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早教,爲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早教沒有白走的路,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關注我的朋友應該能發現,在分享的視頻中,數學思維類的遊戲佔了不小的比重,也獲得了大家的喜愛。

不過也有一部分朋友提出了疑問說:“現在學著麼難(加減法、推理思維一類的),上學後學什麼?”認為孩子還小,開開心心就好,不需要“超前學習”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今天就想和家長們聊聊學前教育中,常有爭議的【 超前學習 】這個問題。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首先,我不認同很多家長讓孩子在學前認識很多的字,算很多的計算題,為了幼升小,盲目的學很多小學知識,尤其在數學學科

其次,我們還要認清一個問題,就是:超前學習絕不等於不學習,不啟發孩子的思維。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有心的家長可以去網上查看一下簡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關於“數學認知”,其中的教育意見中經常會說到“

感知”2個字,比如,

感知和體會有些事物可以用數來描述,對環境中各種數字的含義有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粗細、厚薄、輕重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

“能感知物體的形體結構特徵,畫出或拼搭出該物體的造型。”

......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需要完整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家長,可以根據文末方式獲取!

你發現沒有,比起學加減乘除等具體精細公式算法,專家的建議是讓孩子有更好的邏輯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夠發散,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與好奇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舉個例子,“有黑白灰三隻兔子,黑兔子說:‘我不是跑得最快的,但是我比白兔子跑得快。哪隻兔子跑得最慢,哪隻跑得最快?”

這就是典型的數學推理思維題,無關計算和數字,即使超前學習了小學知識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夠解答。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我們再來看看,在科學數學啟蒙路徑下,學會數數後的孩子應該進行的數學活動:

比如,理解“變化”,公園裡有4只小狗,後來又來了1只,讓孩子數數現在有幾隻小狗?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成人思維來說,這就是加法啊!

但記住!在引導孩子的時候,關鍵絕不在“4+1=5”這個公式和答案上,甚至你都不要提“4+1”,而是讓孩子感知這裡量的變化。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除了在遊戲中,生活中也要有意識的引導

比如,讓孩子每天擺碗筷,平時家裡有爸爸、媽媽和孩子,孩子會習慣擺3套碗筷;

今天邀請了2個小夥伴來家裡玩,孩子會擺幾套碗筷呢?如果少了或多了,當人都入座時,孩子自然會發現應該添加,還是減少。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這都是在啟發孩子的數學思維,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活動都存在於“家長和孩子輕鬆自然的相處狀態中”,並且引導大於學習感受大於死記硬背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除了理解變化,還有像理解“幾和第幾”、“比較多1和少1”,“比較整體和部分”、“測量”等等很多數學活動。其中那些被很多家長過度看中、誇大的“知識”,其實只是為了更好的輔助孩子感知、思考、創造、摸索的工具。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早教中真正帶給孩子寶藏的,是父母和孩子進行的遊戲,以及親子陪伴中的閒聊。我們要拒絕超前學習,但也一定要儘可能的打開孩子的眼界,打開她的思維之窗。

同樣是早教,為何你家需要減負?而別家孩子卻是「快樂」學霸!

【關注頭條號:喜寶爸爸】,私信我關鍵詞“兒童早教指南”就可以獲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完整資源哦!

歡迎轉發評論,與喜爸溝通孩子啟蒙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