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儿怎么了?我不想再生孩子了

两个女儿怎么了?我不想再生孩子了

1

刘三第一个孩子是女儿,允许要二胎,可等指标却耽误了五年,更倒霉的是,这次又生了个女儿。生不出儿子来他绝不死心,但又怕交不起巨额罚款,儿子上不了户口,当时就没敢要第三胎。

他拼死拼活打工挣钱,好几年才终于攒够了两万多元,觉得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可大女儿刘喜凤已经上初二了,极力反对爸妈再生孩子。

刘三根本没有在乎女儿的态度,执意要生个儿子。他托关系给某个大夫塞了红包,逼着老婆去医院里摘掉节育环。

那年春节后,刘三没有出去打工。按他的计划,先在村里的建筑队干活,等老婆怀上了,就带着她跑到某个城市去。在郊区租间房子,他到劳务市场找活挣钱,老婆躲藏起来,专门给他生儿子。

可两个多月过去了,老婆肚子里一点喜气也没有。一天中午,刘三下班回家,看到床头一大包刚买的卫生纸,心里立时咯噔一下,眉头紧蹙感觉不妙。

刘三婶从厕所里出来,见他坐在床上发呆,就催促了一句,“饭做好,你自己先吃吧,咱家的喷雾器坏了,我去大哥家去借,棉花地里再不打药虫子就满了。”

昨天,刘三婶刚刚拔完了玉米地里的杂草,今天上午赶集回来有点早,就到棉花地里干了一会活,发现该打药了。可刘三不在乎这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挣钱挣钱,交罚款养儿子。

“你先别走,过来!”

刘三婶不知道丈夫有什么事,就进了里屋。没等她开口问话,刘三冷不防在她大腿根掏了一把,摸到了硬邦邦的那叠纸,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妈的,又来月经了。这都三个月了,怎么还没怀上?”

刘三婶猛然间被问到这件事,始料不及,惊恐不安地低下头,不敢吱声。

“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刘三像头暴怒的狮子,凶巴巴地瞪着老婆。

在丈夫再三逼问下,刘三婶觉得,自己的秘密早晚要揭穿,早晚要闹一场架,没办法再隐瞒下去了。

“实话告诉你,我不想再生孩子了。那天我当着你的面进了妇产科,根本没让医生给我摘环。”说完,她从衣橱里翻出那个红包,把医生退回来的钱甩在丈夫目前。

刘三怎么也想不到老婆会来这么一招,愤怒地指着老婆骂道,“你,你,你敢骗我?”

刘三婶想分辨,可刘三根本不给机会,冲上来狠狠地扇了一耳光。刘三婶眼前一黑,捂着脸栽倒在床上。

刘三还不解气,爬上床,摁住老婆又是一阵毒打。骂够了打累了,又摔坏了几件东西发泄了一通。

2

接下来的几天,两口子谁也不搭理谁,倒是没发生口角。刘三婶满以为闹过那场架后,丈夫只要不再逼迫自己生孩子,挨一顿打骂也就值得了。

可她哪里知道,刘三要儿子的梦想不会轻易放弃的。等老婆身上的伤痕不那么明显了,他再次催着老婆去医院摘环。

这次他不会再上当了,专门叫来了妹妹陪着嫂子。刘三婶知道,再和丈夫争吵已经不管用了,这次有小姑子监视着,自己只能认命了。

可一想到以后的日子,她实在担惊受怕。挺着个大肚子东躲西藏,万一被抓回来,强行流产自己受罪不说,还要交罚款。

即使偷偷生下来,是不是儿子也难以预料。万一再生个女儿,自己的罪不是白受了吗?如果丈夫还不死心,自己的苦难啥时候能到头啊?

