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號廳 檢票中

3号厅 检票中

一點 拙見

3号厅 检票中

*放首小歌

廣州,漫長得好像永遠過不完的夏天,大街小巷瀰漫的人間煙火味道,老廣州人口中濃重的粵語音調,各種各樣輕易俘虜人心的食物,一座被潮溼的水氣包裹的城市。

它。悶熱。吵鬧。世俗。安全。迷人。甜蜜。

「下次,廣州見吧。」

他對我說,就在他對讀者說這話的時候,“廣州”幾乎是毫無防備地脫口而出。這個他沒有來過,也在計劃之外的不近不遠的南方城市,卻在那個承諾的瞬間完全佔據他的腦海。所以收到拙見演講邀約的時候,他很意外。生活的迷人之處不就是這似有若無的好像被老天刻意安排的瞬間嘛。

這個夏天最後(maybe)一次颱風離開的時候,他風塵僕僕地來了。帶著他的羞澀他的勇敢,帶著他的困惑他的思考,帶著他年輕的小小的拙見,企圖和這座城市裡的人對話。

他在網上叫做3號廳檢票小哥,1個電影作者。

一。

人間熙攘

大概一年多以前,我在微博上關注了一個電影博主。他叫自己3號廳檢票小哥,我們這代網民好像對此類生動又討巧的虛擬名稱情有獨鍾。而互聯網世界的初次印象,我最大的猜想是這個在自己身上打下「3號廳」的特定標籤的人,怕是有一個劇情老套又俗不可耐的愛情故事。但這份年輕氣盛的矯情和不甘願(我自以為的),真實地能引得我一份共情。畢竟大家都是生存在這個時代裡的年輕人,矯情和不甘也都是共通的。

他會在微博上發一些電影截圖,這些圖片裡要麼「畫面」經典美麗要麼「臺詞」意味悠長,配上二三句看著平平淡淡但就是讓人往心裡去的話。在每個深夜,我們這些熬著大夜捧著手機的年輕人類,有相似的迷惘和憂傷,當情緒被深夜放大,這些總結性極強的隻言片語就是最好的轉發素材。更神奇的是一個簡單的「轉發」真的能夠療愈年輕的孤獨。我偶爾也會看看他的公眾號,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女孩我不但愛看電影,還愛看這幫電影自媒體人們拿電影裡的橋段延伸出的「二手故事」,而且熱衷程度絕不亞於我中學時代對於「故事會」的喜愛。

說到底他們是活生生的滿是生活氣息的年輕人。趕過早晚六點半的地鐵高峰,被熙攘的人群擠得喘不過氣;被人甩也甩過別人,沒有特別突出的外表或橫溢的才華也期待更好的愛人。以至於他們故事裡的大多數細節真實得不像話。

各位都是這滾滾紅塵裡的一粒微塵。

3号厅 检票中

「一直覺得自媒體這個詞的全稱是 自稱媒體」

「人際交往真的是一件累極了的事情」

「我家的貓是個畫家/它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在我身上畫畫」

觀點分明的推文和精心發送的微博以外,打開他的朋友圈,裡面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大男孩實實在在的生活日常。拿自己的職業打趣,袒露自己的社交恐懼,分享自己的貓咪。大票的讀者和推文數據以外,一個簡單生活著的男孩子。分享小眾的歌,說真實想說的話。

在昨天的推文裡,我說「我終究不愛這個世界,不愛這個世界的大部分」,我還說當我感受到世界的捆綁和惡意的時候「我想拾起地上的槍,朝自己上膛」。但這個世界還是有一部分值得被感恩的,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媒體浪潮之下,每個個體都有了發光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重要嗎?它超級重要。它的存在能讓我們被認為小眾、反叛、孤獨和不合時宜的部分,我們想要藏起來但真實的可愛的部分,從某個陌生人身上感受到遙遠的迴音。

遙遠的相似性,微光與微光的呼應,這是我愛這個世界的小部分,這是我的那把槍。

二。

她心柔軟

小哥,是一個很有「她心」的男孩子。

寫「找到你」的時候,他說那是一件讓他矛盾的事情,因為哪怕劇作問題重重但是那麼不避諱的女性電影讓人不忍心苛責。他聚焦到中國女孩的困境與出走,令人為難的女性焦慮觸碰到他的焦慮,最後只能無奈得寫到「下輩子別當女孩了吧」。

他說「江湖兒女」是他今年的華語最佳,賈樟柯以女性形象樹立的江湖情義深深戳到了這個男孩子內心的柔軟。

3号厅 检票中

一個男孩子的「她心」,我認為是男性視角下一種對世界真正的平視。而拙見在每一場活動裡每一次內容推送裡包裹的「她心」,是一種無差別心的對世界的平視。

三。

現實魔幻

小哥,是一個迷戀「自由」的人吧。

他文章裡越來越多的對於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分享,社會事件的發聲,邊緣群體的關注。在9月28日“一點理想·一生所愛”拙見主題演講的舞臺上他討論「中國電影的病與藥」,他說:

“他們所觸及的都成為現實,它跟當時主流電影最大的不同,他們拍的是中國最髒、最亂的那一面,甚至他們這麼多年想要去表達的東西是之前根本沒有人願意做、沒有人敢去做、敢去對抗的一種寫實化的影像風格。”

“中國電影現在就像一個孩子,從我的角度來看就像一個孩子,他有一個每天告訴他世界很美好,寵愛他、保護他的母親,但是卻沒有一個告訴他世界複雜、摔倒了怎麼站起來、遇到問題怎麼解決,這樣的一個父親。”

3号厅 检票中

一個年輕的靈魂的「自由」拒絕束縛,他會像一個大人一樣去戰鬥,去熱愛,去痛飲。拙見對於一個年輕人的邀請,出發點則是一個思想平臺對「自由」重視。我們渴望從這些年輕的觀點裡找到理性的光亮,放大這種光亮,給更多的年輕人積極的影響。

四。

秋風起了

在他帶著對燥熱廣州的留戀和被廣式美食滋養的肥肉打道回府的一週後,他在朋友圈裡寫「感覺自己最近像個被戳破的氣球,每天都以為自己在飛,但落地了才發現,不過是一天接一天的在洩氣罷了。」

在喧囂裡吶喊過真實,迴歸真實再去屏蔽內心的喧囂,或許本來就是年輕的人兒們應有的修行。

3号厅 检票中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在昨天的推送裡,一場關於「娘炮歧視」的紛爭,他用力地表達著「所謂的“娘炮”是每個人的性格選擇和性別自由,我們不應該去幹擾任何人,不可推崇,也不可歧視」。可是評論區裡的戾氣和那些撲面而來的惡意,實在是令人難以想象。

在我看來那些平視世界的表達本是簡單的樸素的,這都需要去爭論是荒謬的。轉念想來這個世界本就充斥荒謬,我去躲在荒謬的世界裡嘲笑荒謬,聽起來就像躲在夜裡取笑黑。當我們把真誠的看法放在文字裡,我們就住進心裡的瓦爾登湖,孤獨地清醒,孤獨地狂歡。

這個世界依舊糟糕,努力讓自己不糟糕吧。

秋風起了,記得添衣。

END

文字:王野馬 排版:王野馬

文章觀點獨立,與平臺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