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肥胖像是個發炎組織

在我們開始探討癌症成因時,先來看這個困擾現代人的【文明病】——肥胖肥胖與癌症既密切又相似,兩者都是由發炎性的飲食或生活型態所引起或助長。發炎會使得細胞的熱量代謝不順暢,形成脂肪堆積而肥胖。肥胖則會增加致癌風險,主因是肥胖者的白色脂肪增加時,會引起發炎與免疫力下降,進而增加癌症和慢性病的風險。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在生物特徵上,肥胖者的脂肪細胞就有如癌症一般,會不受控制地生長、具侵襲力、代謝異常、缺氧與發炎、新血管增生等。此外,脂肪或腫瘤的發炎性巨噬細胞都會引起發炎與免疫力下降,促進脂肪組織或腫瘤的增生惡化。因此可以推論,能抑制【發炎——腫瘤/肥胖——發炎】這一惡性循環的藥物、飲食或生活型態,將會是改善腫瘤或肥胖所必要的。

■ 12歲的王小妹由於家人工作繁忙,疏於打理她的飲食,她自小學三年級起,放學後的點心或晚餐不外是鹽酥雞、炸豬排、烤肉飯或薯條與漢堡等,再加上果汁,皆是高熱量與油炸食物,一餐可吃到近800大卡(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便當),一天就吃掉2300~2500大卡,這讓她小小年紀BMI已高達28,呈現肥胖症與脂肪肝。事實上這樣的小胖子在臺灣非常普遍,甚至有小學一年級學童也因類似飲食型態而罹患脂肪肝。

■ 彰化另一名13歲的國中生,也常吃高溫油炸的炸雞與漢堡,體重早已飆破80公斤;某日突然昏迷而送醫,被檢查出小小年紀竟然患有嚴重高血壓(收縮壓高達200毫米汞柱,遠高於正常值120)。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導致這些小孩肥胖或心血管疾病的飲食與生活型態,都很像致癌的型態,包括

飲食西化,攝取過多高熱量、油炸的肉品、高動物性脂肪與低纖維食物;攝取過多的Omega-6脂肪酸,導致發炎;缺乏運動而促進發炎與脂肪累積。

這種生活異常導致年輕時就已經嚴重發炎與肥胖,往後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肥胖者的脂肪細胞就像癌細胞

肥胖與癌症可算是現代文明病,而且肥胖會增加致癌風險。主要是因為肥胖者的內臟白色脂肪大量增加,引起發炎與免疫力下降,進而增加癌症或其他慢性病風險(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

仔細回顧一下,不只導致兩者的飲食和生活型態很像,連肥胖者的脂肪細胞與癌細胞也有許多相似處脂肪組織內包含脂肪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纖維細胞和巨噬細胞,如果把其中的脂肪細胞換成癌細胞,那就像是活生生的腫瘤了。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癌細胞與脂肪細胞的相似處包括

■ 都會發炎。癌細胞與脂肪細胞都會分泌發炎因子,造成發炎性巨噬細胞聚集;而且脂肪或腫瘤基本上是處於慢性發炎的惡性循環,發炎也會反過來導致脂肪愈多、腫瘤愈大。

■ 都會分泌多種毒素,壓抑或破壞其它正常組織與功能。

■ 都會不受控制地生長、侵襲別處組織。例如,當腹部肥胖者的脂肪細胞一旦生猛地增生起來,便會往下腹部皮下脂肪層擴張,導致陰莖逐漸被埋在脂肪層而顯得縮短。

■ 都需要新血管增生。肥胖時脂肪組織的增生和擴張,類似於癌細胞的生長,都需要新血管增生。

■ 因生長過快或異常,伴隨缺氧而發炎,反而加重肥胖與腫瘤的惡化。

脂肪缺氧會使脂肪細胞死亡,這會吸引巨噬細胞過來,形成發炎與肥胖的惡性循環。

癌腫瘤也常見於缺氧與酸性環境。缺氧會促成發炎,進而增加基因突變率與腫瘤惡化;缺氧與細胞壞死,會吸引巨噬細胞並釋放發炎激素、生長因子與血管生成因子,並且透過啟動發炎的關鍵NF-kB,形成發炎與腫瘤惡化的惡性循環。

■ 都是代謝異常的疾病,與多吃少動的生活型態密切相關。嗜吃甜食、澱粉、紅肉、油炸或燒烤等高熱量食物都會加劇發炎,助長肥胖與癌症。肥胖的脂肪細胞與癌細胞都偏好吸收葡萄糖,將其轉變為脂肪,因為癌細胞與脂肪細胞的增生,都需要合成大量的脂肪,以做為細胞膜的材料。

