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50型裝載機工作中動力下降故障

一臺ZL50型裝載機作業時,出現冷卻液溫度增高、動力下降和加速不良等現象。停機檢查發現散熱器中冷卻液不足。加足冷卻液後,故障消除,但運轉約2h後,故障再次出現。停機檢查發現散熱器中冷卻液又少了很多,於是進一步查找洩漏的原因。

檢查發動機機油,油尺顯示油位正常;拆下氣門室罩蓋,發現缸蓋上面有少量白色泡沫。放水檢查,發現液質渾濁、無油漬。ZL50型裝載機配置的是上柴615型發動機。6135型發動機機油壓力為0.15-0.5MPa,高於循環冷卻液壓力,如果機油冷卻器處發生洩漏,則機油必然侵入水路,現冷卻液中無油漬,故可判定機油冷卻器不洩漏。

將散熱器溢水管口堵住,用一膠管,使其一端連接散熱器加水口,另一端插入盛有澄清生石灰水溶液的玻璃杯中,啟動發動機後,侵入生石灰溶液變渾濁,靜置後有沉澱生成。說明水套內氣體含有CO2成分,即燃燒廢氣侵入子水套。

由此判定氣缸套處於發生了冷卻液洩漏。

ZL50型裝載機工作中動力下降故障

拆下氣缸蓋,果然發現第III缸燃燒室積炭嚴重,活塞頂表面潮溼且有水鏽,缸套有拉傷痕跡。清除了積炭,更換了第III缸活塞、活塞環、缸套及封水圈,裝配後試機,本以為故障已排除,但數小時後故障再次出現。根據本次故障的症狀(冷卻液大量洩漏,機油液麵上升不明顯,燃燒廢氣侵入水套),應該斷定為缸套處發生了洩漏。其他析推理如下:吸氣行程時,氣缸內形成負壓,冷卻液由孔隙進入氣缸;壓縮行程時,部分冷卻液在壓縮形成的高溫氣體中汽化;作功衝程時,冷卻液在高溫下進一步汽化,同時高壓燃氣由孔隙侵入水套;排氣行程時,大量汽化了的冷卻液隨燃燒廢氣排入大氣,殘留的少量冷卻液隨著活塞的往復運動穿過活塞環的開口,沿氣缸壁流入油底殼。但現在的判斷與實際不符,難道還有另一種情況?帶著疑惑再次拆檢了發動機。

仔細檢查了第III缸燃燒室和氣缸墊的密封情況,測定了缸蓋的平面度,檢查的結果及測得的數據均表明正常。於是,對缸蓋進行了水壓試驗,結果發現有水從排氣門處流出。拆下排氣門時,發現在氣門座附近有一條清晰可見的10mm長的裂紋,表明冷卻液就是從這裡洩漏的。原來,間歇性排出的燃燒廢氣在缸蓋排氣門處形成了脈動氣流,壓力的波動營造出呼吸效應,就是在這種呼吸效應下,冷卻液被吸入排氣門口,燃燒廢氣被壓進水套。由於裂紋的位置較低,被吸入的冷卻液不可能全部隨燃燒廢氣排出,殘留的少量冷卻液在排氣門開啟時流入氣缸,並在燃燒室留下鏽痕,造成本次故障的全部症狀。找到故障根源並更換缸蓋後,故障徹底消除。

ZL50型裝載機工作中動力下降故障

檢查拆下的舊缸蓋,發現水套內壁有厚厚的一層水垢。分析認為,結垢降低了熱傳導效率,使局部區域因散熱性變差而溫度上升,導致與鄰近區域產生溫差或溫差加大,熱應力因溫差的加大而增大,會在應力集中的薄弱部位產生裂紋,而缸蓋的排氣門座就屬於這樣的部位,它溫度高、散熱條件差、結構單薄,水垢的隔熱作用使散熱條件進一步惡化,因而在應力集中的作用下產生了裂紋。

結垢不僅使冷卻系散熱性能變差,發動機溫度升高,而且會對發動機造成更為嚴重的危害,甚至使缸蓋及缸體產生裂紋。本次缸蓋裂紋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認識到冷卻繫結垢危害的嚴重性後,就須從根本上排除和預防。採用水垢清洗劑清除冷卻系水垢,或在散熱器中加入煮沸後充分沉澱的自來水(使硬水軟化),就能從根本上避免水垢的形成,徹底消除隱患。

感謝各位看官看完所有內容,希望能對你有些幫助,更多有趣好玩的資訊請關注挖機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