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導讀:

先來看一則真實案列:

小李是一家企業的銷售冠軍,來王總公司之前,王總公司業績一直不是很好,自從小李來了之後,王總重點培養,小李也很上進,很快就為公司帶來很多業務,公司也組建了以小李為核心的銷售團隊。王總的公司發展也是蒸蒸日上。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令王總沒想到的是,開年小李卻莫名其妙跳槽去了同行業的另外一家公司,公司瞬間失去了一名優秀核心銷售,還帶走了一大批公司資源,公司業務突然就少了很多,這把王總急壞了,幾番聯繫小李,請小李回來,小李卻各種理由拒絕迴歸。。。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打聽之下,才知道小李因為競爭對手開出了更高的工資,小李就毅然決然地選擇的跳槽到了其他公司!王總懵了,自己對小李待遇也不錯,開年也是準備給小李加薪升職,沒想到當面自己辛苦培養的員工竟會選擇離開自己。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在當下中小企業中,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作為老闆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發生?

文化驅動

利益驅動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阿里巴巴馬雲說過,員工離職無非兩點:錢給少了;心不舒服了。

我很認同阿里巴巴馬雲的觀點,正如馬雲所言,無論企業大小,薪酬機制做不好,企業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員工積極性提不高、不滿薪酬跳槽等等。。。。

文化驅動可以採用積分式管理辦法

給員工進行精神激勵,獎勵積分、及時認可,即時激勵。

積分式是薪酬績效激勵的延伸和補充,能以極低的成本,激勵員工,讓員工不僅明確工作的方向,還會主動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再為錢斤斤計較。舉個栗子:當員工遲到了,不扣錢,扣分。做了好人好事,不獎錢,獎券。

積分的核心價值:

  • 用分值量化員工的變現,清晰記錄與展現員工的貢獻
  • 不直接獎錢,卻比錢更有意義,比傳統評分方式更客觀具體
  • 員工普遍認同,不反感,容易落地
  • 將欣賞、快樂、激勵、福利融為一體,創造屬於員工的快樂文化,讓員工關係更加融洽

總結:老闆要學會用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不要什麼都親力親為,這樣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利益驅動可以採用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和OP合夥人模式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KSF薪酬設計步驟

  • 第一步 :崗位價值分析,

選定崗位,這個崗位對企業經營有哪些價值?

  • 第二步 :選取6-8個指標

可量化的,具體的,可實現的指標。切記選取主觀性的東西。

  • 第三步 : 設立權重、定義

每個指標設定權重,經營性指標,比如利潤額,銷售額等指標可以提高權重。

  • 第四步 :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不同指標的數據如何?有哪些是企業需要改善的?

  • 第五步 :選定平衡點

設計重點:傳統薪酬方案只需調整為這個點)

  • 第六步 :測算、套算

測試新模式下的薪酬,是否有提升,工資費用率是否下滑?

以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為例: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中長期激勵——讓人才變成事業合夥人。

想讓員工敬業?先學會使巧勁。即用明天的錢來做今天的事,把職業經理人變成事業經理人。

在不增加當期成本的前提下打“時間差”,讓經理人把目光放長遠。讓他們知道多少年之後自己能得到一個更大的回報,把只顧眼前利益轉化為追求遠期利益。能讓人才轉變思維,死心塌地跟隨企業一起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利益的趨同。

而能實現企業和員工利益趨同的模式就是——合夥人模式。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合夥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在某種程度來說,李氏合夥人是以協議作為約束的對賭模式,雖然員工不持有實股權,但是卻擁有分紅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的鬥志,讓其以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企業。

員工出錢了,才會把心投進去,出力了才會創造企業想要的結果。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即當一個職業經理人擁有了公司期權,或者是分紅權的時候,就變成了不同層次的事業經理人。因為他們會分享企業的成功,而且只有企業成功了,他們的股權、期權、分紅權才會帶來效益。

企業越成功,事業經理人的回報也越大,這樣形成良性循環。為了自己的利益,事業經理人一定會努力工作。

KPI考核已經過時,要激勵、留住核心人才還得用這套模式!

否則,不管你付多高的薪水都很難留住傑出的員工,總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碼來挖人,所以必須給經理人戴上“金手銬”。當然不是強制他們戴,而是他們自覺自願地戴,爭先恐後地戴。讓員工看到希望,不是給他畫大餅。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在 下方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