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當我說自己沒上過大學,卻能來這兒工作時,不知有多少人吃了一驚。初中畢業後,我選擇了讀職業高中。3年職高項目結束,我申請進了一所應用科學大學,1年後又決定休學。之後5個月,我去了德國,提高自己的德語,接著申請了這個項目,到這裡工作。”

談起自己的教育和項目經歷,諾米 (Noemie) 相當認真。她來自瑞士法語區的納沙泰爾市,6個月前通過納沙泰爾政府的一個項目,來到瑞士中心實習。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納沙泰爾、日內瓦、蘇黎世

性格開朗的她很快融入了中國的新環境,微信、外賣各種手機軟件用得十分順手。工作上,她也非常負責,有自己的想法,且執行力強。被問到當時為什麼會選擇職高時,諾米坦率地說,她想獲得更多職業技能,職高顯然更適合自己。

現在實習結束,她去了日內瓦的瑞士聯合銀行 (UBS) 工作。這個項目將持續18個月。

有著類似路徑、經歷卻又截然不同的是瑞士中心的另一位夏季實習生菲利普(Philippe) 。他來自瑞士德語區的蘇黎世,來中國實習前是瑞士普華永道 (PwC) 的一名學徒。

與諾米類似,菲利普初中畢業後選擇了職業高中;不同的是,有點類似體育生的他還接受了專業的體育訓練。職高的前2年,60%的時間他在課堂裡度過,40%在足球場;到後2年,40%的日子他還在訓練,但其餘時間學習的場所已從學校轉到普華永道。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菲利普所在的職業高中

本次夏季實習結束後,他會回到普華永道,同時繼續求學,為未來進入大學做準備。

如果將求學比作在森林裡探路,中國的教育體系某種程度上為這座森林設計了2條路:一條通往“學術”,一條指向“職業”。在大部分人眼中,踏上“職業”是沒能上岸“學術”的無奈之選,因此一條路上往往摩肩接踵,而另一條避之猶恐不及。

相比這種單一而穩定的路徑體制,瑞士的教育體系則更顯平衡和靈活。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為代表的瑞士高校改變了美英兩分(前十強)天下的局面,展現著瑞士強大的學術教育和科研能力,而支撐起瑞士教育另半邊天、成為瑞士教育主流的還有他們的職業教育。

在這裡,“學術”與“職業”並無明顯的優劣之分,只是適合之別。同選擇“職業”的諾米和菲利普,都十分尊重自己的決定。事實上,2/3的瑞士年輕人在唸完初中(即完成義務教育)後都選擇了職業教育培訓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簡稱VET),這一比例多年來維持穩定。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2015年瑞士高中入學人數(數據來源:瑞士聯邦數據統計局,2017年)

其中絕大部分的VET項目屬於雙軌制,即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其餘時間在企業做學徒,比如菲利普所接受的職高教育。

多元的學習路徑組合、以勞動市場為導向的技能塑造、還有三方參與的供需格局形成了瑞士較為完整的職業教育生態系統,讓諾米和菲利普堅定自我選擇的同時,又不斷探索其他的可能。

“職業”到“學術”的靈活轉換

許多瑞士學徒會說,他們之所以選擇職業這條路徑,是因為到15歲已經厭倦了上學,而職業培訓不會花那麼多時間。然而,完成學徒教育,工作了一兩年後,他們又受到啟發,迴歸高等教育和培訓。

瑞士職業教育的“透氣性”便體現在這裡。如果感覺現階段的自己與當前的環境不適,可以按下暫停鍵,出去“透氣”過渡,之後再延續向上軌跡。除了縱向的升級,也可以橫向的轉換,實現從“職業”向“學術”的改變。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瑞士教育系統-路徑圖(從下至上義務-中等-高等教育,從左至右職業-普通教育)

對一名職高學生而言,如果畢業獲得聯邦VET文憑 (Federal VET Diploma) 後想繼續深造,他可以有3個選擇:循著常規軌跡,進入高等職業教育 (tertiary-level professional education);參加聯邦職業會考 (Federal Vocational Baccalaureate),通過後便可申請各類應用科學大學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在通過會考的基礎上,準備大學能力測試 (University Aptitude Test),從而打開2所聯邦理工學院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或10所州立綜合大學 (cantonal university) 的大門。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2016年三種考試/文憑的通過人數(數據來源:瑞士聯邦數據統計局,2017年)

諾米曾經便是選擇了2號路線。“瑞士大學沒有入學考試,如果你上的是普通高中,畢業後可以直接申請任何大學;如果上的職業高中,也仍然有機會上大學,一些6個月或1年的項目可以實現這種過渡,比較難但是可行。”

總體而言,這種教育系統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可以讓你發揮個性,根據自身定位找到適合的學習路徑。

“軟硬皆施”的技能塑造

瑞士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與勞動市場高度關聯,一方面是為培養年輕人的職業技能,另一方面也直接反映勞動市場對專業崗位的需求。這種緊密的聯繫是瑞士青年的失業率在歐洲地區保持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2015年,25-34歲完成雙軌制項目的年輕人的就業率為89%,這一比例高於奧地利、法國或德國,也高於瑞士非職業教育的就業水平,甚至高於瑞士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就業率(88%)。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2015年奧地利、法國、德國、瑞士四國25-34歲僅受過高中教育人群的就業情況

職業項目的畢業生中,33%取得了工商行政和法律文憑,同等比例的人取得了工程、製造和建築文憑,另有14%在衛生保健和9%服務。這樣的比例關係恰好反映了瑞士的優勢產業領域和相對應的市場需求。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2015年瑞士職高畢業生獲得的文憑類型(數據來源:經合組織,2017年)

這些大類中,大約有230種不同的職業項目可供選擇。除了針對性的專業“硬”技能,這些項目也覆蓋了通用型“軟”技能的學習和實踐。提升學徒的溝通、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等能力是各類項目的培養目標之一。

所以,如果有機會遇見瑞士的學徒,你會發現:他們可以很完美地用英語向你展示工作,而英語並不是瑞士的官方語言,很可能已是他們的第三甚至第四外語。

“三分鼎立”的平衡體系

瑞士的學徒市場存在兩方力量:供應方(企業提供學徒崗位)和需求方(年輕人尋求學徒崗位)。供需的變化會對學徒市場產生影響,因素包括:供應方面,勞動市場結構的變化、經濟的波動、公司的意願度和接收能力;需求方面,人口結構的變化、年輕人的志願意向等等。

在維護供應的平衡方面,三方角色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聯邦政府機構 (Confederation)、州政府 (Cantons) 分別是統籌管理、監管落實的兩方,包括企業在內的專業組織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則是負責設計與開發項目的第三方。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如果將這三個角色嵌入學校的場景內,那聯邦政府機構類似校長,州政府是教務主任(26個),而企業等有如班主任(約佔瑞士企業總數的40%)。

企業的高度參與是瑞士職業教育模式的一大顯著特點。對瑞士企業來說,教育培訓年輕人不僅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而是投資未來的人才。在多向的共同動力下,瑞士的學徒市場保證了供需的穩定,也強化了質量。人力資源的均衡和針對性發展,反過來也推動企業精進技術、持續創新。


瑞士2/3的學生當學徒:教育的選擇與平衡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項目實踐

教育對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作為經濟領域的一部分,是教育成果的受益者也應該是貢獻者。個體有機會接受更多元的教育資源後,也能在標準化的課堂模式之外,獲得更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創造不盡相同但都受到尊重的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