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无极”:打工丈夫成军队博士后妻子成博士

陈成

打拼“无极”:打工丈夫成军队博士后妻子成博士

打拼“无极”:打工丈夫成军队博士后妻子成博士

17年前,踌躇满志的他走进了高考考场,因为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发挥失常,与美丽的大学梦擦肩而过,成为一名打工仔。他先后做过钳工、油漆工、焊接工。苦难的打工生活未能泯灭他儿时的梦想,反而激起他的斗志: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不但拿到了学士学位,圆了大学梦,还考取了硕士和博士。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军队博士后。更令人高兴的是妻子在他的影响下,夫唱妇随,不但攻读了硕士,现在还考上了博士。

一名打工仔,如何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他说:“人有智商、情商,还有一个是‘勤商’,人与人的差别更多体现在付出的多少!追求无极!”

天道酬勤:打工仔边打工边学习终圆大学梦

1969年1月,王悦民出生在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县七里平镇王家畈村,他在家中排行老七。

父母对孩子都很疼爱,但由于经济拮据,上学读书成了他们的奢望。7岁那年,看着同自己一样大的小伙伴高高兴地背着崭新的书包去上学,他羡慕不已,只好悄悄躲在墙角暗自落泪。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看着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从不向父母提要去上学的事。每天在家中帮父母割猪草、放牛。有时没事时,他就来到村小学附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心中有说不出的兴奋。

9岁那年,他终于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校园。他比同学高一个头,年纪也是班上最大的。刚开始,同学们总是笑话他,王悦民对此不以为然,只顾专心埋头苦读,他成为班上学习最刻苦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他的成绩总是在班上名列前茅。

1982年,王悦民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红安县重点中学——陈升中学。

中学的学费相对于小学贵了不少,但每学期也只有8块钱。对于贫困的家庭,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些人家直接将孩子读完小学后就喊回家种地。王悦民读书虽然使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可一向沉默寡言的母亲说:“孩子喜欢读书是件好事,再穷也要想法子供他读。”他们决定通过卖粮食、木柴来充抵学校的学费。

第二天,王悦民和二哥、三哥一起拿着斧头上山砍柴。当时正值高温酷暑难耐的盛夏,他们挥舞着斧子砍柴,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最难以忍受的是身上长着毒刺的毛虫还不时“袭击”他们。经过几个小时的挥汗劳作,兄弟三人终于一人砍了一担柴向20里外的中学走去。看着二哥、三哥那被压弯的脊背,王悦民感动得泪流满面。回到家,他们稚嫩的双肩早已磨出了血泡。

王悦民在父母、兄弟的帮助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1988年7月,王悦民终于满怀自信地踏进了高考的考场。成绩优秀的他由于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发挥失常,阴错阳差与大学梦擦肩而过,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经过一段时间痛苦历练,他决定外出打工,减轻家庭的负担。

8月10日,海军工程大学实习工厂为支援老区经济建设,专程到红安县招工。校工厂由于从事的是技术工作,所以要求打工者必须是高中毕业生。

很多家长和待业青年纷纷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他们都围着招工人员,询问工作环境、工资待遇。

王悦民听说大学招聘工人,心想能在日思夜想的大学校园工作,兴奋不已。他早早地赶到设在镇上的招聘现场。

负责招聘的实习工厂厂长郁明祥正在耐心回答应聘者的提问。

“你们让不让一边工作一边上学?”王悦民挤进人群,胆怯地问道。

他的提问引起众人哄堂大笑。

郁明祥厂长看着这个脸已红到耳根的青年,觉得他很特别,有意逗他反问道:“我们招的是工人,又不是大学生,怎么能边工作边学习?”

