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爲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注:本文系佳友在線原創文章,圖文由攝影師顧瑩提供,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我喜歡冒險,喜歡挑戰自我。攝影之前,主要從事極限運動,因為受傷暫停了飛行,於是對天空與飛翔的情感寄託在了鳥類攝影中,並開始了野生動物攝影。”這是顧瑩老師與鳥類攝影的最初的緣分,也是她堅持拍攝這項題材的原因所在。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本期專訪攝影師:顧瑩,野生生物攝影師,青海可可西里申遺特邀攝影師。前中國滑翔傘國家隊隊員,四次全國滑翔傘女子冠軍,第一位創造中國女子滑翔傘點對點直線越野百公里紀錄者。從鳥類攝影開始拍攝世界野生生物,足跡踏遍全球七大洲。獲得2016中華文化人物,2016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最高獎優秀攝影師評審委員會大獎,2017世界最佳自然攝影大賽(Windland Smith Rice)年度大獎。

動物很美但生存更艱難 需要更多的關注它們的全面生存狀態

在接觸生態攝影之前,顧瑩主要從事極限運動,由於父母都是空軍,受家庭影響,她對藍天、飛行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嚮往。在第一次接觸到滑翔傘後,就覺得這是今生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從此便狂熱地飛行了6年。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滑翔傘飛行員都稱自己為“鳥人”,而因滑翔傘事故停飛的顧瑩,則將像鳥兒一樣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情感寄託在鳥類攝影中。自從第一次使用相機定格了鳥兒飛翔的瞬間,她的翱翔之心便再一次釋放,開始痴迷鳥類攝影,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鳥人”。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打鬥中的雄性藏羚羊 (佳能相機拍攝)

以前,顧瑩只是攝影器材“發燒友”,買了不少相機器材。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拍攝了飛行中的鳥,後來在深圳拍到了瀕危的黑臉琵鷺起飛,那一瞬間飛翔的情感一下子被釋放了,於是開始了以鳥類為主的攝影,慢慢發展到拍攝各種野生動物。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寒風中的帝企鵝(佳能相機拍攝)

最初,與許多攝影愛好者一樣,顧瑩的作品捕捉了非常多唯美的畫面。而隨著與動物們的朝夕相處,她開始將自己的生活完全與動物們融入在一起,拍攝風格也逐漸開始更多去關注紀實內容。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藏羚羊(佳能相機拍攝)

“動物的生存是很殘酷的,它們要面對惡劣的氣候環境、自然界的弱肉強食,除此之外,人類社會的活動、發展也在不斷擠壓它們的生存空間。唯美的糖水片讓“你覺得動物很美生活得很好,其實它們的生存很艱難,而我要做的就是如實反映它們的生存現狀,讓世人知道它們太需要我們的幫助了!”

自然法則很殘酷 拍攝中那些深刻的經歷

在外拍攝野生動物,難免會遇見很多殘酷的畫面,這些都發生在顧瑩面前。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帝企鵝幼崽(佳能相機拍攝)

圖中這是一隻倒在南極風暴中的小帝企鵝,它豎立起小小的翅膀,用盡最後的一絲氣力在生命的盡頭掙扎,拍攝這幅照片的兩分鐘後它離開了我們。每一場風暴過後雪原上都會留下很多幼雛的屍體,帝企鵝的幼仔僅有20-30%的存活率,與我們常見的美麗的帝企鵝影像比較,這才是帝企鵝真實的生存境況。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捕獵藏羚羊的狼(佳能相機拍攝)

在我們眼中是殘酷的生存畫面,但在顧瑩眼裡則是正常的自然法則,無數次攝影經歷讓她認識到這就是生存,“不能說哪一個物種好,哪一個物種不好,不是狼吃藏羚羊就是壞蛋,狼也有它們的幼崽要養育,食物鏈就是這樣,自然法則就是這樣”。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受傷的藏羚羊(佳能相機拍攝)

相比之下,攝影過程中讓顧瑩更為痛心的,是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干擾、傷害。在青藏公路上,常常有藏鈴羊遷徙經過,但她從沒看到過有司機主動停車讓藏羚羊過馬路,藏羚羊每年從棲息地到繁殖地的往返遷徙,需兩次穿越青藏公路、青藏鐵路。一張臨近死亡的藏羚羊頭部特寫照片,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拍攝的,這隻過青藏公路時被汽車撞傷的藏羚羊,兩個後肢已失去行動能力,在它奄奄一息的眼神中,充滿了哀傷和無助,它在拍攝此圖片的三天後死去。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棕熊(佳能相機拍攝)

