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璀璨如星,唯一沒有被後世作史的朝代

中國歷史綿延千年,幾乎每個朝代之後都會有人作史以紀錄。但是在浩瀚如煙的長河中,就有一個璀璨如星的朝代沒有被後世所記載。這個朝代雖然僅僅持續了190年,但它發明了自己的文字,傳承了自己的文明,有獨特的文化,也有在那個時代戰鬥強悍的軍隊。北宋拿它沒辦法,遼、金也對他束手無策,最後被成吉思汗四次征伐才被滅國,而成吉思汗就是在第四次征伐時期暴病而死。

這個朝代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神秘的西夏。

在歷史上璀璨如星,唯一沒有被後世作史的朝代

西夏王陵

一、党項人

党項族是一支生活在中國西北部的遊牧民族,隸屬於羌族。原本一直在青藏高原生活,後來由於部族間常年爭鬥,於唐朝時期遷徙到了今天寧夏和陝西北部的一個區域。因為這個區域剛好處在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分界線,所以党項人認為在這裡既可以保持遊牧民族的生活,也可以學習中原的農耕文明。

党項人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是在唐朝末期。

當時恰逢黃巢起義,唐朝即將滅亡。此時,党項人的首領拓跋思恭集合軍事力量平叛勤王。叛亂結束後,唐僖宗加封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之後又被晉封為夏國公,並且賜姓李。而這些正是拓跋思恭起兵的目的。

西夏的“夏”正是由於被封為夏國公,而從此後党項人的拓跋部落一律改姓李。

有了正統的名號,擁有了領土和兵權的党項族拓跋氏便羽翼漸豐,軍事力量也日益強盛起來,為之後建立西夏王朝奠定了基礎。

二、李元昊

唐朝滅亡後到了五代時期,各國混戰。党項人的宗旨只有一條,誰是霸主我跟著誰。所以,整個五代期間,党項人是埋頭髮展的時期。

北宋統一全國後責令党項人遷到開封,其中有一支党項人以李繼捧為首遷到了開封,另外一支以李繼遷為首的沒有遷。於是北宋想滅掉這一支。但是此時北宋和遼國的戰事開始了,無暇顧及李繼遷。李繼遷趁此機會擴大了自己的地盤,並和遼國聯繫上了,遼國封他為夏國王。

北宋從宋遼戰爭騰出手後開始收拾李繼遷,李繼遷戰死,其子李德明即位。宋遼同時拉攏李德明,党項人於是贏得了時間,向西擴大地盤,擁兵自重。

李德明死後其子李元昊即位,在這個時候李元昊推翻了前人實行的夾縫中生存的策略,毅然決然的建立了西夏國,又稱“大白上國”。從此,西夏和中原帝國平起平坐。這種情況是北宋不願意看到的,遂先後派兵征討西夏。

西夏從拓跋思恭、李繼遷、李德明,到李元昊時期一直在積蓄實力,擴軍備戰。

李元昊在當時來說稱得上是一個軍事天才,除了常規軍之外,他又建立了三支所謂的“特種部隊”。

第一隊是重甲騎兵“鐵鷂子”。甲片是特製的,把士兵和馬匹儘可能的包裹全,數十匹戰馬用鐵鏈子鏈接起來,就像三國時期曹操的鐵索連環戰船。“鐵鷂子”的任務就是集群衝鋒,在那個時代幾乎沒有軍隊能抵擋這樣的衝鋒。

第二隊是山地部隊“步跋子”,用於山地丘陵作戰。這個部隊的特點是行動迅速,戰鬥敏捷,一般都是輕裝上陣,用於奇襲。

第三隊是遠程部隊“潑喜軍”,這支部隊配備投石機和旋風砲,用於遠程射殺。西夏人特地將投石機改小尺寸,可以用駱駝、馬匹運輸。

在戰略戰術上,李元昊將“分割包圍”、“圍點打援”、“各個擊破”運用的爐火純青。在與北宋的戰爭中,屢次取得大捷。

打敗北宋之後,李元昊開始膨脹。他將兒子寧令哥的妻子納為妃子,其子不堪受辱將李元昊殺掉。西夏建國雄主竟然落了一個如此悲慘的結局。

三、西夏文明

西夏雖然只維持了190年,但其獨特的文明發展卻令後世刮目相看。

第一,頒佈禿髮令,規定了官民服飾。西夏建國前,官民的頭飾、服飾都效仿中原文明。在建國後,李元昊強令官民剃掉頭髮,頭上前半部分剃禿,兩邊頭髮束扎,戴氈帽,衣服上增加動物毛皮,顯示出少數民族獨有的特點。

第二,創造西夏文字,也叫唐古特文。西夏建國後,李元昊命令大臣野利仁榮用了三年時間創造了西夏文字。西夏文字以漢文為基礎,比漢子繁複,屬表意字。文字的創制是民族文化發展到成熟階段的重要標誌,也使後人研究西夏獨有的文明成為可能。

第三,大興佛教,興建佛塔。西夏文化深受漢族河隴文化及吐蕃、回鶻文化的影響,並且積極吸收漢族文化與典章制度,發展儒學,宏揚佛學,形成具儒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國。終西夏一朝,境內修建的寺廟、佛塔數不勝數。西夏後期的羅太后在政變成功被侄子囚禁後一直醉心於佛學,死後的屍骨被後世發現於一座佛塔之內。但是佛教的興起也為西夏滅亡埋下了經濟上的禍端。

除此之外,西夏在冶金、陶瓷、雕版印刷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繼承的同時,還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進。

四、西夏滅亡

西夏的滅亡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經濟崩潰。西夏尊崇佛教,寺廟和僧人在西夏國具有很高的地位。西夏後期,經濟凋敝,普通大眾為了生計往往從寺廟僧人那裡借貸糧食和錢財,使舉國財富聚集到了僧人和貴族手中,部分底層勞動人民顛沛流離,舉家遷徙到草原,又過上了遊牧民族的生活,大量減員的西夏幾乎快淪為一個空殼子。

第二是站錯隊伍。西夏後期,蒙古崛起,西夏國策為附蒙伐金。但是成吉思汗崛起的時候就開始征伐西夏,把西夏當做練兵場所。每打一次,就讓西夏貢獻軍隊和錢梁,把西夏當做後勤保障。成吉思汗打了三次後,派遣使者來索要物資,西夏朝臣已經怒不可恕了,把使者揍了一頓。結果成吉思汗開始了第四次侵略,這次誓將西夏滅國。結果還沒等打下西夏,成吉思汗自己先病死在前線。這下蒙古大怒,徹底滅掉了西夏。

總體來說,西夏以遊牧民族的基礎來學習農耕文明,既沒有被中原文化徹底改造,又在政權更迭中對於國策的搖擺不定,註定了它經濟、文化始終處於一個亦牧亦農,到最後非牧非農的性質。直至後期被歷史上百年一見的成吉思汗所滅亡。其中有偶然,也有必然。

結束語

在中國的24史中,西夏是唯一沒有被後世所記載的朝代。原因是成吉思汗死在征討西夏的途中,後來元朝作史的時候丞相脫脫為北宋、遼、金都作了史,唯獨沒有給西夏作史。

從清朝末期張澍發現西夏碑文開始,西夏這個神秘的國家才被後世發掘出來。但可惜的是,西夏國留下的幾乎所有史料都被當初俄羅斯的掠奪者擄走。

所幸,神秘的西夏沒有被後世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