村里人说三道四自己可以不在乎,舍着脸皮忍一忍就过去了。关键是大女儿已经十四五岁了,丈夫毫无顾忌,当娘的绝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

……

所有能想到的可怕念头一次次袭击着刘三婶的身心,怎么才能躲过丈夫的逼迫呢?思来想去,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跑到娘家去,能拖几天就拖几天。

主意打定,刻不容缓,她必须马上离开这个家。可丈夫在院子里和小姑子说话,明显在叮嘱着什么,根本没有机会。

刘三婶急得团团转,眼睛四处搜索着。忽然,她看到了自行车,灵机一动,偷偷地把后轮的气放掉。

丈夫推自行车时,她的心剧烈跳动着,假装收拾东西,以掩饰自己的慌乱。车子被推到院子里,刘三才发觉车胎没气了。

“二妹,你先陪着你嫂子说说话,我去二哥家借打气筒。”

当刘三走到大门口时,刘三婶为了拖延他的时间,故意说,“可能气门芯坏了,你顺便要个来。”

她边说边装模作样地去厕所解手,出来时不动声色地说,“二妹,我收拾好啦,等你三哥回来,咱们就走。”

小姑子没有多想,正如刘三婶盼望的那样,她也要在出发前解个手。趁小姑子上厕所的机会,刘三婶急急忙忙出了门,钻进另一个小胡同里,出了村向娘家跑去。

3

刘三去叫了好几趟,老婆都不愿意跟他回家。头几次一个劲地说好话赔不是,一个目的就是先把老婆哄回家,然后再慢慢地劝老婆答应生孩子。

刘三婶深深了解刘三的犟脾气,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她坚决不肯回家,就连爸妈和哥嫂苦苦劝说也不动摇。

后来,刘三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岳父一家人大吵大闹起来。到了这个时候,岳父一家人也不再客气了。

岳母替女儿哭诉着,“你只知道逼她给你生儿子,就一点也心疼她的身体。难道你忘了?生二妮时,胎位不正难产,差点要了她的命。”

嫂子接过来说,“妹妹已经快四十了,再生孩子是很危险的。再说,你当时也做了保证,再也不让她受那份罪了。你一个大男人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刘三辩解说,“我不是不在乎她的身体,也不是说话不算数,这么多年没让她生孩子也证明这一点。可是你们也要替我想想,我弟兄三个,大哥二哥都有儿子。

别的不说,就说那次给我爸妈坟前立碑,上面只刻儿子孙子的名字,我心里非常难受。提出来能不能把我两个女儿的名字加在我后面,别说家里人不同意,就连村里人也都说不合适。”

为了证实自己没说假话,刘三的目光转向老婆,继续倾诉,“当时,我在家里喝闷酒,你不也是陪着我哭吗?我喝醉后,你去和哥嫂们评理,差点打起来,要不是邻居们拦着,你一定会吃大亏的。你说,没个儿子能行吗?”

刘三婶听到这些话,眼里也泪汪汪的。公公婆婆活着的时候,偏爱孙子,相应的两个嫂子也没少沾光,而自己却经常受气挨骂。

那几年,丈夫也曾经和她商量生个儿子,刘三婶为了争口气,也确实答应过。可后来公公婆婆先后去世,她这个念头就慢慢淡化了。

丈夫提起了这些事,做老婆的也深深体谅其中的屈辱和苦衷。刘三婶语气缓和下来,但态度还十分坚定。

“如果是前几年你让我生孩子,我吃苦受罪也就认了,可那时候咱们交不起罚款啊。现在攒了点钱,你又提这事已经行不通了,两个女儿都大了,不光咱们丢人现眼,孩子们能接受得了吗?”

刘三心里也清楚两个女儿非常反对这件事,可他就是不甘心。他没有回答老婆的问话,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他仍然没有放弃。

这一次,刘三婶还是坚决不回家,并且放出狠话,“以后你别再来了,啥时候答应不再逼我生孩子,我啥时候回家。如果你坚持不改变主意,咱们就离婚,让别的女人给你生去。”

4

刘三的大女儿刘喜凤在县城读初中,两个星期才回家一趟。这次到家后,才知道爸妈又因为生孩子的事吵架了,而且,闹得很僵,厉害到要离婚的地步。

他知道责任完全在爸爸身上,就把憋在心里很久的话一股脑地发泄出来。

“我早就给你说了,我坚决不同意生个小弟弟。咋劝你都不听,妈妈也不愿意生,可你为什么一直逼她?”

