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李無雙/文

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本文起先的標題,其一:“大俠已去,老夫尚存!”其二、“念大俠金庸,嘆老夫平生!”——但想想,有與金老並列之嫌,有點過於不要臉。怕捱罵,遂作罷。

李詠、金庸兩位巨擘近日相繼隕落,華夏同嘆。老夫非木石,豈能不心驚?我與兩位都不是熟人,不能記實、追記兩位的音容笑貌。但死生大事,眾生平等 ,老夫何妨說說?

兩位達人(名宿),事業有成,雖與人間陰陽兩隔,但遺憾或許不多。不像老夫,若突然“駕崩”,在黃泉路上必是淚雨滂沱,為何?出師未捷身先死,碌碌無為一匹夫!詠哥與金老棄世為隕落,老夫閉眼那叫湮滅。唉,星辰與塵埃,沒得比。

但沒得比,還得說。不然要憂鬱。

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詠哥,我“認識”,無交集;金老,我“熟知”,有神交——“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等等老夫均沒日沒夜如醉如痴讀過……於是崇拜,於是私淑,於是神交。金老小說中的諸位萬人敵大俠,“勾引”了我的青春時代,“滲透”了我的中年歲月,如今已過半百的老夫時不時地會幻想搖身一變成“蕭峰”或“掃地僧”,快意恩仇,暴揍全球敗類,專打天下人渣。

提示:本篇上半部,多是當年小帥鍋小李(即在下)及小夥伴們“魯智深加韋小寶”的混蛋歲月。少年孟浪或魯莽,雖說上帝都原諒,但對於正襟危坐的正人君子,或家有未成年的小盆友的,忌讀。

至於下半部,講的就是混吃等死的糟老夫老李的人生感悟,有真情有矯情有其他,或催情或催吐。如果你的承受能力一般的話,也請跳過。

上半部:小李與小夥伴們的頑主生涯

上世紀80年代四廠“崢嶸歲月”以及《書劍恩仇錄》等蹭讀軼事

20世紀80年代,20郎當的我在鄭棉四廠前紡車間當工人。這期間,《水滸傳》裡的好漢、《射鵰英雄傳》中的英雄,常常激烈我及小夥伴們“奮發圖強”——強者更強,鹹魚則夢想翻身。說起金大俠大作,還得從四廠細紗丙班的老董說起。

董老兄全天不幹活 眾兄弟搶讀“射鵰”幫他幹

老董,上世紀80年代鄭棉四廠細紗車間扛紗工。起初是個苦逼猛幹的好工人,性格較真。有一回,他的飯盒(當時大家都帶飯上班)被一老弟扔到了食堂對面消防隊的房頂上(平層)。老董苦找飯盒找不到,最後得知是被人扔了,大惱,差點跟肇事者打了起來,要不是大家拉住的話。

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不知是哪天,老董突然神秘兮兮趁食堂開飯時,拿出了一本小黃書(黃色書皮),書名《書劍恩仇錄》,約有三五十頁,書皮紙張印刷均粗糙。但內容令我血脈賁張,讀到高潮處,我如瘋癲般狂捶自己的胸脯,外帶殺豬般嗷嗷直叫,分貝之高,眼看駭殺鄰居老太。當時住房隔音極差。以至老太見了我瞪眼喝斥:“你個雞巴孩,天天犯啥神經?叫了嚇死人!……”哎,老太哪知其中奧妙?哪知我等面蛋慫貨平時之苦啊——出門不是被人彈腦袋,就是被賴孫們絆個狗吃屎。正在苦逼鬱悶的當口,得此寶書,能不激動?因為鹹魚如我,也可幻想翻身,意變牛B強人了!

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後來知道,老董這些用來剝削眾弟兄廉價勞動力的盜版黃皮薄冊子,都是他自己印的。於是乎,本來毫不起眼、沒啥球威信的老董,瞬間變成“萬人迷”,大家都圍著他轉。但誰想看他的書,就得自覺主動地把他的活給幹了。然後老董就恩賜,獎勵一本或幾本(每本都是可憐的三五十頁)。為了看這小薄書,大家都是嗷嗷叫擠破頭替他幹活。那怕自己的活撂下,也得先把他的活幹得勁。而我的小身板,幹不了他的那個重體力活,就厚著臉皮蹭讀。而一讀,自然立馬為之晨昏顛倒——跟著南帝北丐行走江湖好,好不快活!好在我當年較為討喜,拿到書的弟兒們大都讓我蹭看。當時本人是四廠(丙班)前紡、細紗二車間的超級逗逼,在閒時常盤坐食堂即餐廳海闊天空亂噴,眾人圍坐一圈,常把眾弟兄們逗得東倒西歪、不知東方之既白。因為“‘眼鏡’(即在下)可有意思,聽這貨瞎噴不瞌睡!”有一利有一弊,眾弟兄樂了,工長卻堵心了,手下盡聽我“瞎噴”沒人幹活,以致工長們常氣急敗壞地常跑到食堂對我吆喝:“‘眼鏡’白噴了,大家光聽你噴都不幹活了!”後來,我離開了四廠,據弟兄們反映;“哥哥(老弟)一走,可沒意思,上班光嗜睡!”但工長們卻樂了:“‘眼鏡’終於走了,這下大家可以老老實實地幹活了!”

