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文語段中,邏輯混亂、條理不清、語意模糊的現象時而可見,究其原因,常常是思路不暢、句序不順。它不僅打亂了閱文者的線性思維,給閱文者對公文內容的輕鬆理解帶來困難,而且影響了公文主旨的明確表達。
公文的結構順序常見的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往往採用歸納式、演繹式的邏輯思維方法,對材料由概括到具體、由現象到本質、由整體到局部進行安排,形成了固有的三種主要結構模式:縱向式、橫向式、縱橫結合式。下面,筆者從黨政機關的工作實際出發,談談有關公文句序排列的技巧,供同行們參考。
一、根據工作職能的主次地位安排句序
公文寫作的本質表明:機關管理職能決定文字表現形式,文字表現形式是為機關管理職能服務的。公文是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機關工作服務的,其公文語句的順序,當然只能按照各自機關工作職能的特點,根據工作職能的主次地位來安排。
如某監察部門的工作彙報中的“工作方法措施(做法)”的排列順序可概括為“突破大案要案——明確責任——掌握政策——突破疑難案件”。從監察室的職能來看,原文漏掉了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職能:查處一般案件。因此,可理清句序為:“明確責任——一般案件——大案要案——疑難懸案”的順序,也就是按照工作任務由大到小、工作難度由小到大的順序來安排句子。
二、按照工作進程的先後安排句序
按照工作進程,也就是按照時間順序。我們在對某項工作進行決策之後需要安排部署時,經常使用指示性或實施性的意見、通知;對上級彙報某項工作實施進展情況時,常常運用階段性總結、工作彙報、經驗介紹、政務信息等文種,這些內容相對單一的公文,適用於按照工作進程來排序。
工作進程排序法,條理清晰,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一目瞭然,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習慣,便於領導者考慮下一步的決策。
三、按照工作職能的邏輯順序安排句序
所謂邏輯順序,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具有規律性的順序,如工作職能各個環節之間的必然聯繫、原因和結果、發展規律、變化趨勢等。如×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防汛工作的通知》中對防汛工作安排中,圍繞防汛工作職能,採用“縱橫結合式”排序法。段首提出任務說明“要幹什麼”,接著說明“怎樣幹”(是縱向排列)——“檢查、落實、管理、演練、固險”(是橫向排列)。而這五個方面的工作也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首先是要“檢查”,通過檢查才能瞭解是否已經“落實”,只有落實了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是縱向排列);物料設備要嚴加“管理”,人員要演練待命,險段要修固,重點部位要嚴防死守(是橫向排列)。雖然交錯變化,但有條不紊。
一般來說,認識、舉措、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等,應排在“做法”之先,以形成“認識(舉措)——做法——效果”的“句鏈”,沒有決策,哪有行動呢?
四、依據領導者決策的心理習慣安排句序
為加快閱文速度,提高辦事效率,閱文者往往有一種心理要求而形成的習慣,比如,同是涉及工作經費問題,在不同的文體中會有不同的句序排列要求。(一)在工作方案、經費預算報告、可行性分析報告等文種中,經費總額宜排列於語段之首。因為這類公文的作用是幫助領導者決策,而領導者從整體和全局出發,首先考慮的是“要多少錢”的問題,然後才是“為什麼要這些錢”和“這些錢怎麼用”的問題。(二) 在請求批准撥付經費的請示中,宜將所需經費總額寫在文尾。在請示中,文尾的最末一句話是最顯眼的位置,經費總額寫在這兒最醒目,給領導者閱文和會議辦文提供了便捷。另外,在“經費總額”之後,不要為表達對上級的尊敬寫一些恭維話和懇求語,也不要為領導出謀劃策談經費的來源和安排,更不要強調此項工作的重要性,以引起領導的重視和關注。且不說這些話是不是畫蛇添足,就其所在的位置,就足以掩蓋公文主旨的表達。當然,按照慣例,另起一行之後應寫上“當否,請批准”、“可否,請批示”之類的請求語。
五、對內容複雜的句群,通過提煉主旨來顯現句序
一個語段由一個或幾個句群組成,而一個句群,雖然由若干句子組成,卻都表述一箇中心,句序必然圍繞這一中心問題來安排。如果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對句序的認識就會由暗到明。有的撰文者在公文中雖然羅列了大量的素材(情況、問題、做法、效果),但沒有對這些感性材料進行理性分析,並提煉歸納出相應的觀點,一時是很難分清句序的。但是經過提煉、增刪、歸併、分類,語段的內容充實了,分旨明確了,句序也就能隨之準確、清晰地劃分開來。
總之,句序的正確排列對於公文的語篇建構和意思的表達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句序即可造成不同的表達效果。因此,在寫作時,為了追求最佳的表達效果,我們完全可以在句子的排列順序上多下點功夫。
閱讀更多 筆桿子之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