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套路深,童裝企業如何乘勢而爲成功「渡劫」?

渠道套路深,童裝企業如何乘勢而為成功“渡劫”?

借力擴大,消費市場催生品牌擴充

商業企業的崛起,是對消費者剛需品類的挖掘,也是對自身全渠道營銷能力的精準考驗。

1

嬰兒潮推動童裝產業

2015年末,我國0-15歲的人口約2.42億人,有數據顯示,2016年約有9,000萬對育齡夫婦符合條件,預估此後每年將新增250萬新生兒。童裝是嬰童消費主要產品,龐大的適齡消費人群為童裝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據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約為1164億元,2013年我國人均童裝消費金額僅為13.8美元,我國童裝市場仍存在較大的成長空間。

伴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實施,未來新生嬰兒數量的增長將保持甚至超過目前的增長率。隨著新生嬰兒數量規模的高速增長,我國0-14歲人口數量也將持續增長,給童裝市場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預計在2018年童裝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60億元。

2

嬰童非耐用品市場規模更大

以具體品類來劃分,消費品可以分為耐用品及非耐用品,在嬰童產業以非耐用品為主,其非耐用品包含鞋 服、日用品、玩具、食品等,耐用品包含手推車、安全座椅、嬰兒床等。


渠道套路深,童裝企業如何乘勢而為成功“渡劫”?


渠道套路深,童裝企業如何乘勢而為成功“渡劫”?


據報告顯示,非耐用品市場規模較耐用品大,2016年其約為耐用消費品的 4 倍。而在非耐用品中,服裝及家居、嬰童護理產品為主要品類。在2016年,童裝的市場規模佔總母嬰童產業市場規模比重達 28.07%。據 Frost&Sullivan, 嬰童護理產品、服裝及家居等非耐用品未來將加速增長。

3

消費升級下的消費理念轉變

過去,很多父母認為童裝是個消耗品,對童裝的要求僅限於價格足夠低。因為孩子長得快,穿不了多久就要換,完全沒必要在此項花費很多。

現在,隨著80、90後父母開始集體步入婚育高峰期,而他們普遍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對於自身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比起上一代父母,他們對童裝也不再是單一需求,從款式、面料安全性、舒適度等都更加敏感,這種消費理念也直接升級了母嬰市場消費需求。並且在當前社會,越來越多三世同堂“6+1”家庭結構的出現,年輕父母們在撫養小孩方面的經濟壓力相對較小,所以對孩子各方面的投入都在逐漸增加,他們捨得在關於孩子的一切消費上花費更多。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80%的家庭兒童支出佔家庭支出的30%-50%,嬰童消費已經成為家庭消費的最大支出之一,嬰童消費集中地體現了家庭支出的消費升級。而在上述中有寫到,童裝在母嬰童消費中比重達 28.07%。可以想象,童裝市場已經成為一個拾金地。

國內童裝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爆發期,國內童裝品牌數量不斷遞增。而對於這些從業企業,未來的發展機遇重點則在於市場佔有率。

市場落地,渠道分流亦或拓流?

目前,母嬰童產業消費品零售渠道主要分為線上、線下渠道。從源頭看,品牌童裝的形成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那個時期童裝的終端大多是專賣店、商超等場所,可是,伴隨互聯網的興起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通過網絡購買童裝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多。


渠道套路深,童裝企業如何乘勢而為成功“渡劫”?

從市場規模來看, 當前我國童裝消費以線下為主,而線上也在高速增長、滲透率不斷提升。2014~2017年我國母嬰童消費品線上、線下渠道市場規模複合增速分別為 35.23%、12.61%。2017年母嬰童消費品線上渠道滲透率為14.45%,與同期網上零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的滲透率相當。

從數據分析來看,母嬰童產品14~17 年線下、線上渠道市場規模複合增速分別為12.61%、35.23%,17年線上滲透率 14.45%,母嬰童專賣店憑藉多品牌、多品類等一站式優勢成為線下主要渠道。

相比較而言,線上銷售比線下銷售更難做。因為童裝消費的客群特殊性,很多父母在給孩子購買童裝時,最看重產品的安全性和材質的好壞,而在實體店裡購買,人們很容易對產品品質、面料等做出評估,但對於線上銷售來講,這一點往往很難做到。

