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想尝试的东西,你有多少次“未做先怂”的心理暗战?

对于今天的主题,我们可以有两个解读:

第一:对于要做的事情,总是习惯去挑战deadline,但残酷的现实终究会催促你完成。对此,我们可以解释为:拖延症

比如,

“没事儿,再睡会,不会迟到的”

“东西不是明天才交吗,今晚再完成”

“反正不急……”

第二:对于想做的事情,总是习惯去说服自己,同时配套的还会有一个十分合理的解释:其实不做也OK。对此,我们可以解释为:怂!

今天不跟大家拖延症,毕竟拖延症作为现代人的一种“通病”,已经是身体的一部分了。任何一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懒惰”,它还会时常出来作怪,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但是对于“未做先怂”的行为,必须严重鄙视!

对于想尝试的东西,你有多少次“未做先怂”的心理暗战?

“想要好身材,但是减肥=饮食节制+健身锻炼,每天还要上班,哪有这么多时间~”

怂指数:☆☆

为什么这个怂指数只有两颗星呢,因为U妹觉得,并不是只有瘦才是美,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然也包括这身肉~此处不接受质疑),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细胳膊细腿,穿衣、行事有自己的风格,你就天下最美!

扯远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上半年火了的一个艺考生,这姑娘叫苏灵琪,河北石家庄人。

她曾重170多斤,为了报考自己热爱的播音主持专业,经过努力,在艺考前20天,狂甩60斤,成功减到110斤。减肥期间她只吃水煮菜和高蛋白的食物,把一切喜欢吃的油炸食品全部戒了,并且每天坚持锻炼。

有些人的梦想是照明灯,引领前行;而有些人的梦想,就真的是梦和想!

要相信,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得平庸,不会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对于想尝试的东西,你有多少次“未做先怂”的心理暗战?

“都说读书使人进步,我想进步。呃,这么厚的书,就算每天看2页,也要读......300天吧~”

怂指数:☆☆☆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连阶梯都不要了,何谈步步高升!

之前看过陈冠希的一个演讲,里面讲到他运用孙子兵法在自己的潮牌设计中。下面就有观众提问他是否真的读过孙子兵法,毕竟很多人不太相信陈冠希这样比较西化的人会有兴趣学习这种传统经典。陈冠希说他小时候就有读一些名著,不过大多是国外的,诸如《麦田里的守望者》等,后来才慢慢开始读一些中国的传统经典,《孙子兵法》之类,别有一番意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些所谓的厉害人物,或许真的只是把普通人都有的想法付诸了行动而已,行动力直接决定了人生高度并非没有道理。

对于想尝试的东西,你有多少次“未做先怂”的心理暗战?

“慢慢发现,这份工作不太适合自己,想换工作,但还得重新一遍一遍的面试,好麻烦啊~”

怂指数:☆☆☆☆

或许有人的理念是:过有计划有规划的人生,跳槽这种大事,要跟家人朋友商量,要有一定的未来规划。这,无可厚非啊。

但是,因为怕麻烦而选择安逸,活该一辈子摸爬滚打,生活在柴米油盐里!

卢思浩在《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里有一句话:没有行动力的计划还不如没有计划,没有行动力的想法等于没想法。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工作,说浅了,是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的营生;说深了,这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人活一辈子,本就该忙忙碌碌,不断寻找新的挑战,到达新的高度。折腾才是人生的真谛!

对于想尝试的东西,你有多少次“未做先怂”的心理暗战?

“一直对IT挺感兴趣的,想寻求IT技术人的魅力,可,会不会太难根本坚持不下来~”

怂指数:☆☆☆☆☆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中考、高考这种对未成年人的磨练都扛过来了,何惧一个IT?

零基础?小白一个?行业不相关?

在真正强大的行动力面前,所有外界的干扰都是无法阻碍一个人持续行动的!

这点U妹最佩服的人就是《根》的作者哈里。

哈里曾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厨师,业余时间帮同事们写情书,当他发现自己爱上写作后,就下定决心两到三年内写一本小说。

于是,每天晚上当别人出去娱乐时,他就在房间里写作,后来退役后,他依然坚持写。

因为没有多少稿费,他的欠款越来越多,甚至没有买面包的钱,但他依然坚持写。

朋友给他介绍新工作,他拒绝了,因为他想成为作家,所以要不停的写。

十二年后,他写完了那本书,就是他的成名之作《根》。

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仅在美国就发行了1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他的收入一下子超过了500元美元。

他曾说过:“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并且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

别总是习惯去怀疑自己能力,决心只有配上行动力,你才能一往无前,过关斩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