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清塘,11月份蟹塘還需要做好這些工作……

點擊右上方關注頭條號,每日推送養殖技術精品文章,助你養殖成功

除了清塘,11月份蟹塘還需要做好這些工作……

| 池塘清整消毒需要把握的細節 |

1、塘口的修整。

老塘口要結合池塘養蟹的標準(2016年第11期已全面介紹)進行修整,將池埂坡比和蟹溝坡比做到1:2-3,蟹溝深0.7-0.8m,池埂高1.2-1.5m。清除過多淤泥,留存10cm左右,主要用於保水保肥和培育各類生物。

池水排幹後,凍曬至塘泥微微開裂即可。

2、池塘的消毒。

沒有發病的塘口,以乾池凍曬為主,可不消毒處理。發病塘口要做好徹底的消毒處理,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處理。生石灰畝用量100-150kg,保持池水10cm將生石灰化水趁熱全池潑灑;

漂白粉(含量32%-35%)畝用量20-30kg,化水後貼近池面全池潑灑;池內野雜魚較多的,可結合茶籽餅同時使用,茶籽餅的畝用量為水深10cm1.5kg,和生石灰或漂白粉拌和使用,能起到增效效果。

為了提高池塘消毒的效果,用藥後第二天用耙子將池塘底泥翻一遍。

採用上述方法一般7-10天后藥的毒性消失,為了確保安全,可通過小魚蝦“試水”處理,即在換水或種草、投螺、放養蝦苗前用活的小魚、小蝦用籠子裝好後在消毒後的池塘內暫養24小時,如果魚蝦活力正常,證明毒性全部消失。

如果出現小魚小蝦死亡嚴重,剩餘沒有死亡的活力也不行,說明池水毒性依然存在,需要過幾天再試。直至證明池水毒性全部消失後,方可種草、投螺、放養蝦苗。

| 伊樂藻種植需要把握的細節 |

1、伊樂藻選擇。

選擇沒有青苔附著的伊樂藻作為移栽水草,要求水草莖葉粗壯,顏色深綠有光澤,表面光滑無黑斑,根鬚白色有活力。

2、伊樂藻移栽。

一般可採用以下方式進行移栽。一種是直播式,即將伊樂藻用刀切成10-15cm的草莖,在種草區撒播,密度為每㎡10-20根草莖為宜,用掃把將草莖壓入泥中即可。一種是插秧式,即將伊樂藻像插秧一樣進行移栽,一般每㎡1穴,每穴10-20根。

另外一種是覆壓式,即將水草按照合理密度擺放後,用鍬挖土覆蓋部分草莖,起到固定效果。

為了提高水草的成活率,促進其快速生長,可在水草移栽後第二天用果酸類解毒劑處理一下,起到清理水草體表汙物,修復水草傷口的效果。一般伊樂藻在水溫達到5℃以上即可正常生長。

酵之源是進口EM菌種,自己發酵,畝調水費用低至1元,蔚藍集團生產,品質保證,點擊下方鏈接即可瞭解詳情

| 螺螄投放需要把握的細節 |

1、螺螄的選擇。

我們所投放的螺螄大多來自湖泊、河道、河溝和池塘,捕撈的工具有吸漿機、魚拖等,運輸的距離也長短不一,短的1-2天,長的2-3天,甚至更長。加上螺螄捕撈過程中的雜質較多,導致螺螄的質量良莠不齊,下塘後的成活率也有明顯區別。

鑑別螺螄質量好壞主要有幾種方法。

一是看,主要看螺螄的雜質率和空殼率,雜質率和空殼率越低質量越好;

二是聽,在安靜的環境下,用耳朵貼近車廂內的螺螄仔細聽,“沙沙”聲越大說明螺螄活力越強;

三是養,即隨手在車廂內抓幾把螺螄,把它們養在清水裡,看螺螄爬動情況,螺螄爬動數量越多活力越強說明質量越好。

2、螺螄的投放。

為了提高螺螄下塘後的成活率,投放時應儘量撒開,防止堆積在一起造成缺氧窒息。

螺螄投放應分期分批進行,一般第一次畝投放量不超過150kg,時間在3月份之前完成。第二次畝投放量100-150kg,時間在清明節板田上水以後。

第三次投放根據池塘內螺螄的數量靈活掌握,視情形在河蟹育肥期補放一些,數量100-150kg/畝。螺螄一次性投放過多,會造成肥水困難、青苔滋生、水體缺氧等一系列生產難題。

| 青蝦苗放養需要把握的細節 |

1、蝦苗的選擇。

蝦苗要求體質健壯,殼色光亮,附肢完整,無病無傷。要了解蝦苗的捕撈方法,檢查蝦體、鰓蓋和腸胃,謹防“藥害苗”、“帶病苗”下塘。瞭解蝦苗的起捕和運輸時間,時間越短越好,最好在2小時以內。

2、蝦苗放養前的準備。

蝦苗下塘前,養殖戶要做好“試水”和蝦體消毒等各項準備工作。在蝦苗藥浴前,應將蝦苗放在花薄膜或蛇皮袋上瀝水,並用本塘水灑淋,使蝦苗逐步適應本塘水體水溫。

“試水”結束後,可用8-10ppm(8-10克/升水)的高錳酸鉀或3%-4%的食鹽水進行蝦體消毒。最好邊充氧邊藥浴,藥浴時間8-10分鐘。沒有增氧設備的,應根據蝦苗的耐受程度靈活掌握藥浴時間,防止缺氧窒息。

3、蝦苗放養數量和放養時注意事項。

一般畝放養量5-10kg,配套管道增氧設備的可提高到15kg/畝,蝦苗放養時應儘量全池均勻散開,池塘要保持適量水草,池水要有一定深度,一般保持在70-100cm,防止冬季大風降溫造成青蝦應激反應。冰凍天氣,要及時掃除冰面上的積雪,並破冰增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