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理論節目如何入腦入心?這場研討會有很多信息量

由海南省委宣傳部主辦、海南廣播電視總檯打造的黨建理論節目《光榮的追尋》,以黨員重讀、重溫入黨申請書為切入點和節目主體,邀請典型黨員代表走進演播室,把黨建、理論建設用非常生動、活潑、接地氣的方式電視化呈現,打造“初心與信仰的追尋之旅”。

10月17日上午,《光榮的追尋》節目研討會在京召開。


電視理論節目如何入腦入心?這場研討會有很多信息量


研討會由海南省委組織部、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主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海南廣電相關負責人、專家學者以及節目主創人員參會。會議以《光榮的追尋》為樣本,多角度分析研判黨建理論節目如何進一步做優做強。

節目覆盤:黨建理論節目的大眾化傳播

近年來,隨著中央電視臺《厲害了,我們的新時代》、吉林衛視《好好學習》、浙江衛視《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東方衛視《不負新時代》、旅遊衛視《光榮的追尋》等一系列理論宣傳節目紛紛亮相熒屏,理論傳播實現了在電視媒介上的大膽創新。

其中,《光榮的追尋》聚焦於“黨員”群體,以“入黨申請書”的小切口進入,融入採訪、演播室朗讀、當事人訪談、現場互動、見證人共議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維度溫暖立體講述黨員的故事。


電視理論節目如何入腦入心?這場研討會有很多信息量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對節目給予了肯定,他表示,《光榮的追尋》反映了海南廣播電視總檯作為傳統媒體的責任感、使命感,選題貼合主題主線,證明了黨員優秀先進性的重要性,具備正面教材的價值。作為一檔黨員教育節目,《光榮的追尋》不僅讓黨員可以從優秀榜樣身上感悟出自己的方向,回憶起自己的誓言和理想,“也做到了黨建活動的大眾化傳播”。

與會者指出節目政治站位高,凸顯了理論節目的厚重感。

海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吳斌表示,“《光榮的追尋》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的一種新視角”,節目政治站位高;但是又落得實,“非常接地氣,增強了理論宣傳的親和力”。吳斌說,理論宣傳如果只是追求高大上而不接地氣的話,就很難讓觀眾接受,“節目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用講故事的方法來講情懷,能夠使觀眾得到共鳴。”


電視理論節目如何入腦入心?這場研討會有很多信息量



中央電視臺節目研發部主任吳克宇認為節目有“三高”:主旨立意高、創意思路高、製作水準高。他在闡釋“主旨立意高”時說:“入黨申請書見人、見事、見情懷、見理想,切入點特別好。整體節目是一檔回應時代呼喚,響應黨員教育主題的大型黨建的創新節目,以入黨申請書為切入點,追尋入黨的初心,聚焦入黨時刻,解讀模範的情懷,彰顯堅定的信仰。”

“節目政治站位高、表現形式好、理論感染性強”,中國人民大學馬克主義學院教授何虎生也給節目給出了“站位高”的評價。

除卻節目題材及內容本身內嵌的價值內涵,海南廣播電視臺貼合時代、結合海南省自身定位,正在打造黨建理論節目集群。

海南廣播電視總檯總編輯尹婕妤梳理了近期推出的節目脈絡:2017年12月,《追尋·重溫入黨誓詞》開播,以入黨誓詞儀式為貫穿線索,融入黨史故事、黨員故事;2018年5月,海南全島建立自貿區,一個月後《直通自貿港》開播,探索在自貿建設大背景下的海南路徑;2018年7月1日,《光榮的追尋》開播;2018年7月7日,《新時代瓊崖傳習所》,探討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電視理論節目如何入腦入心?這場研討會有很多信息量


吳克宇認為,“這些節目圍繞海南省最新定位,緊密結合新時代特徵及發展目標,定位十分準確。”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電視研究中心主任俞虹也表示,“海南臺作為一個地方臺,在理論建設上,能夠拿出這麼多的人力、物力與節目空間去打造一個節目群,同時又把宏大的主題細分,落在細節點上,非常不容易。”