“你们小孩子哪里能理解我的苦楚啊?我忍气吞声吃苦受累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有个儿子,为咱们家争口气吗?”

“为咱们家?你是为你自己吧?你吃苦受累,妈妈闲着了吗?八亩多地,这些年都是靠她一个人忙活,你今年没出去打工,可下过几次地,帮过她几次忙?

这几年,你不在家不知道情况,妈妈也不让我们告诉你。妈妈有了病,不舍得吃药打针,身体一直不好,她已经虚弱成那个样子了,难道你还忍心逼她生孩子?”

刘三听了也有点愧疚,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说法,“我以后把所有活都包了,不让你妈下地,身体会慢慢养好的……”

刘喜凤不让爸爸再说下去,截住话茬质问道,“照你这种说法,你一点也不心疼妈妈?我的话你一点也听不进去?”

“这是大人的事,你一个丫头片子掺和什么?念了几年书长能耐了是不?教训起老子来了,给我闭嘴,我不愿听你瞎叨叨。”

每次父女俩争吵,一到说不过女儿时,刘三就用这几句话呵斥女儿,来掩饰自己理亏词穷。并且怕女儿纠缠,他必然会离开家门躲出去。

这一次又故伎重演,可女儿没有让他得逞,刘喜凤冲过去拦住了爸爸。“你把我妈气跑了,必须把她叫回来!”

“我舍着脸皮低三下四地求了她好几趟了,她不肯回家能怨我吗?要去你去,我是不愿意再去丢那个人了。”说着,刘三绕过女儿的身子,朝门外走。

刘喜凤非常气愤,再次提醒爸爸,“你这样闹下去,妈妈真的会和你离婚的。你要是再不去叫她,有你后悔的。”

刘三扭头分辩说,“只要她答应生孩子,我马上就去叫她,就是给她跪下磕头也值得。”

看到爸爸宁死不回头,刘喜凤被彻底惹火了,也不得不放出狠话来。“你要是还逼迫我妈妈,我就离家出走!你们真的生出了小弟弟,我宁愿去死也不认这个家!”

刘三身子一颤,定在了大门口。女儿这句话让他震惊,让他害怕,让他出了一身冷汗。

在城市里打工时,不止一次看到电视上报纸上报道过类似的新闻。因为孩子大了,父母又生了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引发一桩桩悲剧,那些孩子有的离家出走,有的自残自杀,甚至有的故意伤害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

难道现在的孩子就这么脆弱这么反叛?难道这种悲剧将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以女儿的脾气,以她说话的口气,他真的不敢设想,如果继续和女儿僵持下去,不知会有什么后果。

刘三收回了迈出大门的腿,转身默默地回到屋里。吃晚饭时,爸爸闷着头吃饭,姐妹俩相视一笑,挤眉弄眼,偷偷做了个胜利的手势。

5

第二天上午,刘三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再次登上岳父的家门。出发前,刘喜凤叮嘱爸爸,“到我姥姥家,所有的话我来说,你只要认真地表个态就行。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把妈妈叫回家,如果你拿不出诚意来,妈妈铁了心要离婚,我再也不帮你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三只能听从女儿的安排。虽然心里还有点不乐意,但他实在不敢再招惹自己的女儿了。这一刻,他突然间觉得,女儿长大了,懂事了,在某些情况下,再也不能忽视她的存在了。

刘三婶见了大女儿的面,委屈得抱着女儿痛哭起来。这几年,大女儿个头超过了自己,她无形中越来越对女儿有了依赖感。这一刻,她更是把女儿当成了自己的主心骨,这次和丈夫闹架,她希望女儿能替她主持公道。

刘喜凤握住妈妈的手,好一番劝说和安慰。等妈妈止住了哭声,她才趁机向爸爸使了个眼色。

刘三马上心领神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向老婆赔礼道歉,“我已经想通了,以后再也不提生孩子的事了。”

“你不是说女儿再乖巧早晚也要嫁出去,女儿再孝顺也不能天天陪着咱们,哪比不上儿子在身边可靠?怎么,这么快就改主意了?”

