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好的思维方式是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得到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用特斯拉最初打响名号的超级电动跑车Roadster举例:为什么埃隆·马斯克敢把电动车做成跑车?而不是大家都认为的,新能源汽车应该是经济的、小型的、家用的汽车。

因为,他在设计这辆车时,使用的是“第一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

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比较思维”很常见,别人已经或者正在做这事,我们也去做。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原理思维”一种物理学的思考角度,先看到事物的本质,再从本质上一层层往上走。

于是,想要真正做到不一样,首先要用“第一原理思维”,问出“元问题”,之后所有的工作都围绕这个“元问题”展开。

电动汽车的“元问题”就是汽车:汽车的发明就是为了让人类拥有更快的速度,汽车消费的本质不是为了省油,而是跑得快,尤其是那种一踩油门的强烈推背感。

电动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挂挡、换挡,一脚踩下去,电流就上去了,加速特别快。最新的Model S 的百公里加速超过了惊人的 3 秒,价格却比其他超级跑车便宜很多,岂有不让人心动之理?

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马斯克通过“元问题”的思考,把电动车做得比大多数汽车都接近车的本质,这就是特斯拉的成功之道。

所以,我们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快速有效找到元问题,则是我们提升自己思维方式的关键。

给大家分享四种找到“元问题”的思维方法:

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方法一: 回到需求本身,而不是改进现有方案

2010年,房地产市场因政策影响,主力户型从从改善型大户型变成首次置业的紧凑户型,这对户型设计的收纳功能就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按照“比较思维”,就是把储藏室空间变小,或者与其他空间功能合并。

但如果关注消费者最核心的需求会发现,收纳的问题不在于“收纳”,而在于寻找。也就是说,消费者并不一定需要一个专门的储藏空间,而是让“放东西”和“找东西”更方便。这就是“元问题”。

于是,2010年后,很多新户型都取消了储藏室,变成了玄关柜、衣柜、储藏柜、橱柜、清洁镜箱等若干部分组成的收纳系统。家中的东西会自然摆放在平常会经过的动线上,收纳便成为家人随手就能办到的事情。

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方法二: 比较思维仍然重要,但重点在于找到“例外”

我们在做事情时,不是只在寻找类似的解决方案,而是要寻找打破常规的“黑天鹅”。

作为管理者,就像张瑞敏说过的,领导在与不在,企业照样良性运转。管理者用制度去管理正常现象就够了,而他们的大部分精力应该放在“例外”现象上。

比如我们以前考试时,老师总会让我们整理错题集和新的解题方法,而这往往是我们成绩比上一次提升的关键;面对手上众多的客户,有一个客户很麻烦,总是提出或者投诉各种问题,而当把他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案例去应对,并把问题都处理妥当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又得到了极大丰富。

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方法三:把自己看作新人

把自己作为一种新势力,在原有的模式上带来新的不同。

windows系统刚出现时,“扫雷”和“纸牌”是为了配合新设备——鼠标的出现而设计出来培养用户习惯的游戏。触摸屏的产品也是最早由微软开发出来,但比尔·盖茨觉得这一产品的界面不是为了鼠标键盘输入而设计的,就没有率先推出,结果被别人抢先。

试想,如果微信是出自QQ团队,那么它从一开始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要经常让自己像新入行的人一样思考。

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方法四: 以终为始,结论先行

说话、写文章、做PPT时,先从一个明确的结论开始,一步步往回倒推。这样可以一步步演绎出需要的步骤和结构,从聚焦慢慢地发散开来,进一步厘清“元问题”

所以,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事情,先去思考它的元问题,它的核心本质,关键原因,根本目标时,通过这样大量的训练,我们会一步步跳出昨天的“舒适区”,找到属于自己最有效的思维方式。

好的思维方式都是逼出来的

肯耐珂萨也有思考问题的方法论。面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或者问题时,我们会通过Define-Diagnose(2D)的方法来做出分析诊断。

我们会确认客户对行为改变与绩效改进的目标,分析当前情况下的行为现状和不利影响,从个人、群体、组织的角度做出判断,并与客户反复交流、反思,最后达成一致,设立计划,组织实施,调整推进,直至产生变化,达到商业结果。

每一个客户,我们都会当做独特新颖的案例,从各自的需求和痛点出发来解决问题。我们也通过一次又一次2D的诊断,也不断训练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不断进步的自己,持续为客户解决发展中一个又一个新的难题,与客户共同成长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