同時,俞虹也力推節目走入高校黨課。她剖析了節目在黨建理論宣傳中立足的視野角度,並表示《光榮的追尋》做到了有好創意、好人物、好表達、好渠道、好主題和好意義的“五好”。

下一季如何創新提升:故事+傳播

研討會上,《光榮的追尋》製片人馮碩介紹了節目第二季的籌劃情況,表示將進行八個升級:加入特別推薦人、引入入黨介紹人、展現平凡中的偉大、傳承青年黨員風貌、觀察團成員壯大、升級舞美、強化儀式感、加強短視頻等融合傳播。


電視理論節目如何入腦入心?這場研討會有很多信息量



下一季節目的難點,如何進一步改進,也是專家學者研討的重點之一。

高長力強調,節目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解決好故事和黨建理論可能出現“兩張皮”的情況;要防止“高級黑”與“低級紅”的問題出現,即正面宣傳產生負面效應,“要將故事和黨建理論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兩張皮’掛好鉤,關鍵是是身段要放下,”高長力說,“不要老想著去拔高。通常典型報道有兩個思路,一個是使勁拔高,然後給大家印象好像他們什麼都非常好,這種方法不巧妙。另一種方法是降低‘海平面’,把他放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一下子你就知道他在那個關鍵時刻所做的抉擇多了不起——想讓海中的一塊礁石突出來,一種辦法是使勁去拔這個礁石,你拔不動;但如果讓海平面降低,礁石自然就顯露出來了——要把人物和故事放回到正常生活中去。”

電視理論節目如何入腦入心?這場研討會有很多信息量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張德祥也表示,“希望節目樸實、樸實再樸實,一定要用人生來回答問題,把故事講好、講生動。”

“建議第二季節目要加強選題開掘的縱深度、人物的縱深度。”節目嘉賓、吉林大學常務副校長邴正說,要進一步提高人物的故事性,強調故事和情節。

中央宣傳部《黨建》雜誌社副總編輯徐能毅也提到了人物和故事選擇的重要性,“要進一步強化問題意識,可以做成兩個方向,一個是圍繞典型宣傳,成為典型評論類的項目;還有一個是進一步強化理論,做成更加理論化的節目。要抓典型問題,電視是大眾化的,你得抓老百姓、普通黨員關心的問題,通過這個選擇人物素材,選擇理論評論如何闡述,這個非常重要,一定要有針對性,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節目嘉賓、中央黨校教授常欣欣也表示,要抓住普通人物身上非常不尋常的、不平凡的點進行電視化呈現。同時要注意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光有感性的東西不夠,一定要到理性的高度,要不然只能說感動,感動完了以後就忘了,理性的力量更能持久打動人。”

除了人物和故事,傳播也是關鍵。

“傳播要更主動,(今日)頭條就是幾個年輕人辦的,不少黨政幹部都會看頭條,我每天看,短、講道理、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需要,抓住人民的需求。”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社會發展理論教研室主任、博導劉俊傑說。

電視理論節目如何入腦入心?這場研討會有很多信息量


吳斌也要求《光榮的追尋》第二季要拋開一般講述類節目套路,在故事講述方式、現場互動等環節做出創新嘗試,“特別是在傳播方面,應該製作一些短視頻,和網民進行互動,不斷提升節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節目在傳播手段上繼續進一步拓展,是與會者的共識。一檔好的節目不應侷限於自身的播出平臺,要學會藉助網絡短視頻等傳播手段做好增量,藉助高流量的社交化平臺去主動傳播,主動搶佔傳播陣地,“抖音也是可以抖一抖的”。

研討會由海南廣播電視總檯黨委書記、臺長孔德明主持。據悉,《光榮的追尋》第二季將於2019年初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