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前不久有个很火的热搜叫“网络上的我 VS 现实里的我”:

网络上是:想认识很多人,想和大家做朋友。

现实中是:一个人都不想认识,自己玩挺好。

网络上是:好想谈恋爱啊!

现实中是:别 tm 撩我。你那点套路我早看穿了。

网络上是:希望有人主动找我聊天。

现实中是:希望那个人尽量不要跟我有语言沟通。谈不来。

——我们对各种关系有很多期待,但实践起来却发现建立一段理想、舒服的关系,实在太累人。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博主@城南邮局 的一段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图片来自:微博@城南邮局


现代人总说一个人真好,觉得和人相处太累,想着法一个人待着。

可我们是真的只想自己一个人待着吗?

真实的情况是,长大后,我们越来越只想和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待在一起。

交友也好,恋爱也罢,我们想拥有一段能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的关系。

但找到这样的人太难了。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人际关系,老朋友、新朋友、目的性社交,甚至相亲对象等等。

我们越来越感到,与人相处正在成了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所以才想做减法。

就像日剧《爱情进化论》里说的那样,生活里满地鸡毛,只要能跟自己最想好好相处的人相处融洽,就够了。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

同事赛赛曾经有个很亲近的朋友,已经三四年没联系了,昨天忽然给她发了条消息: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但事实是,我们一旦和对方断了联系,就很难再拾起来那份情谊了。

于是经常感叹,长大后往前走的每一步,朋友都会散一路。觉得无奈。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时候,你也在主动选择离开一些人。

最直接的表现是,我们不会再去进行无效社交了。哪怕这些人曾和你非常要好。

读者@张堡包 大学时有三个关系很好的同学,每天在学校形影不离。

毕业后,她到大城市漂泊,而其余三个朋友留在了家乡。

刚开始那几年仍然很亲密,每次回家还一起疯闹。但人生路线像个 V 字形,越往后越遥远。

后来聚会她们会带上老公、孩子,话语中多了柴米油盐。她们四个人有个微信群,其他三个人每天聊天大概是:

“怀孕了婆婆不让养宠物”

[孩子吃东西视频][孩子玩耍视频][孩子演出视频]

“一定要让吃饱了再睡”

“要当全职妈妈了,你辞职吗?”

“别闹心了,上幼儿园就好了”

……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在这过程中,我们谁都没错,也没有谁好谁不好,只是选择不同。可也确实失去原有的亲密。

张堡包说,我还是很爱她们,但是我不喜欢她们了。

今年 9 月 15 号,日本流行女歌星安室奈美惠做最后告别演唱会,期间,邀请蔡依林合唱《I'm not yours》。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这两个女孩各自拼尽全力,一步步奠定了自己在歌坛的位置。

也曾经历过事业低谷:安室奈美惠 20 岁正当红时为爱结婚生子。复出之时,事业婚姻双双受挫,成为“过气天后”;蔡依林被质疑整容,抄袭,甚至还与公司发生纠纷。

但最后她们又靠着一股子狠劲,重新坐稳流行天后宝座。成为了现在这样硬气,且不对外示弱的女王们。

这样经历的她们不用多说,就是最了解彼此最脆弱一面的人:

告别演唱会第二天,蔡依林在 Facebook 发文,说自己内心其实是一个孤僻胆小封闭的人,渴望认同的同时恐惧社交。但在和安室奈美惠的合作中,她找到了熟悉的安全感: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图片来自蔡依林Facebook


其实,我们平时冻结自己情绪,什么都忍着憋着。

遇到和自己原本有着各自圈子的人,走到一起发现,这简直是另一个我。这种认同,才会让我们卸下防备,坦诚并保护彼此的脆弱。

这时我们会发现,成熟之后真正能交到的朋友,常常跟自己有差不多的特质:

有相似的经历让彼此有共鸣,能互相理解;有契合的价值观,愿意认可、支持对方的选择。

因为只有你们之间,才知道如何能相互支持。

成熟之后想和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在一起,谈恋爱也同样如此。

读者席悦工作后认识了个男孩,富二代,人长得也帅,大学在法国学奢侈品管理,回国之后在老佛爷百货上班。

接触下来发现男孩是比较强势的一个人:

吃饭去他喜欢的餐厅;电影觉得不好就拒绝一起看;席悦有些朋友他不喜欢也不去见……

虽然都是小事,但席悦担心自己受委屈。

虽然男孩属于在旁人眼里比较理想的恋爱对象,但席悦还是冷静地和男孩分手了。

反过来也是如此。

像那个男孩一样,恋爱中太自我的人,也不用为对方妥协。找个不需要改的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上周,微博上有很多人在讨论:谈恋爱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

是默契,不累,有话说。

长大后,我们宁愿单身很久,也要等一个不让自己憋屈的人。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主动离开一些人,我理解这份情谊的珍贵,也理解看着和自己关系好的人离开有多难受。

我们舍不得,是因为总认为情谊这件事一定要靠时间累积;失去这些人我们孤单,是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

我想说的是,你越成熟了,才有机会找到更合适的那个人。

朋友阿球说她在 35 岁的时候,才交到现在最好的闺蜜。

她们是在特别偶然的情况下认识的。

一个微信群里聊天,聊着聊着发现两人的经历和观念都非常相似:

结婚时间差不多。

又都在差不多时间离婚。

都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次闺蜜说自己在机场遇到前夫,阿球第一句话就是让她赶紧去补妆。而阿球有次要去吉隆坡见前男友,闺蜜让她从头到脚去角质,并带足面膜。

因为共同经历,我们了解彼此的心境,知道彼此最想要什么。在我们需要帮助时,能给出最值得参考的建议。

有人说:


我凭自己本事混成了没朋友的人,懂我的越来越少,我却过得越来越好



我们总说一个人也能很好,可这种好,伴随着不被理解的孤独感。

可一旦我们不用从睡多少年上下铺,不用从时时刻刻都要一起玩开始,不用靠时间积累。

只靠一些相似的经历,我们就能在人群中认出彼此是那个难得的人。

那我们该多幸福啊:我们可以无话不说,也可以无话可说;我们不互相占有,也不过分黏腻;即使一段时间不联系,再次见面也能保持自然……

哪怕这样的人,此生只遇一两个。



越长大我们越不需要太多朋友,而只想和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人在一起的。这标准,就是靠我们的相似经历,给自己贴的相似标签。


你的经历让你结识了谁?又有怎样的故事?在留言区分享,愿你获得一份神秘惊喜。


人到了一定年纪,确实不会去追求那种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少年般情感了;

但最终留在我们身边的人,却能在我们开心时,陪我们玩闹;在我们难过时,帮我们兜住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