王悦民听后着急了,争辩说:“不能边工作边上学读书,我就不招工了!”郁厂长听后笑了起来,他从心底喜欢上这个好学上进的青年,高兴地说:“边工作边学习,我们军校的条件得天独厚。”听了郁厂长的话,王悦民不禁为自己刚才的冒失羞红了脸,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经过严格的考核,王悦民被工厂录用。8月,他和17名被录取的同乡来到位于武汉的海军工程大学实习工厂。他背了两个用编织袋包装的行李,一袋装书,一袋装衣服和被子,开始了打工生涯。

走进大学校园,顿时被大学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深深感染,他下定决心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王悦民和同伴被分在海工大实习工厂车间。看着复杂的机床设备和各种按钮,他开始感觉压力很大,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工厂给他们安排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每次培训,王悦民都学得非常认真,不知不觉他对那些神秘的设备充满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

经过半年的专业培训,他熟练掌握了钳工、油漆、电焊等工种技术,成为该厂一名合同工。工作稳定后,他决定开启蕴藏在心底的大学梦。

1990年5月,学习功底扎实的他报名参加成人高考,被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夜大计算机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

夜大在海工大办有分校,王悦民白天打工晚上上课,少了奔波的辛劳。然而,3600元的学费却难住了王悦民。他是一个从来不喜欢求人帮忙的人,可现在他不得不求人帮忙。找谁借,工友们工资不高,又上班不久,手头都没有积蓄。家里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之下,他找到厂领导,希望能够从厂里借支交学费,欠款从每月工资中扣除偿还。爱才的厂领导研究决定,特事特办,同意了他的请求。

学费问题解决了,他开始了白天打工晚上求学的生活。每天晚上虽然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听课,但只要一走进教室,他顿时来了精神,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当时,校工厂和他一起参加成人高考的不少,最后坚持下来的却只有他一个,而且是五年的课程提前一年学完。

王悦民手捧沉甸甸的毕业证书,泪水情不自禁地盈满了眼眶。这泪是幸福的泪,更是自豪的泪!

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圆梦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多么大啊!

追求无极:圆了大学梦又攻读研究生

拿到大学文凭,工友和家人都以为王悦民会过几天舒适的日子,可他又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边打工边攻读研究生。

考大学凭着他在高中扎实的知识功底,终于飞越那座高山,可报考研究生对他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他面临着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的重重难关。一些工友对他考研究生,很是不理解,纷纷劝他,有的甚至说起了风凉话:“有大学文凭就够用了,何必花钱瞎折腾”“你一个打工仔去考研究生,真是赖蛤蟆想吃天鹅肉”……

王悦民对此只是笑而不答。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找以前夜大的老师请教。老师们被他边打工边考研究生的精神深深感动,每次都耐心地给他解难释疑。白天忙完工作回到宿舍,他就抱起书本啃。工友们在旁边打牌和闲聊,他却不受干扰,学习起来十分投入。深夜为了不影响工友休息,他就搬一个凳子到走廊,借着微弱的灯光背英语单词,做数学题。一次他做一道数学题,经过不停的演算和分析,终于得到满意答案,可此时天已大亮,他只好换上工作服来到车间上班。

工友们被他刻苦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由当初的不理解变为默默的支持。为了给王悦民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他们争相帮他打饭、洗衣服,经济上遇到困难,他们马上想方设法帮助他。工友的支持给了他很大的动力。

复习班的课程大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厂领导和同事们关照他,只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可以请假去上课。一天,下午有课程辅导,而上午安排有切割任务。不巧的是,因为路上堵车,钢板运到已是中午。钢板不及时切割出来,就会耽误后面的工序,王悦民决定利用午休时间干。

7米长、3米多宽,60多公分厚的钢板,超长超宽进不到厂房。七月的烈阳当头,不要说干活,就是站一会也头晕脑胀,何况是从事钢铁切割工作。想想下午的课程,王悦民毅然穿上工作服,套上防护靴,操起切割枪忙碌起来。汗水,很快湿透了衣背,落在滚烫的钢板上,马上蒸发成一缕轻烟。切割枪喷射的炙热火焰一点点向前延伸,王悦民呼吸沉重起来,喉咙干渴,双脚隔着厚厚防护靴还是感到越来越强烈的灼痛。他真想停下手中喷火的焊枪,走到树荫下喝口凉水,躺一会,哪怕一小会。但他马上告诉自己,不能。一鼓作气,尽快干完,他担心一旦休息下来,松懈了干劲,影响了工作进度,赶不上下午的课程。想到这里,他重新振作精神,咬紧牙关继续干了起来。凭着山里孩子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王悦民在同事中完成的工作量最多,也没有误过一次课。