在野外,除了拍攝對象,自己也可能隨時置身於危險之中。2016年,她去可可西里拍攝藏羚羊,同時也遭遇了那裡的猛獸:棕熊。當時那頭棕熊離她只有8 米遠的距離,因為太想拍熊頭部的特寫,顧瑩犯了致命性錯誤,進入了它的覓食地,生氣的熊向她發動了攻擊。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棕熊與幼崽(佳能相機拍攝)

慶幸的是千鈞一髮之際地上有根鐵絲攔住了熊,它一個急剎車,把地上的土都鏟飛起來了,繼而這頭棕熊惱怒地拍打地面上全程錄製的機器,顧瑩則趁機飛速逃離,這才撿了條命。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顧瑩從來沒有想過放棄,這就是她的性格:喜歡就一定會堅持下去。她也從來不覺得去野外拍攝難受,像幾天幾夜不休息,吃沒有味道的食物,長時間在帳篷裡無聲無息一直等待著拍攝目標出現……她覺得這些都特別正常。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無人區腹地藏野驢的屍體(佳能相機拍攝)

“從事野生動物攝影就是這樣,不是苦不苦的問題,要做到苦中作樂,其中各種被認為是苦的事情,對我而言就是常態。”就是因為拍照的較真和拼命,她被人戲稱為“荒野女獵人”,這個稱號算是名副其實了。

記錄本身就是為了保護

一直以來,人們都有把青藏高原稱為地球“第三極”的說法。無論南北極還是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都屬於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域。2016年,為了完成《地球三極》的題材,顧瑩第一次去可可西里拍藏羚羊,從那時開始,她就再沒換過地方。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拍了三年的可可西里,對她來說,去南極、北極拍攝就算是“玩”,可可西里才真正考驗一個攝影師努力和耐力的極限。拍攝三極最具代表性動物的繁殖題材,顧瑩是第一人,但她覺得最重要的並不是有沒有機會拍到她所拍的,而是以什麼理念去拍攝的問題。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藏羚羊骸骨,盜獵者的罪證(佳能相機拍攝)

大眾去野外接觸野生動物的機會很少,野生動物攝影師的工作就是把這些生活在野外的動物的生存狀態,如實地展現給大眾。顧瑩認為,野生動物攝影師的片子要告訴世人野生動物是如何生存的:它們如何繁衍,在自然界會遇到什麼天敵,棲息的環境是否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達到何種程度……這些都是野生動物攝影師需要去關注、記錄、思考的東西。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雪鴞(佳能相機拍攝)

對她來說,拍野生動物,不是為了得到一張好看的照片、一段優美的視頻,而是為了更瞭解身邊的物種,瞭解它們和人的關係,讓我們能更瞭解自己所生存的這個地球,每個物種都有它存在的道理,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歸根結底,記錄本身就是為了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產仔的藏羚羊(佳能相機拍攝)

但怎麼能夠處理好我們跟動物之間的關係,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顧瑩希望更多人能夠真正瞭解到的問題。在她看來,保護野生動物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人們需要認識到每一個物種都有存在的意義,當我們真正意識到生命皆平等的時候,這場動物保護的行動才真正拉開序幕。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北極熊與幼崽(佳能相機拍攝)

它們不是為了取悅人類而活,動物有天性、有野性,野生的獅子老虎怎麼可能聽你的話呢?野生動物的行為永遠不可預見,拍野生動物的經驗也不是僅憑嘴上就能傳授。面對野生動物的瞬間變化,能夠做出下意識的反應,只能是多年積累出來的結果。對於攝影師來說,相處過程中和它們產生的感情,也會在拍攝中顯現出來,讓作品的表達不僅僅停留在表面。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紅胸角雉(佳能相機拍攝)

所以說,如果僅僅只是為了追求動物的美,就容易走極端。自然界的生存是殘酷的,很多時候野生動物並不美,但這才是客觀事實,是它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紀實攝影師需要懷著人文精神,同樣的,野生動物攝影師也需要內心的一份關懷精神。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佳能相機拍攝)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叼著藏羚羊的狼(佳能相機拍攝)

只為喚起每一個人對生靈極地的尊重 攝影師顧瑩專訪

顧瑩和她的器材與帝企鵝一起遭受嚴寒考驗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園,生物圈的每一種生物彼此都是唇齒相依,好的野生動物攝影,不是隻拍攝唯美的畫面,而是儘量全面地記錄每一個物種,作為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不僅僅是攝影的問題,必須在內心建構起動物保護與環境保護意識還有相應的責任心,而顧瑩就是用著手中的鏡頭和相機,讓大家瞭解中國的野生生物,用影像傳播保護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