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作為一座城市,摩爾曼斯克從建立至今不過100年出頭。作為一個港口,摩爾曼斯克也是俄羅斯在北冰洋地區不可多得的天然不凍港。

但摩爾曼斯克的地位,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提升。這種城市的簡史,其實就是一部俄羅斯的地緣環境發展史。先後經歷了俄羅斯帝國-蘇聯-俄聯邦這個三個時代,從一個臨時設立的物資補充基地,到後來的生命線窗口和重要海軍基地。摩爾曼斯克一直在被賦予更多新的意義。


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北部海岸線上少有的不凍港



最初的摩爾曼斯克,建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人之所以建立這座城市,不僅僅因為當地的環境是北方罕見的不凍港,也因為這裡可以為自己開闢一條新的物資供給通道。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商船,可以走冰海進入白海,將援助俄羅斯的物資直接送達。

在此之前,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海上聯繫,主要通過波羅的海與黑海兩個方向。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前者被德國海軍封鎖,後者則被土耳其人封鎖。因此,俄羅斯人才想到建立摩爾曼斯克,以解燃眉之急。但這個剛剛建立的小口岸,還是沒有能夠挽救羅曼哈諾夫王朝的江山。


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一戰中 停泊摩爾曼斯克的英國戰列艦



當然,真正讓摩爾曼斯克聲名鵲起的還是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德國軍隊的瘋狂進攻,波羅的海地區已經不可能成為蘇聯進口西方援助物資的通道。而土耳其人雖然沒有參戰,但地中海地區本身就是一個可怕的戰場。至於從阿拉斯加方向來的遠東航線,不僅因為基礎設施問題而吞吐量有限。日本海軍也時刻威脅著這個通道。於是,作為冰海不凍港的摩爾曼斯克,就成為了西方援蘇物資的主要進口之一。


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二戰中 摩爾曼斯克成為了西方援蘇物資的主要輸入口岸



整個二戰期間,同盟國與軸心國間為了通向摩爾曼斯克海域的航線,發了曠日持久的激戰。德軍的U型潛艇,將大量的商船和物資都送入了冰海深處。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和空軍轟炸機,也定時巡航或接近北極圈作戰。著名的沙恩霍斯特號重巡,就最終被擊沉在那裡。


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冷戰中 摩爾曼斯克隨著北方艦隊崛起而變得更加重要



二戰後,蘇聯的華約美國的北約之間,很快就爆發了持續時間更長的冷戰。蘇聯建設自己的大規模海軍力量時,也沒有忽視摩爾曼斯克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為波羅的海太容易被聯邦德國、丹麥和挪威三國封鎖,另一方面是黑海的家門口是北約國家土耳其和希臘。所以,摩爾曼斯克就成為了蘇聯海軍的一個重要基地。尤其是需要神出鬼沒的核潛艇部隊,更是喜歡利用當地偏僻而條件不佳的天氣,隱蔽自己的行動。

也是因為摩爾曼斯克的兵力存在,美國和北約國家必須在冰島與挪威海岸之間,建立著名的“冰島-挪威”防線。北約多個國家的海上兵力,就幾乎被全部用在這個方向上。但從地緣政治形式的角度來說,蘇聯如意倚重摩爾曼斯克,本身就是其外部環境惡化的結果。因為就傳統觀念而言,白海的重要性無疑是在波羅的海和黑海之後的。


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蘇聯的核潛艇部隊 喜歡以摩爾曼斯克作為常駐基地



蘇聯解體後,摩爾曼斯克依然是俄聯邦海軍最重要的港口和基地。

由於烏克蘭的獨立和波羅的海三國的出現,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存在已經徹底受到了威脅。再次向後退縮的他們,只能將殘存的蘇聯軍事遺產,儘可能部署在摩爾曼斯克。

原本實力有限的北方艦隊,一躍成為俄羅斯海軍力量的基本盤。當地也就從過去的核潛艇基地,慢慢轉變為航母等主要大型艦艇的家園。摩爾曼斯克就這麼依仗俄羅斯地緣政治形式的進一步衰敗,提升了自己在國內的戰略地位。但故事卻沒有因此被定格。


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今天的摩爾曼斯克 早已不僅僅是一個海軍的核潛艇基地



隨著全球變暖與北極冰蓋的融化,原先北極圈附近的冰海開始慢慢解凍。越來越多的水域開始適合普通船隻航行。於是,一條大膽的北方航線被提出來。船隻從歐洲北部的港口出發,不需要向南經過地中海等地。只需要向北繞過挪威,沿著俄羅斯北方海岸航行,就可以順利抵達諸如日本、韓國和中國在東北太平洋的港口。


摩爾曼斯克:映射俄羅斯地緣戰略格局的冰海小城

全球變暖 讓北方航行成為了可能



一旦北方航線被開闢和穩定下來,那麼在相當程度上會分流西北歐甚至北美的商船隊數量。雖然在未來,還有其他貼近北極的新港口會因此提升地位。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摩爾曼斯克依然是北極地區最重要的港口。整個俄羅斯的國家戰略、民族命運和性格,都可能因此發生聚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