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可能永久性削弱「美國製造」在中國的吸引力

以下商品都有什麼共性:手機、健康果汁、唇膏、大豆、維生素、帝王蟹、復古運動鞋、汽車?

答案是:這些產品大多都產自美國,被中國市場大規模消費。但是,為了反擊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中國開始對越來越多的美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上述美國產品在中國的知名度、銷售量和消費狀況正在遭受負面衝擊。

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可能會導致兩大始料未及的後果。第一,目前,中國消費者對西方產品(及任何其他產品)的消費量達到歷史最高點,而美國企業將失去進入中國市場向中國消費者兜售貨物的機會。第二,針對某類產品的關稅可能會使一連串美國產業遭受打擊。

全球貿易在最近150年尤其是最近半個世紀以來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幾乎世界各地都呈現出經濟增長貧困消退的形勢,這絕非偶然。

目前華盛頓某些人傳播的理念——---貿易是零和遊戲,有贏家就必有輸家,自由貿易會傷害美國經濟——---顯然是錯誤的。

在這場沒有贏家的貿易戰中,短期內中國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一定傷害。中國的工人、農民、企業和出口商都會受到實實在在的打擊,會出現營業額下降。

不過我們不打算在此詳述關稅和貿易戰給全球造成的廣泛影響,或者會給中國造成哪些不利影響,我們要分析的是美國企業可能因此喪失的機會,以及關稅戰已經對美國的工人和農民造成了哪些影響。

對美國企業和品牌來說,目前正是抓住中國消費者和中國企業的最佳時機,從這個角度來說,眼下這場貿易戰來得太不是時候了。貿易戰會打亂幾十年來美國對中國出口不斷增長的勢頭,並且有可能永久性地削弱“美國製造”在中國的吸引力。

中國的消費者經濟

貿易戰沒有贏家。中美之間的爭端本來只限於兩國之間,但是目前這場貿易戰卻正在升級為全球性問題,並且可能預示著全球貿易及支撐全球貿易的各種體制將經歷徹底重組。但是美國並不會從中受益。

有些人不熟悉中國從世界工廠進化成世界消費市場的過程,以下這些數據足以讓他們感到震驚。

目前,中國中產階級的人數已超過3.5億,這一數字有望在未來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增長到5.5億。中國有6.5億人在網上購物——是美國網絡購物人數的兩倍——有7億多人的可支配性收入可以支撐這種消費性經濟。

城市化和持續的經濟增長意味著,未來十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將可能有10億中國消費者賺取大量的可支配收入,並且網上消費者的數量會接近9億。

數字商務的不斷髮展,智能型移動設備的普及,快速發展的新零售商業模式,在這些因素的助力下,中國的超級消費者們正在推動美國和其他外國品牌的發展,給他們帶來巨大利潤,同時也改變著世界對買、賣和零售的看法。

新零售誕生於中國,並正在走向全球。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百度、網易和蘇寧等巨頭實現了線上線下物流和技術的結合,得益於此,中國消費者可以更方便地購買到世界各地各種品牌的商品,而五年前這甚至是不可能的。在中國的零售業、技術產業和物流業巨頭們的共同努力下,國內外企業做到了十億中國消費者夢寐以求的事情。

賺得盆滿缽滿

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73%的受訪美國企業2017年在中國有盈利,74%的企業計劃增加在華投資,這一比例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點。

對於那些在美國國內及其他海外市場銷售業績平平甚至出現滑坡的企業來說,中國是他們的希望,是銷售增長的助推器。

比如,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銷售量超過美國本土。星巴克在中國迅猛擴張,中國現在是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場。2018年星巴克在中國增開了500家門店,且還和阿里巴巴建立了合作關係。

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美國維生素和各種營養保健品、化妝品、護膚品、食品和飲料、母嬰產品及服裝鞋類產品製造商都經營得不錯。在未來四年時間裡,美國的跨境電子商務有望達到1萬億美元的規模。在中美貿易戰升級之前,有人估計,中美貿易佔比有望達到美國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總額的40-50%。

在去年“雙十一”消費節期間,阿里巴巴的總銷售額達250億美元,其中30%以上的交易涉及外國產品,而美國、日本和德國產品則佔據前三名。

如蘋果、耐克等價格尚可接受的美國奢侈品牌賣得很好,但許多歐洲、日本和韓國的品牌也很搶手。

選擇替代品

中國消費者目前屬於世界上最老練最識貨的消費者。正是由於這種對產品的識別力,中國消費者發現了並非常享受美國的產品和品牌,逐漸成為其忠實買家。

中國的數字商務巨頭們某種程度上一直在致力於開發“制在西方,售在東方”的商業模式。就在當下,不僅跨國公司和大企業越來越容易掌握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就連一般的農民、企業家和中小型企業也能更容易抓住中國消費者的興趣。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農民、企業家和各種規模的企業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商品卻因為價格競爭敗下陣來,或被擋在門外,或受到出於國家利益制定的品牌和採購政策的衝擊,這時受到傷害的不只是某個美國品牌,而是整個美國整個企業界的生態系統。

