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房企告诉我们 原来还能这么玩

这家房企告诉我们 原来还能这么玩

若要评选2017年网红房企,恒大当仁不让。

先是恒大成功牵手国企深铁,再是引入1300亿史诗级战投……在吃瓜群众的一脸懵逼下,许老板和恒大上演着一幕幕惊天大戏,把想上头条的某歌手秒成了渣。

频频刷屏的结果,也让许老板乐开了花。现在的恒大,稳稳地做上了房企第一把交椅,什么第二名、第三名,都成了小角色。福布斯富豪榜上,坚持做慈善事业的许老板也有了新头衔——许首富。此外,在厦门的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他还坐到了第二排!!!

再来看恒大的股票,也是一路飙升;大牌房企的房屋质量,也备受购房者认可。恒大开心,股民们开心,购房者开心,大家都很开心。

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人生赢家了吧。许老板用恒大的模式告诉我们,房企这样做才能成功。

但是,事事因人而异。企业策略不同,亦是无分优劣。我不这样,牌就打不好了?也不是。比如龙湖,比如旭辉,牌打的就不错。

1992年

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一列没有编排车次的绿皮车上,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南巡”。

这一年,副厅级干部陈东升下海了,复旦任教的才子郭广昌逃课了,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他们“万通六君子”聚首搞事情了。此时,正在胎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迅速掀起了第一波投资热潮。如今的万科、万通和富力等,差不多都是在这一时期破土而出的。

刚从厦门大学毕业不久,却已在厦门深汇房地产开发公司干得有声有色的房地产销售经理林中,再也坐不住了。

他想要自立门户。

于是乎,靠着东拼西凑的原始积累,24岁的林中在厦门创办了“永升物业服务公司”。两年后,厦门永升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势而出,林中从销售策划、中介代理升级为开发商。对,就是现在的大爷。

开始创业的林中很快接到了第一单生意,将一个难以销售的楼盘以独特的营销手段销售一空,赚得第一桶金,并迅速将之转化为转型开发商的资本。

天有不测风云,国家第一轮宏观调控的序幕很快拉开,强有力的调控措施迅速清洗了各地的房地产泡沫,海南楼市陷入雪崩,厦门房价也遭腰斩。只是颇为走运的是,销售出身的林中养成了“现金为王”的救命习惯,在风暴来临之前完成了去化(即销售)。后来林中回忆称“再晚三个月的话,我们也会破产。”

看似偶然的一次成功,却对他日后影响深远。林中确立了“不捂盘、高周转、高去化”的经营策略。正是一直秉承这一原则,使他和他的团队顺利度过一次又一次的调控。

2000年

时间到了千禧年,旭辉前身永升旭日已经做了厦门房地产市场的前三,Boss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人生。“如果我们在二三线城市安逸惯了,以后要再由下往上就是逆水行舟。”林中回忆当时的顾虑。

So,他做出人生中第二个大决定:挥师北上,迁都上海。并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旭辉。

时逢中国房地产市场驶入快车道的起点期,天时地利人和,上情下达,国泰民安。尽管房价上涨并不快,自住型购房消费却渐成主流。林中瞄准时机,把穷乡僻壤的上海普陀区桃浦镇地块,打造成永升旭日的品牌标杆,这就是后来有名的永汇新苑项目。

啃下第一块硬骨头,牙齿就磨得锃亮了。永升旭日不但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后来还被评上了“上海房地产开发50强”,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响当当的地产品牌。

就这样,左右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跟着中国房地产市场驶入快车道,踩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节奏,林中带着旭辉越跑越远。

上市前夕的2012年初,旭辉已进入全国房地产企业50强,确切来说,是42强。

提到其中的奥妙,林中指出“我们每次都尽量在调控过后多拿地,那时候地价相对便宜,拿到地后,便迅速开发、建设、销售然后又回笼,遵循不捂盘、高周转、高去化的原则,因为你不知道下一轮调控什么时候会来。”

2012年

2012年,又是一个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好时代,当时北京还没有孩子被针扎,一切都很美好。11月23日,旭辉成功赴港上市,并迅速以“黑马”形象驰骋在地产圈,一时让人侧目。

旭辉上市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06年,林中就预料,不出十年,全国几万家房企就会分出第一方阵、第二方阵、第三方阵。而有资格进入第一方阵的,只可能是国有房企、外资房企和上市房企。

不得不说林中是神算,2017年的房地产确实如他所料。恒大、万科、碧桂园房企等大牌房企收入大幅度增加,而中小房企赔成了狗,连拿地的资格都轮不上。

即便如此,林中始终遵循着“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的真理,一直在长三角稳扎稳打,在上海蛰伏了整整12年之久,才开启了旭辉的上市之路。

憋久了总会让人一发不可收拾。

上市后的一年,旭辉发展便进入快车道。旭辉在2013年的前10个月内已经实现销售额140多亿元,增长速度超过了50%。2017年以来,旭辉销售金额已破800亿元,冲击千亿指日可待。

这家房企告诉我们 原来还能这么玩

而在这五年里,伴随着楼市一轮又一轮调控,一批又一批同行被pass掉。这个喜欢稳扎稳打的内地房企优等生,乐呵呵的坐上了TOP17的位置。

2017年

伴随着上市五周年的特殊时刻,旭辉再次吸引起众人的关注。

要说销售额5年翻6倍,又不是旭辉一个,君不见那谁谁谁,销售额何止增6倍!怎么它就成了优等生?

房企扩张得有钱啊,但是杠杆也不能飙的太高。旭辉在迅猛扩张的时候,财务报表还那么好看,这在房企中就不多见了。不但融资成本在走低,净负债率也持续下降。自2012年上市以来旭辉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但净利润率始终保持在12%以上,净负债率始终控制在70%以下。再看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平均净负债率为96.09%。

所以,国内外各大评级机构都对旭辉的评级较高。此外,旭辉行为也偏保守,搞转型喜欢玩跨界,拿地喜欢搞联合,总之,老子就是不玩大冒险。宁可钱少赚点,也不大步向前扯到蛋。

如今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旭辉做到了让自己喜欢,股东喜欢,购房者喜欢,谁谁谁也没说不喜欢……大家都开开心心,不好吗?

这两天,旭辉关于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也见诸报端,林中表示:旭辉将继续践行全国化布局战略,全面布局一线都市圈、二线以及强三四线城市,力争从目前的33个大中城市扩展到70个大中城市,并深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都市圈,从而为旭辉未来实现3000亿的销售规模夯实基础。

未来,旭辉走路的方式会不会变,我们走着瞧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