厂里年轻人多,正是谈情说爱的年纪。看到一些同事成双入对,王悦民心中也荡起过涟漪。胸怀大志、勤劳能干的王悦民,也赢得姑娘的青睐,面对抛来的“绣球”,他都婉言拒绝。他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考上研究生前,不会考虑个人问题。王悦民的宿舍正对着工厂舞厅,夜幕降临,霓虹闪烁,笙歌弦乐,红男绿女,翩翩起舞,王悦民从不涉足,有课去上课,没课就到图书馆,找个安静的角落,埋头看书学习。常常是别人都走了,他一个人还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工作人员提醒他闭馆时间到了,他嘴上说就好就好,眼还舍不得离开书本。时间久了,工作人员都认识这个好学的小伙子,宁可自己晚下一会班,也让他多学一会。

天道酬勤。1994年1月,王悦民以同等学历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为轮机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悦民考上研究生,成了海军军官。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争相传扬这一喜讯,并以他为榜样教导子女努力学习成才。得知这一喜讯,最高兴的莫过于王悦民的妈妈,老人喜极而泣,流下高兴的泪水。她常常拿出儿子穿军装的照片看了又看。

硕士论文开题时,王悦民没选技术成熟的柴油机故障诊断方向,而是选择了国内刚刚兴起的人工神经网络。“王神经”的绰号从此在同事中传开。正在他潜心做研究时,家中发生的一件事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

1996年元旦,长年劳累,积劳成疾的母亲不幸病世。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不幸再次接踵而至。正应了那句俗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年初一,他和亲人在家里烧纸祭奠母亲时,不慎引燃存放在房屋木棚上的干柴。天干物燥,风助火威,乡邻纷纷赶来扑救,终不敌火势凶猛,三间老屋只剩残垣断壁。

老母病故,老屋焚毁,家在何方?王悦民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黯然神伤,泪流双颊。学校领导得知后,及时派人送上了慰问金,全队战友慷慨解囊,为身处困境的他捐款捐物,爱心的暖流使备受磨难的王悦民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感激的泪花浸湿了眼眶。

钻石经过磨砺才闪烁迷人的光芒。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学习结束了,王悦民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研究生毕业要先到部队当兵锻炼,王悦民主动要求到艰苦地区去,奔赴南海前哨。

夫唱妇随:丈夫成博士后妻子成博士

1997年,沐浴着炙热的阳光,呼吸着腥咸的海风,王悦民开始了普通水兵的生活。

第一站是装备部抢修队。香港回归前夕,基地组织迎接香港回归知识竞赛。队里来了个研究生,领导让王悦民带队参赛。他带领两名战士查阅资料、熟记知识点,练习抢答技巧。经过精心准备,他们夺得了竞赛第一名。抢修队人员少,历次比赛难得拿到名次,这次勇夺桂冠,爆了冷门,受到基地首长的表扬。这是王悦民到部队“露”的第一手。

不上战舰出海怎能算当过水兵?接上级领导的指示,王悦民被调整到某护卫舰。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后,作为见习机电分队长随舰执行南沙值班巡逻任务。

美丽的南沙群岛,宛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碧波之间。王悦民有幸走进高脚屋,感受守礁水兵的艰辛,同时也亲身体验远航水兵的辛劳。高温、高湿加上机舱的高噪音,他晕船呕吐,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缺乏新鲜蔬菜,口腔溃疡;尽管每天一身臭汗,淡水限量供应,洗澡只能靠天。发现乌云过来,领导一声令下,大家脱光衣服甲板集合,急急忙忙往身上打肥皂,云彩飘过带来阵雨,动作慢点,肥皂沫没有冲干净雨就过去了。艰难困苦让王悦民对军人的奉献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以苦为乐,看作大海对自己意志品质的磨砺,各项工作抢在前,在较短的时间适应了水兵的战斗生活。

一天,左主机滑油冷却器突然发生故障,不得不紧急停机抢修。王悦民和战友们检查发现,冷却器的一处铜管因为长期腐蚀锈穿。铜管焊接难度较大,看到老班长的动作不够熟练,王悦民走上前说,我来试试。研究生理论知识丰富,铜管焊接这活能不能干好?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中,王悦民操起焊枪,三下五除二,麻利地完成焊接。重新安装后,主机又欢快地运转起来。王悦民到部队后,又一次“露一手”,赢得战士赞许的目光。战士们夸奖说,没想到王硕士的动手能力这么强,焊接也是把好手。