據美國蒸餾酒委員會估算,2001至2017年之間,美國出口中國的蒸餾酒類增長了1200%,本來增長率會在未來五年大幅度提升。

為了回應美方對數百種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做法,中國對美國產威士忌包括波旁威士忌徵收25%的關稅。

這件事可以從兩方面分析。中國消費者不會因為貿易戰不再飲用威士忌,他們很可能會轉而從加拿大、日本或蘇格蘭等地購買更廉價的威士忌。單就波旁威士忌而言酒,其他烈性酒可能會成為替代品。

更嚴重的是,貿易戰不僅會導致幾個季度或幾年內銷售量下滑,而且還會造成更長遠更嚴重的負面影響。更大的問題還在於,被牽扯進貿易戰的某類產品將會破壞相關的支撐產業,與這些產業相關的工人、農民,甚至是美國品牌和整個美國經濟都會受到牽連。

目前的總體狀況如下:在關稅的重壓下,美國威士忌品牌除了被迫在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漲價外還不得不在中國提價,但是即使漲價也無法完全彌補關稅造成的損失,相關企業只得無奈承受這些損失。這會帶來以下問題:

美國威士忌企業幾乎一夜之間喪失利潤空間和盈利的可能。

中國消費者會尋求品質相當、價格更便宜的其他同類產品,從而減少對美國威士忌的需求。

需求下降意味著,為全球各大市場生產的美國威士忌會在倉庫內積壓,相比定向出售,這需要耗費更多資金對產品進行安置和存儲。威士忌行業的性質是需要產品陳釀,需要更長時間的、非季節性的規劃。如此一來,會有大量的威士忌酒滯銷和/或無人問津。

需求下降還有可能迫使威士忌公司裁員,並不再招收新員工。

這會削弱當地經濟,縮小稅基,增加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壓力,給企業員工及其家庭造成生活困難。

由於需求下降產品滯銷,威士忌企業從農民手中購買糧食的數量也會相應減少,因為企業的生產規模必然隨著需求下降而縮減,且無法預見未來兩年至十年內產品的銷售狀況。

農民則會面對雙重災難。由於威士忌企業對糧食的需求下降,農民手中的糧食將不如從前暢銷,糧食價格也會下跌。如果他們希望把糧食銷往海外以彌補損失就很有可能會發現行不通,因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對美國糧食加徵了關稅。

農民的利潤將遭受損失,有人可能不得不宣佈破產,或者美國政府得提供補貼以避免農民破產,如此一來地方、州以及聯邦政府都會進一步承受壓力,而這些補貼最終要由美國納稅人來買單。

企業遭受的整體損失加上裁員會導致某種品牌威士忌產地和釀酒原材料產地的經濟陷入蕭條,甚至還可能導致農場倒閉、新的稅收壓力以及進一步裁員。由於大多數酒企都歸屬大型控股公司,公司同時還經營葡萄酒、烈性酒和各類啤酒,這些控股公司也會因為威士忌酒的需求下降而受到衝擊,促使經濟問題進一步擴散。

所以,貿易戰對美國威士忌酒業帶來的後果是:失去一個有可能帶來10億美元銷售額的客戶群體,在全球化跨境零售業領域中陷入孤立,給當地經濟造成一連串破壞。

這會使我們陷入什麼狀況?美國企業現在已經開始作出反應。他們大聲呼喊,要讓政府知道,雖說關稅和貿易戰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但是也許首當其衝的是美國企業。

在目前及今後很長的時間裡,中美雙邊貿易及文化和政治關係,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維持好雙邊貿易關係對兩國有百利而無一害。雖然這種關係從來都不是毫無瑕疵的也永遠無法達到完美,但是需要再次明確的是,這些事情本來就做不到完美無缺。

美國企業、金融機構、政客、工人和農民應該趁現在還來得及,馬上行動起來,阻止貿易戰,並積極尋求解決老問題的新辦法。

作者:邁克爾•扎庫爾(Michael Zakkour),湯普金斯國際(Tompkins International)亞太區執行副總裁。 潘小喬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