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2018年10月29日,第13个世界卒中日。

世界卒中日由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呼吁设立,为了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众对卒中的认识。中国卒中学会号召并引领全国2400余家(卒中中心)医院、38400余名红手环(卒中科普)志愿者在今年世界卒中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卒中科普宣传、健康公益活动。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2018年世界卒中日的口号是“战胜卒中,再立人生”和“Up Again After Stroke”。众所周知,卒中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都相当高的疾病之一,据最新的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卒中发病人数为330万人/年,其中154万人死亡。卒中患病人数高达1494万人,其中大约有80%左右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残疾),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带来了巨大的阴影,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在卒中防控过程中,还有大量民众和患者对如何预防和辨别卒中?发生卒中后怎么办?如何尽早开始康复恢复功能等问题还不知晓,甚至存在大量认识和理念上的误区。事实上,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卒中治疗领域大师辈出,各种新的发现不断推动卒中诊疗方法的迅猛发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人类逐渐认识到“卒中可防可治”,看到了卒中治疗的美好前景。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本次世界卒中日宣传活动正是呼吁广大公众和患者认识卒中、正视卒中,发生卒中后要避免无谓的延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就医治疗,及时接受血管内再通治疗,尽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降低卒中后残疾的可能,减少并发症,重新树立人生信心,再次享有健康而幸福的生活。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介绍,中国卒中防控事业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和成果,中国整体卒中医疗服务水平明显得到提高,临床诊断和救治技术水平也持续进步,各种渠道的宣教也大大促进了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城市居民的卒中发病率已经下降,中国卒中死亡率的拐点已经到来。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中国卒中学会为了持续推动我国卒中防控事业的发展,进一步降低卒中危害和残疾率,将紧密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战胜卒中,再立人生”在全国推动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开展卒中一小时急救圈建设,帮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急救、到达具有收治卒中病人的医院(卒中中心),接受规范化的血管再通治疗;

二、开展脑血管病专病门诊计划,基于指南的规定更加规范二级预防,减少患者复发卒中;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三、开展卒中康复计划,推广早期康复、持续康复和智能康复,帮助患者尽可能的恢复各种身体功能,重返家庭,重返社会;

四、开展卒中健康素养提升计划,组织专家编写《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手册》和《脑血管病看护者手册》,指导公众、患者及看护者依照科学的方法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进行康复训练,全国红手环志愿单位将持续地开展公众宣教活动,直接帮助公众和患者树立信心,战胜卒中。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卒中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慢性病,一旦发作,危害极大。但是,只要我们建立起科学的预防疾病理念,掌握基本的卒中预防、急救和康复知识和技能,在我国不断进步的卒中防控、急救系统中接受及时规范的治疗,卒中完全是可防可治的,许多卒中后遗留的功能障碍(残疾)是可以避免的。通过本次世界卒中日的全国宣传活动,中国卒中学会希望卒中不可治愈的观念被彻底打破。

“战胜卒中,再立人生”——中国卒中学会第13个世界卒中日全国科普公益活动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