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網·巴中

初春時節,走進恩陽區下八廟鎮安居村,一條條平整潔淨的通村道路,一片片生機盎然的果蔬田地,一座座漂亮別緻的農家小院、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文化廣場,猶如一幅幅畫卷,鐫刻在大地上,呈現出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美麗風景隨處可見,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蝶變新村 狠抓村民精神文明建設

5年前,安居村還是下八廟鎮有名的落後村,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上了年紀的村民則留守種地,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濘小道。5年過去,如今的安居村人行走在寬敞的水泥道上,由紅色的琉璃瓦和淡黃色的牆體構成的巴山新居,錯落有致、分外惹眼,片片綠色的果蔬產業園也為安居村增添了一筆動人的色彩。在新村蝶變的同時,安居村人的精神風貌也發生了翻天鉅變。

據安居村黨支部書記浦光敏介紹,在新村建設中,安居村始終堅持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與提升村民素質同步推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巴山新居”建設方方面面,讓貧困群眾在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同時,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我們村經過建設、整治,變得更美了,物質上富了,精神上也不能丟。‘禮儀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是村德,以前村民經常為了些許矛盾就鬧得不可開交,現在村裡和睦了,人人都變得有禮貌了。這多虧了村裡的精神文明建設,讀書室、文化茶園、文藝宣傳隊等的建立,讓村民明白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裡的傳統美德得到了發揚,現在村民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精神頭十足,鄰里和睦,一片好風貌。”蒲光敏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

評好人學好人 做新時代安居人

樹立在安居村的文化廣場展板上的“好人榜”,記錄了村裡評選的“好人”。好人榜不僅吸引了眾多村民駐步流連,同時也吸引了前來參觀遊客的注意。通過一段段文字和一張張圖片,村裡的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先進事蹟都呈現在了村民的身邊,融入了大家的生活,讓更多村民感受“身邊好人”的榜樣力量。

據瞭解,為了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加深村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村民素質。安居村組織村民挖掘身邊故事樹立典型,通過評選“身邊好人”,學習“好人”,切實促進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設。村“兩委”還利用展板、大講堂、座談會、表彰會、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道德建設深入開展,促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

村民蔡秀英被評為2015年安居村身邊“好人”。面對癱瘓丈夫,她毅然決然地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任勞任怨,親情付出,一堅持就是十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真愛永不棄。“2006年自他出車禍癱瘓後,很多人都勸我放棄,但是我做不到。看到陌生人這樣我也會伸出援手,更何況是自己的丈夫,自己的親人。”像蔡秀英這樣孝老愛親的村民,在安居村還有好幾個。她們用實際行動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弘揚了安居村“禮儀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傳統美德。

學法、知法、守法 樹法治理念

來到安居村村委會,一間不大的“人民調解室”映入四川新聞網記者的眼簾,只見一摞摞卷宗裡記載了村裡糾紛調解情況。據蒲光敏介紹,自2013年全村建立人民調解制度以來,已經多次就村民糾紛進行過調解。“這一兩年來,在村裡的法治教育下,村民和睦了許多,村中的糾紛也越來越少。”

蒲光敏說,令他最記憶深刻的是村民崔蓉芳和村民黎蓉的糾紛。本來和睦的相鄰兩家人因為平常瑣事,導致近10年關係不融洽,經常為一點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2013年村委會建立調解制度後,專門針對兩家人的糾紛進行調解,通過對雙方子女以及老人的不懈勸解和無數次上門調解,最終兩家人關係和好如初。

“我們的人民調解制度主要分三部分,平常巡視員調解、壩壩會、調解室調解。我們充分依靠發動群眾參與身邊矛盾糾紛調解,採取當事人羅列證據表達訴求、參與群眾發表意見提出建議、調解員點評發言依法引導、參與群眾共同行勸和簽訂協議、調解員以案為例宣傳法律、事後及時回訪促其‘履約’的辦法,實現定紛止爭,如今已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39件。”蒲光敏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

據瞭解,安居村村委會平常還通過組織法治電影下鄉、法治文藝演出、播放“法治廣播村響”等宣傳途徑,傳播法治文化,強化法治宣傳,讓村民在耳濡目染口述中得到薰陶和提升。還將農民作為普法的重點對象,結合“法律進鄉村”、大力實施鄉村普法“七個一”工程,編印農村普法讀本,開展“法治趕場”、法治講座、送法下鄉活動,培育法律明白人。( 王鵬 文成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