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考100問答(八)

問答42;一分一段表看什麼?

弄清這個問題之前,你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一份一段表。所謂“一分一段”,是以“1分”為單位,統計獲得該分數的考生人數和累計人數。文理科分開排名,每一個分數段上有多少人一目瞭然。下圖是2018年黑龍江省的理工類考生的部分“一分一段表”

高考報考100問答(八)

表格中的段內人數:指的是共有多少人得到了這個分數。比如:688分段內人數為5,意思是說黑龍江省理工類共有5名考生得688分。

累計人數:指的是這個分數段上的分數人數累加。比如:688累計人數為15,表明688分以上的人數共有15人。

通過這個表,考生不僅知道各批次的分數線,同時還能瞭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排位,以及同分段考生的數量,更有利於考生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黑龍江省招生辦發佈的“一分一段表”的分數是不包含政策加分的,假如符合加分政策的某省優秀學生加10分,沒有體現在“一分一段表”中,因此考生在報考填報時候應該做適當的下調。

問答43;如何有效的利用它來指導我們填報志願呢?

第一步:在“一分一段表”中找準位置;填報志願最關鍵的第一步,是在“一分一段表”中查找與自己成績相對應的分數排名和這一位次成績共有多少考生,以確定個人成績在全省的位置。同時,查一下自己的目標院校在往年的錄取線是多少,該院校的錄取線在當年“一分一段表”中的位置,再查一下該院校在當年的招生人數,參照今年的招生計劃人數,綜合判斷自己今年的位置是否能夠被目標院校錄取。“通過一分一段表,考生可以查到自己的高考成績在今年全省考生中的排名,並大致瞭解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有多少”。無論與去年相比高考批次線波動是否明顯,考生都不能僅憑分數填報志願,而應充分利用“一分一段表”,以成績排名作為填報參考。

第二步:分析填報梯度

填報梯度也能用一分一段表分析出來。由於高校招生是從高分到低分提檔,所以考生對自己的定位是非常關鍵。一分一段表就是把定位具體化為排名,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對照一分一段表,再參照今年各類高校各批次招生計劃數,確定自己該如何填報志願。考生要看該批次招多少人,自己處於哪個層次。如果成績所在的某一分數段上其他考生過於集中,那麼在填報志願時就應注意保持各院校、各專業的志願填報梯度。每所院校都要根據招生計劃和生源情況,劃定不同的提檔分數線,還有不同分值的專業級差,填報時應考慮到這些因素。

所以,在平行志願填報時,需要注意6個志願之間的梯度,可以參照“衝、穩、保”的策略來選擇學校,合理確定各志願高校之間的梯度。

第三步:看高校近三年的錄取

對比一下近三年來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報的大學連續三四年的校線在哪個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數比至少兩年的段位高,那報考該校把握較大。

拿黑龍江省理工類為例:

高考報考100問答(八)

1、利用上年段表資料進行分析。對於今年的考生來說,有了去年的段表資料,則可以多瞭解許多有用的信息。例如取本專輯的2017年招生學校投檔線資料作比較分析,瞭解不同學校所錄學生在全省排位中的位置,從而大致看出今年排在某一位置的考生可能達到哪些高校的投檔線。當然,各學校的各層次生源分佈在年度之間會有變化,個別的還會大起大落,“熱”的可能變“冷”,而“冷”的可能變“熱”,分析時不能生搬硬套,但就多數學校來說,生源分佈還是比較穩定的。

2、利用當年段表和往年資料進行分析。例如,分析自己適合哪所學校。假設一位檔案分670分的理科考生,當年段表顯示其排位為191名左右,處於高低兩不就的地位,填報北大、清華的志願顯然不行,選較低檔次的學校又心有不甘。這時不妨作如下分析:找出上年理科投檔線位次在191名以下的高校,並查找到這些學校當年在本省的理科招生計劃數。一般來說,如果招生計劃沒有多大變化,錄取的位次也不會有大變化。檔案分500分以上的考生,也可以使用類似的分析方法,只是分數越靠下,誤差會越大一些。對於二本以下的考生,分差法更適合些。

第四步:多渠道瞭解其他同段位考生填報意向

儘量多通過高校招辦、老師、同學瞭解其他考生志願填報意向。

因為看“一分一段表”,有的分數段內只有數十名考生,有的則有數百名。分數處於密集段的學生,“一分一段表”的參考價值將降低。考生填報志願時儘量多通過高校招辦、老師、同學瞭解其他考生志願填報意向,慎重選擇歷年報考較熱、今年在本省投放招生計劃數少的院校,以避免因志願“扎堆”而落檔的風險。

排名不到前200名的絕對高分段內的考生,只要不是報考超一流名校,在正常情況下,報考全國各類一批院校應該沒有太大問題。而這一分數線下的考生,在填報第一批本科院校時需慎重,謹防扎堆。如果同一個分數段裡出現了考生扎堆的現象,就要更加謹慎填報,例如看去年的錄取分數線時,人大、西安交大、中山、北外幾乎就是不分上下,如果扎堆報考,就會出現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的現象。好在現在多數執行的是平行志願政策,但幾乎每年都有院校斷檔的情況發生。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道。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問答44;志願級差與專業級差,你搞懂了麼?

