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戰役,美軍把日本打趴了,爲何死傷上萬也攻不下這個陣地?

二戰時期的硫磺島戰役和朝鮮戰爭時期的上甘嶺戰役都是坑道作戰,功方都是美軍,為什麼最終的結果差的很遠呢?美國人到現在還在研究為什麼上甘嶺志願軍只有兩個連隊守衛美國人出動了七個營的兵力幾百架飛機,發射了兩百多萬發炮彈,死傷了上萬多人就是打不下來。

類似的戰役,美軍把日本打趴了,為何死傷上萬也攻不下這個陣地?

首先意義不一樣。硫磺島是美軍二戰反攻的重要的一環,而且把日本補給線完全切斷吊打。 上甘嶺僅僅是談判的籌碼,和整個反法西斯戰爭意義完全不同。一個是島戰,一個是陸戰,完全不可比,地理條件完全不同,本質上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類似的戰役,美軍把日本打趴了,為何死傷上萬也攻不下這個陣地?

硫磺島是孤島。一群孤立無援。瘋子一樣的人。沒有吃的,沒有喝的。藥品都沒有。再瘋狂的人也守不住。志願軍不一樣。後勤保障。強大的祖國在後面。鋼鐵的意志。所以能守住上甘嶺。戰術除坑道外,陣地上人少續補,保持戰力,佔地勢予敵最大殺傷,減輕我方傷亡。白天丟了陣地,晚上裡迎外合奪回來,反覆拉據,拼精神耐力,最終美軍傷亡太大,磨得沒脾氣,主動退卻。

類似的戰役,美軍把日本打趴了,為何死傷上萬也攻不下這個陣地?

還有就是地形有巨大差別,硫磺島美軍可充分展開海空優勢,雙方基本在島上鋪開兵力打。而上甘嶺志願軍只能展開兩個連防守,美軍也只能展開營級兵力進功。雙方不斷補充,不斷消耗。林彪講上甘嶺是肉磨子,想想就知怎麼回事了。志願軍有時剛補充一個連,個巴小時就打光了。美軍也一樣,例如一次攻上一個連,志願軍剩王成一個人,呼叫炮火,只幾分鐘,美軍只剩三個重傷員了。實際志願軍上了一個半軍,美軍也用了兩個師,雙方傷亡數萬人。

類似的戰役,美軍把日本打趴了,為何死傷上萬也攻不下這個陣地?

上甘嶺的坑道有許多口子在反斜面上,這個位置美軍無法徹底掌握,我軍也同時有後方炮火拼死力保,所以有一定能力與後方聯繫補濟所以還有一線希望。硫磺島表面徹底被掌控,所以必輸。日本完全被封鎖,戰鬥意志也是很強的。但實在頂不住了。再加上中美,中日矛盾性質不同。打仗不講這個不行,朝戰場我們優待美國戰俘,太平洋戰爭美軍打殺紅了眼,報仇珍珠港。

類似的戰役,美軍把日本打趴了,為何死傷上萬也攻不下這個陣地?

防守不是目的,放手的目的是消耗對手的同時為反擊做準備,純粹的的防守遲早要敗,硫磺島工事日本也準備了很久,但是如果失去了海空軍和後援的情況下,敗亡是遲早的時期,美軍大不多多圍你幾個月,多死一些人,困也會餓死你。同樣的太平洋瓜島之戰,美軍就是守住瓜島贏得時間,後面依靠海空軍反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