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山裝—回歸「中山裝」的感覺

我和中山裝—迴歸“中山裝”的感覺

符明明

“傳承和發揚歷史文化和寶貴財富,是對於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最好的體現和最高的榮耀”。這是引用了一位老藝術家在談到繼承傳統歷史文化藝術時說的一句話。

剛剛隆重紀念了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先生誕辰150週年,我很高興地參與了由中山裝文化館等單位舉辦的“我和中山裝”徵文活動,抒發自己對中山這座名城的熱愛,以及對孫先生親自推崇的,代表國人榮耀的“中山裝”投以關心和關注,讓我重新找到了對“中山裝”的感覺。

  1. “新中山人”再次想起國服“中山裝”。

我祖籍是上海,現在已經是“新中山人”了,很榮幸,在退休之後選擇了廣東中山作為我養老、休閒的第二家鄉,也是我與中山這座偉大歷史名城的一種緣分吧。在中山,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中山故居”,那是個國人都向往的地方,我每次去瞻仰都有著不同的感受和收穫,不由地為孫先生就出生在這塊土地上而感到驕傲,經常在孫先生住過的房子前駐足;在孫先生走過的鄉間小道散步是一種榮耀。這次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中山故居”再次被裝典一新,不僅中山生平展覽館照片和內容有了很大調整、增加,而且還結合當今國家“反貪廉政”形勢,新開設了“孫先生與廉政建設展覽館”,把孫先生的豐功偉績從辛亥革命、建國偉業,擴展到了廉潔、廉政篇章,更加提升了國人對孫先生的尊敬、仰慕之情。

在中國大地上,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甚至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的“唐人街”,都有“中山紀念館”,有中山公園,有以中山命名的路,這在國際、國內都是沒有第二人享受如此榮譽,可見偉人的影響力。我也曾想過以孫先生名字著稱的服裝——“中山裝”,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什麼時候也能發揚光大一下?給中山人、廣東人、中國人,世界華人增個光?條件成熟也去申報一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真正迴歸了對“中山裝”感覺。

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在我的第二家鄉中山,在城市的最中心地段,找到了“中山裝文化館”,我頓時眼前一亮,心情非常激動,這才是真正意義的“中山紀念館”,真正的“愛國文化館”,在登上二樓時還受到先生和小姐的熱情歡迎,我問參觀是否要買門票?他們回答:不用不用,歡迎參觀;我又問是否可以拍照?他們說:可以可以,隨便參觀。我與太太兩人在這裡參觀了很久,一張一張展板的看過來,無論是文字,還是照片,都一一瀏覽。在這裡我們瞭解“中山裝“是怎麼誕生的;看到了在不同年代它的衍變和發展;以及它對中國服裝的影響力;領略了領袖級人物、政治家在各種場合穿著“中山裝”的莊嚴、氣派,也欣賞到了當今具有影響力的商人、演員穿著“中山裝”的瀟灑英姿。我太太邊參觀,邊說,她認為領袖中穿著“中山裝”最得體的是恩來先生,明星中穿著“中山裝”最帥的是李連杰,我也頗有同感。特別在展覽中拜讀了蔣海松先生妙筆描述了當年孫先生對中山裝設計的“理念”(三、五、四、四),非常形象、生動,我姑且不去評論它的準確性,讀來感覺還是很有實際意義的,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對“中山裝”設計的“理念”還會更加升華、深化,進一步提高偉人的影響力,讓更多年輕人瞭解“中山裝”、欣賞“中山裝”、喜愛“中山裝”、穿著“中山裝”,這也是我們這些過來之人的願望吧。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與太太結婚時,也許是受到當時思想保守和服飾禁錮的影響,或者說想法還不夠大膽、前衛,婚服定製沒有選擇西裝,而毅然選擇了藏青色的“中山裝”,我感覺很得體,大方,至少代表了我當時離開學校不多時,個人所表現的一種勵志“規規矩矩做人”,“正正派派做事”的觀念,也反映了我青年時代的“精、氣、神”風貌,與今天再閱讀“中山裝”設計“理念”有合拍之處,最起碼說明我在人生最幸福的階段,最難忘的日子,對“中山裝”還是情有獨鍾的。