志願級差與專業級差都是高校招生錄取的兩種方式,“志願級差”全稱“院校志願分數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院校志願考生時的分數差額。現在大多數省份,都是採用平行志願,已無志願級差一說。例如:某高校規定的志願級差為20分,第一志願調檔分數線為600分,那麼,第二志願的調檔分數線就為620分。 第一志願生源充足而且規定了志願級差的院校,省招辦按投檔比例投完第一志願考生檔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願級差將第二志願且分數在級差之上的考生檔案投放給學校,由學校審核錄取。投檔總比例在120%以內。”

簡而言之,就是某些高校在招生人數未滿時,可以接受非第一志願的考生,但是會有志願級差限制。

志願之間要有級差並非硬性規定,但為不浪費每個志願,填報高考志願時在同一批的不同志願之間留有級差非常必要,這是由高考錄取的方式決定的。

專業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專業志願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一學校規定專業級差為4分,學校在分配專業時,將第二專業志願的考生成績減去4分後,和第一專業志願的考生一起排序確定專業。

志願級差與專業級差的區別

志願級差出現在院校志願間,比如,考生第一志願填的是A院校,在A院校錄取已滿額的情況下,若考生的第二志願B院校錄取未滿額,而且願意接收非第一志願考生,並且沒有志願級差,那麼考生的檔案就可以被調到B院校。但是,若B院校設有志願級差,而且考生的成績不在級差範圍內,那麼,其檔案就不能被調到B院校。

專業級差出現在專業志願間。考生所填報的第一志願專業若已錄取滿額,那麼,高校就會查看其第二志願專業。假如第二志願專業錄取未滿額,高校又設有專業級差,那麼,高校會根據專業級差來確定是否對考生進行錄取。

高校招生錄取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志願填報也是一件較難的事,大家一定要搞懂每一個專業術語,以免填錯志願。

問答45;專業優先、分數優先、專業級差的含義

從分配專業的規則方面看,專業錄取主要有專業優先、分數優先、專業級差三種方式。高校具體使用哪一種方式,會在招生章程中明確。

分數優先,是一種錄取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類比於高校錄取時的平行志願方式。所有考生按成績排隊,所有專業同時錄取。這種方式,總是照顧考生隊列中排在第一名的考生,第一名考生未安排專業前不考慮第二名考生。因此,對第一名考生,看其第一志願專業,如其第一志願專業未滿額,則將其安排在該專業,如已滿額,則看其下一個志願,直至處理完該考生的所有志願,再視其是否服從調劑。也叫做分數清。

分數優先的錄取規則下,六個專業按照喜好度進行排序。前提是這六個專業中至少有一個錄取概率要達到97%。目前看,大部分院校是按照這種規則進行專業錄取的。

專業清,是另一種錄取方式,也叫做專業志願優先方式。具體做法是,首先將考生按所報第一專業分類,在各專業中按成績排隊,超過專業計劃數的考生過濾出來。第一志願專業處理完後,將所有未定專業的考生按其第二志願專業分類,並將第二志願專業考生在各專業中按基準成績排隊,將超過計劃數的考生過濾出來。( 注意,只有第一專業未錄滿的專業,才參加第二專業的錄取。) 以此類推,直至處理完所有專業。最後,將服從專業調劑且還未確定專業的考生按成績由高到低調劑到有缺額的專業中。

專業優先的錄取規則下,第一個專業要達到97%的錄取概率。第二個專業到第六個專業,我們首先要考慮是否有錄取名額,而不是錄取分數。下圖為編輯整理的常見設有專業優先的院校名單。

高考報考100問答(八)

專業級差,是第三種錄取方式,這種方式下所有考生按成績排隊,所有專業同時錄取。首先,對隊列中第一名考生考察其第一專業志願。如其第一志願專業未滿額則將該考生錄取到該專業,完成對該考生的處理並取隊列中下一名考生;如其第一志願專業已經滿額,則將該考生考分減去預先設置的相應級差並將其插入考生隊列的相應位置,完成對該考生的處理並取隊列中下一名考生。以此類推,直至考生專業志願均已處理完。

專業極差的錄取規則下,專業的排序要複雜一下。因為專業的位置不一樣,考生的線上分數會變化,錄取概率也是變化的,因此要做動態分析。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道理懂得了,細心些完全可以做到很好的。下圖為編輯整理的常見設有專業極差的院校名單。

高考報考100問答(八)

上述圖片系整理所得,若出現與高校招生章程衝突情況,請以高校招生章程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