■ 都會取代肌肉或正常組織。脂肪或腫瘤的特殊代謝能力,會讓脂肪細胞或癌細胞取代肌肉或正常組織。例如長期坐臥不動之後,脂肪細胞會趁隙侵入肌肉,造成肌肉萎縮,使身體變胖。晚期癌症患者的肌肉通常會因發炎而分解、萎縮,造成嚴重消瘦;這類似與脂肪細胞入侵、取代肌肉。

■ 都是慢性病,會長期嚴重困擾你,差別只在於癌症可能在最後加快病程,在短時間內就奪人命。

脂肪細胞與癌細胞有如此多相似點,你可能已經預想到兩者的治療策略會很像。的確,減肥就像抗癌,應該避免會發炎的因素,並運用消炎的生活與飲食方式減緩發炎,進而改善代謝紊亂。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評估肥胖度常用的工具,算法是BMI=體重(kg)÷身高^2(m)。

成人的BMI數值:

過輕:低於18.5

正常:18.5-23.9

過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於32

但是要真正衡量是否肥胖,還需要計算或測量出身體脂肪比率(體脂率)。BMI過高不一定就是肥胖,例如長期健身的人,其體重有很高比例來自於肌肉,因此BMI指數雖然可能超過30,但是如果體脂肪比率很低,就不需要減重。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智能體質率監測設備,只要光腳站上去就可以輕鬆測量,所以家庭中很有不要配置一臺。

一般來說男性正常體脂率在15~20%,女性則在20~25%區間為較佳狀態。成年男性體脂率大於25%,女性大於30%就算是肥胖。

另一種評估法則是測量腰圍以瞭解內臟脂肪量。若內臟脂肪越多,愈容易引發慢性發炎;囤積與臀部與大腿的脂肪則較無害。因此,若男性腰圍超過90cm、女性超過80cm,則容易併發慢性發炎或癌症;因此有些人即使BMI正常或稍高,但只要腰圍過大,仍可能有肥胖併發症。

脂肪的分類

● 人類的脂肪可分為兩種,對健康的影響完全相反:

白色脂肪組織:主要功能在儲存多餘熱量。白色脂肪組織的脂肪細胞內含有單顆大型脂肪球,而細胞核、細胞質則被油滴推擠至邊緣,而且線粒體很少,內臟脂肪就屬於這類;因此當其增生肥大後易產生中廣型肥胖,引發慢性發炎與其它慢性病。

褐色脂肪組織:主要功能是產熱以維持體溫,且褐色脂肪會促進能量代謝,有助於改善肥胖、高血糖或其它慢性病。褐色細胞中的脂肪被儲存成多顆中小型油滴,且富含線粒體(多達白色細胞的1000倍);這些線粒體含有豐富的【去偶合蛋白1(UCP1)】,能讓脂肪酸的代謝跳過合成能量(ATP)的步驟,直接以產熱釋放。因此褐色脂肪愈多,愈能消耗過剩熱量,有利於減肥。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左邊為“白色脂肪”、右邊為“褐色脂肪”▲

嬰兒由於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尚不發達。容易死於失溫,所以褐色脂肪可多達體重的5%,能產熱以維持體溫。恆溫動物在冬眠時無法靠運動產熱,所以在寒冬前也會儲存大量褐色脂肪(可達平時的500倍),以便冬眠時產熱以維持體溫。

嬰兒的褐色脂肪從出生後逐漸減少,至成人前已大幅度退化;而隨年齡增長,白色脂肪則愈來愈多而使人變胖,當其堆積在正常脂肪之外(例如心臟、腎臟、肝臟)時,更易引發慢性病。但是近年研究顯示,成人仍有少量褐色脂肪,主要分佈在後頸部、鎖骨上方、肩胛骨附近、腋窩下、心臟、脊椎和腎上腺周邊。其它發現有:

(1)血糖含量正常的人,褐色脂肪較多;

(2)肥胖者的褐色脂肪則比纖瘦的人少,男性比女性少,老年人比年輕人少。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 那是否可能把白色脂肪轉化為褐色脂肪,將胖子改造成易瘦體質呢?

最近的研究認為,讓人或小鼠處在低溫環境下,不僅能促進褐色脂肪的增生與活化偶合蛋白UCPI,並且能促使白色脂肪轉化為類似褐色脂肪的形式與功能,進而燃燒脂肪。

所以如果要減肥,冬天少穿點衣服吧!現在更有些健身團體流行藉由肩頸或腰部運動,刺激局部褐色脂肪生長,來改善肥胖與新陳代謝症候群。另外,多攝取Omega-3脂肪酸(DHA、EPA),也能夠提高白色脂肪的去偶合蛋白UCP2,導致內臟脂肪被燃燒。

長對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 如果你也希望打造易瘦體質,歡迎參加海豚灣健康樂園推出的第三期——瘦身管理訓練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