對於各童裝品牌來說,線下的品牌影響力和店鋪資源仍是核心競爭優勢。但線上同樣也是一塊不能捨棄的品牌培育基地。

完整佈局,渠道繁榮背後的邏輯

目前,童裝市場處於行業成長期,尚未確立競爭格局,業績波動明顯。

2017嬰幼兒及兒童服裝消費安全狀況調查報告的調查對象主要選擇在大中型城市,報告顯示嬰童服裝的購買渠道的選擇方面,專賣店/母嬰店、網絡平臺和百貨商場專櫃是購買頻率最高的三個地方,分別達到71.22%、46.35%和45.08%,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至少在一二線城市的嬰童服裝的線渠道方面的選擇意向,渠道之爭已經成為童裝新一輪的關鍵。

1

線上渠道穩中上升

隨著80後、90後等消費群體的快速成長,不斷重塑著本土服裝行業的市場格局。新生代消費群體對線上購物的熱衷,將電商市場推向一個又一個高點,並對實體渠道形成了很大的衝擊。

當前線上渠道包括京東、天貓、蘇寧易購、蜜芽等電商平臺,多元化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在行業轉型升級的時代,童裝的經營思路自然離不開創新思維,互聯網大潮之下,電商模式已經成為商家重點討論和關注的話題。在新時代下,傳統企業必須‘植入互聯網思維’,以此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孕嬰童市場銷售渠道來看,到2020年,線上渠道佔比預計將由2015年的32%增至40%,雖然整體份額仍不敵線下渠道,但增長速度也非常迅速。

(2015-2020年孕嬰童產品市場渠道份額 [億元])

渠道套路深,童裝企業如何乘勢而為成功“渡劫”?

2

實體渠道優勢不減

雖然童裝電商市場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但就近年來童裝市場銷售的情況來看,線下渠道仍為童裝銷售主力。

童裝市場線下終端營銷模式呈現立體交叉態勢,不但包含百貨專櫃、街邊店、超市店中店、多品牌集合店,還不斷湧現出“一站式”兒童商品購物生活館和體驗館。並且不同渠道類型銷售的品類、品類的豐富性、定位的目標人群均有所差異。

其實,從當前本土童裝的渠道格局來看,目前大多數品牌的渠道模式仍以加盟代理為主,線下銷售對品牌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而童裝品牌能夠抵禦線上衝擊,與童裝本身的屬性密切相關。購買套裝購買屬於錯位消費,在產品體驗方面,線下店的優勢要遠超出線上。此外,電商的快速發展是因為企業需要電商渠道來消化前幾年的庫存,但隨著企業庫存消化完畢,以及電商運營綜合成本日益趨高,實體店的價值將進一步得到體現。

3

雙線渠道,開闢出的第二戰場

由於兒童處於成長髮育的快速階段,從而童裝具有不同於成人服飾的消費頻次高、在家庭消費中具有剛性需求的特性。適用群體的年齡寬度較低(0-14 歲),且需求量不可重複,即幾乎不存在老用戶重複購買的情況,所以童裝企業只能不斷挖掘新用戶,獲客成本較其他服裝子行業高,渠道、宣傳費用較大程度上擠佔企業利潤空間。

所以,童裝市場的渠道調整一直是企業重點解決的問題。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打通渠道又不造成相互間的干擾成為企業發展的難點。傳統銷售渠道與電商之間的矛盾不解決,品牌很難有更大的突破。為擺脫服裝市場渠道難題,不少服裝企業紛紛開始改革,或跨界合作,或轉型變革,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蔓延。

2017年,隨著新零售概念的火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帶動企業發展成為一種新機遇。隨著產業的發展,線上和線下渠道也逐漸向彼此延伸,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全渠道零售業態。童裝行業線上線下結合,將實現優勢最大化,線上線下結合是當前營銷模式的潮流,未來必將取代單純的線下店鋪銷售的模式。

將產品引入線上,能夠讓中端消費者在線上看到更多的產品,從而真正幫助經銷商和中端消費者實現共贏,全渠道的服裝企業與零售商將成為真正贏家。儘可能多的購物選擇一方面拓寬了服裝品牌的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程度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伴隨著商品種類的豐富和渠道的多樣,消費者傾向於為不同的商品選擇不同的消費渠道,通過在不同渠道間的切換,來獲得更喜歡的商品、更高的性價比和更便捷的消費體驗。

線下消費體驗和線上購物便利將成為童裝新零售方向。擴張渠道,線下、線上、O2O,一個都不能少。不過,如何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連接,將取決於服裝企業與零售商的渠道整合能力。

探索渠道變革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許多童裝先鋒企業已經在積極上下求索,在品牌發展過程中,如何拓寬全渠道,已經成為了許多童裝品牌面臨的最大挑戰,但童裝市場的渠道變革已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