三、願“中山裝”成為百花齊放中的花一朵。

我很贊成“中山裝文化館”裡關於對“中山裝”的客觀評價,“中山裝”是“攜帶著一份從封建帝制社會徹底改革,人民當家作主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風靡了中華民族”,它的誕生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而孫先生成為了當時先進、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沒有他的帶頭穿著,沒有他的率先示範,就沒有這次服裝的偉大變革,在當時年代也是創舉,是創新。當然。這種偉大的改革也只有孫先生親自帶頭才能辦到,而孫先生做到了。我們都是目睹了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百姓服裝的巨大變化,由於國門大開,西方千姿百態流行服裝、裝飾的影響,特別是八十年代後西裝給中國服裝帶來的影響力,“中山裝”的歷史地位受到很大的衝擊,我認為並非是壞事,而恰恰說明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對服裝的審美觀在改變,大家不喜歡像文革前,或者像今天的朝鮮那樣,百人一面,千人一服的呆板、單一情況出現,說實在的“中山裝”再好,我們也不希望今天看到滿大街都是穿“中山裝”的局面出現。愛美之心人人皆有,服裝的百花齊放恰恰反映了人們思想已經走向活躍和開放 當然,“中山裝”設計師們應該要感謝我們的領導們,是他們在國家慶典、閱兵,國事訪問以及接待外賓等重要活動場合時穿著“中山裝”,對外彰顯國服形象,增加了“中山裝”對外的影響力;要感謝中國的官兵們,他們的服裝幾十年來一直沿用於“中山裝”款式。但這些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是非常侷限的,我們必須要把眼光集中到當今社會主流對象,就是廣大愛帥,愛美的,追求流行款式的中、青年人群,把他們注意力吸引到我們“中山裝”服裝範疇裡來,這才是我們服裝設計師們的目標和方向。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從事服裝設計的大師們,特別是“中山裝”設計師們沒有放棄對“中山裝”的創新和改良,一批新款的“中山裝”或者稱作“潮流裝”、“時尚服”不斷問世,受到了成功人士、藝術家的青睞,因為只有他們能夠有機會在公眾面前或電視媒體上展現自己,要讓他們成為我們服裝的“模特”,來吸引億萬人民的眼球,使我們設計的服裝,成為新一代“愛美男士”追捧、追購的流行熱點。因此,我建議“中山裝”設計師和老闆要多交一些公眾人物、知名人士做朋友,把最新款的、最能代表、象徵他們身份的服裝,免費送給他們穿,請他們在公眾場合去展示,去亮相,比我們自己閉門造車效果好多了我對“中山裝”設計有幾點建議,一、改變翻領,立領為好;二、口袋要少,一個也行;三、前襟釦子,多於五顆;四、後背拉條,灑脫活力;五、色彩鮮豔,少選黑藍;六、跳出框框,青裝為宜,七、開發女款,領先時尚;八、拓展校服,彰顯精神。總之,“中山裝”發展方向不再侷限於領導、幹部、軍人,而是面向中青年、成功人士和學生。

連孫先生也未必能夠想到,一百多年以後,後人把“中山裝”精神重新提出來,舉辦這樣的徵文討論形式,非常有意義。主辦方一方面是進一步宣傳弘揚孫先生的大膽改革創新精神,另一方面的也是想通過這次活動來促進“中山裝”的設計演革。我對服裝設計是外行,“內行說門道,外行看熱鬧”,但衷心希望看到“中山裝”行業借偉大的中山精神發揚光大的東風,在本行業中再來一次新的革命,新的崛起。願“中山裝”成為服裝行業百花齊放中最燦爛的花一朵。

(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