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金融行业寒冬期来了

这几个金融行业寒冬期来了

今年的经济大环境不太好,特别是几个金融行业,都在玩“裁员+降薪”的模式,说他们的员工收入骤降30%到50%一点不过分,打算去求职的多长个心眼。

深陷暴雷困境的P2P行业

P2P行业可以说是最惨,我曾经在P2P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那些个同事,过去每个月过百万业绩是很容易的事情,月入三万不是梦,可雷潮一来,便纷纷开始挂零蛋,领几千块的基本工资了。

前段时间我某P2P公司理财顾问的朋友L,又被开了,在P2P行业里辗转了很四五家企业,基本都是考核期一过就换一家继续干,拿了一年多拿底薪。

有的人说L为梦想持之以恒,我倒觉得这样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企业,企业招人来是想完成业绩,L去P2P是想赚钱,可问题是L既赚不到钱,企业也出不了业绩,相当于在互相浪费生命。

在我离职之前就发现,这类公司至少有70%的人都是在混底薪的,现在雷潮业绩更难做了,这个比例还要达到80%以上。

大环境下,不止是理财端,借款端也同样难受,下面这个朋友就经历了四次大裁员:

这几个金融行业寒冬期来了

像P2P公司待几年经历三四次大裁员的,还真不少,现在P2P爆雷,对借款端影响最大,因为没有人愿意投资,借款端的风控,业务人员就没有活干了,所以很多P2P公司在借款端开始大规模裁员。

关注互金的朋友建议关注一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官方网站,里面数据显示最近P2P企业的贷款待收余额增长已经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了,比如点融网从6月30日到9月30日待收余额减少了10%,如下图所示:

这几个金融行业寒冬期来了

没有新增借款,不管理财端还是资产端日子都不好过。

所以现在还选择去P2P企业找工作的人们,真的好好谨慎考虑,是不是适合自己。

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

与P2P一样进入艰难境地的,就是各类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这些给私募基金、信托募集资金的机构,日子也是过得非常困难。

前段时间几百亿规模的意隆财富暴雷,着实把那些高净值人群给吓坏了,不是私募基金比P2P更安全吗,怎么连带着也是个庞氏骗局?

而且本来很多做私募的就顺带发展P2P业务,比如恒昌、信和、诺远、钜派这些都是私募基金、P2P一起抓,结果P2P这波雷潮,把屎盆子也扣到了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身上。

这几个金融行业寒冬期来了

现在实力稍微弱一点的财富公司几乎举步维艰,比如杭州一家做PPP项目的金诚集团,就宣布旗下部分产品展期6-12个月,甚至有好几家知名三方财富公司最近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具体我就不一一点名了,总之这波去杠杆,把激进点儿的企业都治的服服帖帖。

现在合着去这类企业求职,说不好没几个月,不是自己做不出业务,就是被裁员。

看天吃饭的券商

券商的伙伴们,今年也要过苦日子了。

根据中登数据的统计,上个月新增投资者数只有92万,而中国证券投资人总数是1.43亿,这是什么概念,一个月就增长了0.6%,说明整个A股市场就是那么点人在里面玩,老股民套牢也不看了,新股民也不敢上车。

我们都知道券商的核心收入就是经纪业务,市场不新增交易,没有融资融券,券商就赚不到钱。

那么券商高大上的投行业务呢?也不乐观,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IPO发行速度大幅降到了一个冰点,如下图所示,现在一个月就几家过会,只有17年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发债业务的融资量也是只有一个月200多亿,不及高位30%的量。

这几个金融行业寒冬期来了

所以,随着各大券商二季报纷纷出炉,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前七大证券公司净利润平均下跌了20%。

这几个金融行业寒冬期来了

要知道前七大券商16、17年的人均薪酬可是高达58万,如下图所示:

这几个金融行业寒冬期来了

不过要知道这个数据是按薪资总额/员工总人数来算,高收入都被管理层和分析师,投行拿走了,绝大部分员工收入肯定是远远不达标,收入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由于券商员工收入和公司净利润紧密相关,净利润如此大跌,今年收入集体下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外加现在是大熊市,去券商行业,前期的业务会非常难开展。

展望

说这么多,其实核心意思是,入行也得分行情。

就好比你在去年去做售楼顾问,就很容易赚到钱,政府去库存,外加严控一手房价,导致一二线房产严重倒挂,结果是买个新房都得拖关系。

一个新楼盘放一百多套房源,但光一个售楼顾问手上就有上百个买房意向客户,房子根本不愁卖,所以很多第三方公司的售楼顾问,卖了这个楼盘再转战下一个楼盘,即使专业能力不强,工作一年下来卖出去几十套房子拿个几十万提成都是很轻松的事情,我的售楼顾问把我们这期房子卖掉后,就悠哉欧洲旅游了。

但是你换成14年房价暴跌那段时间去看看试试,卖套房都得求着别人来看,说不好还得返佣,那个时候卖房子就很难赚到钱。

P2P,财富公司,券商这些都是一样,行情好,就跟着一起捡钱,行情不好,那就是凉凉。

所以什么时候去找什么工作,也决定了接下来几年的收入水平,认清趋势,比苦干几年要强得多。

11-12年信托公司员工赚到钱了,因为刚兑高收益固定利率产品供不应求。

14-15年上半年券商员工赚到钱了,因为股票供不应求。

17年-18年上半年售楼顾问赚到钱了,因为新房供不应求。

所以我们要去找什么样的行业能立马赚到钱?一定是选供不应求的职业,抓住市场需求与供应会产生缺口的机会。

那么未来什么行业会产生缺口呢?

举个例子,国家统计局有一组数据表明,未来十年60岁-74岁人口占比将会再增加77%左右,届时中老年人们会需要什么,我们的供给又缺什么呢?

最终从中又会诞生什么赚钱的行业?这个就需要我们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