没想到老婆不但不领情,反而揭了他的底,当着女儿的面挖苦他。刘三窘迫不安,涨红着脸很是尴尬,不知道如何回答。

刘喜凤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但只是稍微皱了下眉头,马上替爸爸解围。她拉了下妹妹,继续劝说妈妈,“妈,昨天我和妹妹就和爸爸说好了,等你们年纪大了,我们姐妹俩养你们。”

妹妹也随声附和,“妈,真的,我和姐姐一定会孝顺你们的。”

刘三婶继续模仿着丈夫的口气说,“好听的话谁不会说啊?恐怕以后你们嫁了人就不是那样了,你们有丈夫有孩子,有公公婆婆,能做得了主吗?万一我们有个病有个灾的,你们不在身边,顶个屁用啊?”

为了劝说老婆生儿子,这些类似的话刘三不知唠叨过多少遍了,这个时候被老婆全部翻腾出来了。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放在今天这个场合,不但失去了说服力,反而让他更加难堪,简直是无地自容。

为了尽快让爸妈和好,刘喜凤急于求成,不假思索地说,“妈,爸爸已经回心转意了,你就别再难为他了。这些问题你们不要担心,我和妹妹一定说到做到。如果你们还不放心,我,我答应你们招上门女婿。”

“凤儿,你胡说什么?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刘三婶万万没想到女儿会突然说出这句话来,急忙呵斥她。

而刘三却和老婆正好相反,眼睛闪出一道惊喜的亮光,顿时来了精神。“凤儿,你说的是真心话?这是你自己提出来的,我可没逼你啊。”

“嗯,真心话!只要你不再逼妈妈,我就发誓,绝不反悔!”

“啊哈,好,好,我的乖女儿,有你这句话,我保证永远不再提生儿子的事了。”

刘三婶看到把女儿急成这个样子,再也不敢和丈夫斗嘴了,马上转变了态度,答应吃了午饭就回家。刘三终于松了口气,到院子里和岳父套近乎去了。

6

刘三婶怜爱地握着女儿的手,眼里充满着泪花。刘喜凤看到妈妈心事重重的样子,不安地问道,“妈,你还不放心爸爸?他昨天也向我保证了,这次他真的改了。”

“孩子,我也相信你爸爸这次可能真的会改,你答应了招上门女婿,他再也没有理由逼我了。我不放心的是你,你怎么能轻易许下诺言,并且还发誓呢?万一到时候做不到怎么办?”

“妈,女儿一定会做到的。”

“别傻了,孩子,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我希望你只是说说,暂时宽慰你爸的心,千万不要当真。”

“为什么?”

“以后的事很难预料,我不想你重复我的遭遇。”

“妈,你什么意思?”

“唉,你年龄大了,以后也要找婆家,有些事也应该让你明白了。我也不瞒你了,我和你爸的婚姻就是一个教训,我不该轻信他的诺言。”

刘三婶轻轻地把套间的门关上,给女儿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当年刘三婶高中毕业后,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其中,嫂子娘家的一个小伙子各项条件最好,加上嫂子热心帮媒,父母很快就要答应这门亲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一个同班同学也托人来提亲。这个人就是刘三,他条件也不错,但比起前一个小伙子还是差不少。

可刘三会来事,很会笼络人心。那几天正赶上收玉米,又是连阴天,大伙都想赶在下雨前把玉米棒抢收到家里。

那几年,农用三轮车只有少数人家买得起,可偏偏刘三家就有一辆。他就开过来帮忙,一天半时间就抢收完了。

当天晚上大雨就下起来,一连下了两天,地里存了水,几天不能进地干活。村里只有三户人家收完了玉米,没有受到损失,她家就是其一,多亏了刘三帮忙。

村里人都很羡慕,父母心里也美滋滋的,就连哥哥也开始对刘三另眼相看。嫂子的意见被孤立了,定亲的目标明显偏向了刘三。

刘三在她父母面前发誓许诺,“以后结了婚,一定会好好待媳妇,绝不会让她吃苦受累……”

