對我們來說,這個發展就是不可控的。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還有就是這些都會推動全球化,而且在所有的全球化裡邊,我覺得下一階段可能會要用30年,甚至半個世紀的時間,未來會慢慢生產到全球。

中國已經開始在全球化,作為炎黃子孫,我覺得我們國家在這一輪進程中真的是再也不能夠落後,一定要迎頭趕上。在新的一輪的進程中,我相信民族復興,指日可待。


產業互聯 智造未來|張曉東「STEC演講No.007」

總體策劃 | 姚國章

技術指導 | 王念春

視頻剪輯 | 席智怡


STEC數字大學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創新思維,構建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大學,由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和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聯合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