王硕士原本就是“王师傅”,各种焊接曾经是日常工作。他在心中,为自己的打工经历感到自豪。

一年的水兵体验,使他感受到自己的知识还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高科技需要,他再次作出决定:攻读博士。

从南海回到海工大不久,他的爱情之舟也靠岸, 1997年底,他和恋人携手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

婚后,他一边在海工大当老师,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备考博士。

2002年,王悦民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研究生。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读书,家庭的困难也不小,幼小的儿子需要照料。爱人在他的影响下,也正在攻读研究生。困难面前,他又一次选择了克服。从海工大到华中科大,穿越长江,来回路上要花费3个小时,忙工作忙家务,白天时间不够晚上补,学习到深夜是常有的事。不少人看他学习实在太辛苦,而他却觉得乐在其中。

不因家庭困难多而自我放松要求。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王悦民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基于磁致伸缩效应的导波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这项技术在国内还属空白,选择这一国际研究热点课题,再次体现了王悦民喜欢挑战自我的性格。他对“创新”有着自己的见解:创新不仅需要智力,还需要付出,那就是“吃比别人更多的苦”。王悦民立志填补此项空白还有个原因。当年作为见习机电长,南沙巡逻中主机滑油冷却器故障多年来一直萦绕心头。他深知,如果我们的舰艇上有了现代化的实时检测设备,那样的设备缺陷完全可以及时发现成功避免的。那时他就暗下决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可敬可爱的水兵战友研制现代化的装备。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他消化吸收的相关文献资料装订了26本;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他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大功率智能无损磁致伸缩检测仪。实验装置安装完毕,仪器却检测不到信号。王悦民反复修改设计方案,仅传感器就做了20多种类型。困难似乎有意考验王悦民,检测仪的指针仍然纹丝不动。一次次失败重来,王悦民心情沉重起来,但他没有气馁。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的一个深夜,他惊喜地看到,仪器指针摆动起来,一条在他眼中美丽无比的波形快乐地闪动着。

闯过了研究的难关,王悦民振奋精神向着科学的纵深推进。他在该领域相继撰写发表了13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被三大检索收录;成功申报并承担了军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工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课题5项。2005年的春节,博士学位论文研究进入关键阶段,他决定过年不休息了,把爱人和小孩送到亲戚家,自己关在家中夜以继日地工作。3年的时间,王悦民不仅完成博士学习任务,而且完成如此繁重的创新研究任务,他的导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敬业精神赞许不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国著名的工程热物理专家、海军工程大学孙丰瑞教授,被王悦民不懈拼搏进取的精神所感到,热情关注着他取得的一项项创新成果。王悦民的博士学业一结束,孙教授就邀请他到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研究。来不及休整,王悦民又在新的起点开始了创新征程。

妻子和他感情很融洽,他们夫唱妇随,学业上和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妻子深受丈夫的影响,也报考了研究生。2006年毕业后又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来拿到了博士学位。他们这个学习型家庭在学校被传为美谈。

2017年12月9日,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成立35周年暨2017学术年会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省70多家高校、研究院所、检测机构和知名企业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董仕节、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监事长陈万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永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年会。华中科技大学康宜华教授、海军工程大学王悦民教授等应邀做了七场学术报告,报告聚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发展前沿,围绕无损检测应用重点领域、难点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增强了学会学术氛围与活力,提升了学术交流的水平与质量。

记者2018年6月3日在海工大对王悦民教授进行深入采访后,才寻找到“王悦民是如何从一名打工仔成长为受人尊崇的博士后、教授”的答案。他深有感触地说:“人有智商、情商,还有一个就是勤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更多体现在付出的多少。一个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就会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人要有一种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困难和挫折都不可怕,只要自己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去拼搏,总有一天会实现!”


1号纪实自媒体矩阵,知名纪实作家、刘德华《爱你一万年》歌曲原故事作者创办,入驻多家平台,拥有千万读者群。由一群纪实作家、记者为您推送真实故事,每篇都是原创。更多好看原创真实故事,请联系1号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