漂亮话说得一套一套的,简直把家里人说迷糊了。当时刘三婶本来对刘三印象不错,也满心欢喜,就忍痛割爱,答应嫁给刘三。

嫂子孤立无援,也只好放弃。那个小伙子和同村的另一个姑娘定了亲,第二年就结了婚。

谁知,刘三婶嫁过来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幸福美满。刘三并没有像他许诺的那样,正好相反,刘三婶吃苦受累,还因为生孩子的事挨打受气。

结婚十几年了,仍然住在三间破瓦房里。两个女儿都大了,一家四口挤在一起,多不方便啊,可刘三就是不听劝告,不打算盖配房,全部心思放在生儿子上。

现在的刘三,和前面那个小伙子,简直没法比。人家早就盖起了楼房,嫁给他的那个姑娘每次回村都风风光光的。

前几年,嫂子还数落刘三婶,一家人也愧疚不已。这几年,孩子大了,命运已经这样了,说再多的话也没意思了,嫂子的态度也开始变好了。

……

最后,刘三婶叹口气,对女儿说,“发誓谁不会?好话谁不会说啊?办不到的事,就不要随便许下诺言,也不要轻信诺言。

孩子,你今天说了大话,答应你爸招上门女婿,你想过后果没有?万一他较起真来,你以后的命运很难预料。”

“妈,你放心,你们因为我的反对,没有儿子,我就必须这样做。妹妹学习比我好,以后肯定会考上大学的,我不能为难她。”

看到女儿这么任性,又这么体贴妹妹,刘三婶激动地搂着女儿哭起来,“孩子,妈妈命苦,走错了路,也牵连着你陪我受罪……”

这时候,姥姥推门进来,知道了真相,笑着劝女儿说,“我以为多大的事呢,至于吗?凤儿才多大个人啊?小孩子就是说了大话,他刘三难道揪住不放?放心吧,凤儿嫁人还得好几年呢,到时候大伙都忘了,只要没人提,谁还追究这件事?”

“妈,你是不了解刘三这个人,到时候他一定为难凤儿的。”

“唉,行了行了,别考虑以后的事了,还是想着过好当前的日子吧。你爸刚才和刘三谈了,让他趁手里有钱,抓紧时间盖个配房。两个女儿都这么大了,回家也应该有个地方住啊。”

“他答应了?”

“他敢不答应吗?这回你嫂子骂得他可不轻,一条一条的,把所有的旧账都抖落出来了。你不知道,刘三身上那个汗啊,哗哗地流,哈哈哈。”

母亲为了劝说女儿把日子过下去,不得不故作轻松,有说有笑。可刘三婶总是笑不出来,仍是顾虑重重。

“但愿他这次说到做到,不再违背自己的诺言。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孩子,既然你们过到这一步了,你就认命吧。女儿都这么大了,再苦也要熬下去。老是追究以前的事,只能越想越烦恼。

我和你爹过的啥日子,你也看到了。他年轻时也是爱吹牛,说过的话转眼就不认账,连屁都不如。

答应过我的事,他兑现了几件?没法和他算账,如果较真,还不把我气死?”

“妈,我懂了。今天这个坎算迈过去了,只要刘三不再惹事,我肯定和他好好过日子。”

姥姥脸色露出舒心的笑容,拍一下外孙女的肩膀,吩咐道,“该吃饭了,给你妈打盆水,让她把脸上的泪洗洗。”

“嗯,我马上去。”

不一会儿,酒菜端上了桌,全家十几口人围在了一起。这是难得的一次团圆饭,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刘喜凤一时冲动许下诺言,答应招上门女婿,以后她将面临怎样的纠结,后续故事将为您揭晓,敬请期待。)(每天读点故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