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就是在四廠食堂或廁所,我靠蹭讀,一小本一小本讀完了《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在那個難忘的工人生涯,在我暢遊自學唐詩宋詞楚詞漢賦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時,又領略了蕩氣迴腸的新武俠小說,精神食糧可謂幸福滿滿。

老董後來因超生被除名,還是因印賣金庸、梁羽生、古龍的小說大發特發後而辭職,已記不清。反正後來他離開了四廠,曾為四廠丙班第一代(也可能是)第一個超級土豪。再後來,老董的這些盜版就銷聲匿跡了。因為有精緻大氣的正版書上市,金大俠的書我

買了全套。所以,雖說我當初愧對金大俠,讀了不是正版,但最終出銀子購正版,應算是將功補過了吧?

玩主之約擂拼酒 郭靖、胡斐供小李意淫

20世紀80年代,鄭州西郊的玩主時光——當年弟兄們的文體活動,通常是打牌、約擂拼酒、挖才氣這“老三樣”(當然我是個有理想的混混,比其他弟兄的愛好多了一樣:看書,看中外典籍,每天雷打不動一兩個小時)。

下面具體說說當年的文體“老三樣”。

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關於打牌,不用說。約擂拼酒與“挖才氣”得簡要說說,否則,80後、90後、00後不明白。拼酒?前述的三個“0後”可能會說,望文生義不就是喝酒麼?你說了對也不對。是喝酒。但你們說的都是親友、同事、同學、街坊鄰居之間熟人之間的喝。而上世紀80年代的約擂拼酒,當然也有熟人之間的,但更有更刺激的即上街跟“有緣分”的路人找茬兒約擂對喝。這種喝法,80後90後00後一定會發迷:這是啥情況?聞所未聞啊。甭說你們不知道,博學的金老也沒聽說過。不然,他的眾多大作裡,說喝酒的篇幅不算少,但絕沒有我們當年這種針對路人“沒事找抽型”喝法。這個渴法,現在早已絕跡。很遺憾,要不是,或可申報非物質遺產也說不定。

已遺失的“約擂拼酒”是咋回事呢?通常是三五個能喝能猜能打能跑的弟兒們組團上街找事——為何組團的弟兒們都要是“能喝能猜能打能跑”的全能選手?“能喝”,拼酒自身不“能喝”怎行?畢竟大家都沒練成令狐沖、段譽那樣的神功,不能運氣將酒從指尖逼出來,因此肚大能喝善摳嗓子眼催吐是必備的硬功夫;“能猜”就是善於猜枚划拳憑指藝技壓對方(從而使對方“感情深,一口悶”);“能打”就是一旦喝不好翻臉時,操酒瓶、掄椅子、蓋板磚等動起手來必須能穩準狠的在讀秒階段擊倒對方;“能跑”就是一旦動手,無論贏輸,只要己方沒有被K番在地口吐白沫不能動的,該跑時都得給兔子一樣竄了飛快,狗都攆不上。

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拼酒的劇情通常是這樣的:幾個膀大腰圓或紋身或未紋身的兄弟上路四下踅摸(關於“紋身”,詞典及學究們稱 “文身”,而生活中老百姓多認作“紋身”,說實在的,以老夫看,“紋身”更具像,“文身”相比更抽象)。於是乎,貌似李逵、張飛、魯智深的哥兒幾位哼著小曲、晃著膀子橫行於街衢,見漂亮妞就吹口哨拋流氓眼……若是碰到一群“帶把兒的”而看著不順眼的話,就上去惡狠狠找抽;“您瞅啥?!”對方若也不甘示弱回:“你瞅啥?!”彼此的王八之氣必然陡漲,互不退卻之下,結局只有兩種:一、約架。週六,省工人文化宮天橋,不見不散。屆時,“宋江”與“方臘”兩隊分別從各自橋頭吶喊上衝,上演群打。二、約擂拼酒。即找個小店小攤,兩隊人馬放對猜枚划拳見高低,直到一方或雙方喝得東倒西歪、不省人事。

一代大俠從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飯(上)

老夫坦白;當年,我身輕似燕(打架不行),酒量有限(拼酒不行),因此,但逢酒拼,我都是觀地瞭陣、充狗頭軍師之類。唉,每當看到李逵、張飛等弟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最後幹翻對方時,心裡就十分不甘。當時“幫派”主要分西郊(主要指中原區)與行政區(主要指金水區)兩大派。西郊當年的大哥為小C、SL根等;行政區大哥是Q四、Q五等。看彼等大哥笑傲鄭州江湖,不甘雌伏的老夫當年常呆呆地想:我要是變成黃藥師或周伯通,這些名震綠城的東西大哥,還不得都得恭恭敬敬地喊我大哥,給我上菜,把漂亮妞朝我懷裡送?現在想想,我得好好感謝金庸金老師,在那個拼狠鬥勇的“野蠻時代”,當年的小帥哥“羊羊羊”小李——一次次在夢中變成了從鄭州西郊一直橫掃到鄭州東郊的大灰狼喬峰,一次次在夢中笑醒。

玩主之“挖才氣”“擋寶” 韋小寶與段正淳是楷模

何為“挖才氣”“擋寶”?這是“行話”,即類似於現在的“泡妞”。差異是,“挖才氣”多指尚未肌膚相親的攻堅階段,而“擋寶”就是已越過摟摟抱抱、已接近或已經那個那了,學術語言叫“負距離接觸”。

(未完街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