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來了,老大變了?

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在作文中這樣寫到“媽媽,我想對你說,你還愛我嗎?自從有了妹妹後,我感受到你更愛妹妹了!”

也許做父母的從沒覺察到,也從來不會認為自己偏心了,但是幾乎所有的老大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有了弟弟或妹妹,爸爸媽媽還愛我嗎,他們是不是更愛弟弟妹妹了?

是啊,有了弟弟妹妹後,特別是剛出生的時候,一定是牽制著爸爸媽媽很多的精力,難免會對老大有些忽視,只是自己身在其中,很難發現自己對老大的忽視,但是孩子都靈敏的覺察到,所以老大會讓各種“症狀”來提醒爸爸媽媽,你們是時候多關注我了……

所以老二降生後,父母要主動自覺的照顧好老大的情緒,不要讓孩子表現出“症狀”了,才來彌補!

二胎來了,老大變了?


我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犯過嚴重的錯誤,所以體會特別深:老二早產,33周零2天出生,所以,在前3個月,我大部分精力都在他老二身上,很大程度地忽略了老大,直到在幾件事情上發現了老大的變化: 一是那段時間老大每天都會莫名其妙的生氣哭鬧一次,怎麼哄都不行; 再是不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還有,爸爸帶他去上早教課,基本不和老師互動。 於是我開始緊張,開始回過頭來找原因,慢慢彌補。

在這慢慢彌補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三個重要的經驗:第一,媽媽每天或每週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陪老大;第二,讓老大參與照顧老二;第三,給老大讀一些有關二胎的繪本。

第一,媽媽每天或每週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陪老大,讓老大相信媽媽的愛沒有變:剛出生的嬰兒,為了生存,他會向媽媽發出各種需求信號,媽媽也會很本能的去滿足他,那時在月子裡我基本每天不是在餵奶就是在哄睡,把老大交給爸爸和奶奶……

當我發現問題時,開始回憶,我似乎每天圍著老二轉,已經很久很久沒陪他出去玩了,於是我開始尋找陪他的時間,每天他都要去公園玩,而老二太小,睡覺如果沒有我陪著,睡半個小時就醒,於是我每天用背巾揹著老二,陪老大去公園玩;等老二6個月大,可以吃些輔食了,我開始陪老大去上早教課,把老二放在家裡由奶奶照顧,不管颳風下雨我都堅持陪他去,大概一個月左右,老大開始參與到早教班的活動中,和老師也有一些互動了,只是他上課的時候仍然讓我坐在教室後面陪著他。但是經過這段時間,他感受到媽媽還是可以像從前一樣的陪伴他,像從前一樣的愛他……

所以,媽媽在老二出生後一定要抽出穩定的時間,同時高質量的陪伴老大,讓他感受到媽媽的精力雖然不能像從前那樣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但媽媽每天的這個時間或每週的這個時間都是屬於他的,讓他感受穩定而持久的愛,這是最重要的!

二胎來了,老大變了?


第二,讓老大參與照顧老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個人都本能的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媽媽在照顧老二時,可以讓老大幫幫忙,體現他當哥哥姐姐的價值。讓他給弟弟妹妹拿個紙尿褲,蓋上小被子等等,當他做完,一定要及時鼓勵,告訴他是個很棒的哥哥姐姐,讓他感受做哥哥姐姐是多麼幸福的事!

二胎來了,老大變了?


第三,給老大讀一些有關二胎的繪本,讓他與弟弟妹妹產生情感鏈接:在生老二前,每天晚上都給老大讀繪本,他也特別喜歡聽,生完老二中斷了一段時間,意識到這個問題,我特意找了些有關二胎的繪本,比如《我當大哥哥了》,《湯姆的小妹妹》,《隧道》等等,有時候邊給老二餵奶邊給老大讀繪本……這些繪本讓老大和老二在情感鏈接上,起到很好的作用。繪本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孩子在潛意識做工作,效果是潛移默化的,這個工作堅持得越久越好……

二胎來了,老大變了?


雖然從意識到問題到現在我一直在努力彌補,想讓老大回到還沒有弟弟時的那種活潑自信的狀態,但仍然還有距離,記得老大一歲多,剛學會說話,我給他剝個板栗,他會對我說,“媽媽,愛你我”……現在很少很少主動表達他的感情,在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事情上表現出遲疑和不確定,我想這都是在有了弟弟後與媽媽之間的情感鏈接受到阻礙導致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詞叫“安全依戀”,0到3歲是建立安全依戀的重要時期,就是說這段時間媽媽要很好去解讀孩子發出的信號,並且要合理去滿足他,建立一種互相信任的鏈接,做的不好,孩子對媽媽乃至世界都會產生懷疑,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媽媽們在這個時期,不管有沒有二胎都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錯過這個關鍵期,就意味著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彌補……

作者:鄭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親密關係諮詢師,賦權型性教育講師,而我最自豪的並非這些標籤,而是4年多全職媽媽的經歷,讓我對女性是社會角色有更多的思考……個人微信號:lily-a-s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